
我家的这块电子钟表,已经用了十几年,没舍得换掉。因为这块表,常使我想起一个特殊病例。
病人是我们医院财务科小王的姥姥,已经八十多岁,因为胸闷胸痛半个月住的院,当时的诊断是“冠心病”。
我值夜班的那天,老人已经住院5天了。上级医师特别关照,要及时关注一下老人,如果冠心病再发,可以给她含化一颗硝酸甘油。
我查阅了她的病例。老人以往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平时身体比较健康。这次因为胸闷胸痛,曾在门诊做了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她的病很有特点,那就是每天晚上8点左右症状出现,影响夜间睡眠;到次日上午才逐渐缓解。从临时医嘱和病程记录来看,发生胸闷胸痛时,值班医生都会给她含化一颗硝酸甘油。
8点10分左右,陪护来叫我,老人的病又发了。我迅速来到病室,只见老人坐在床头,身体前倾,两手放在胸前,眉头紧锁,显得异常疲惫。我问她哪里不舒服,她拍了拍正心口的位置;又问她怎么样的不舒服?老人摇了摇头,没有回答;我问是不是很疼?老人又摇了摇头;是不是感到闷胀?老人点了点头。心慌吗?老人摇头。
询问的同时,我搭了她的脉,略感沉弦,但节律整齐。我再次问她不舒服的位置,老人又指了指心口。
“几点钟吃的晚饭?”我问陪护。
“大概7点40吧,每天差不多都是这个时间,家里把晚饭送来。”
我分析了病情,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推断。当晚我没有用硝酸甘油,而是让她含化了另外一种药。
半个小时之后,老人安定下来,慢慢入睡了。
次日一大早,我来查看时,老人已经起床。一见我,便高兴地说,昨天给我的是什么药,可管用了,没多长时间心里就轻松了,这不,我一觉睡到了天亮。多少天都没有这样安稳过了!”
又观察了三天,老人的病再也没有发,第四天就康复出院了。出于感激,她的外孙女送给我一块电子钟表。
那一晚,我给她含化的,是胃复安,一种最平常的胃动力药。因为通过分析,我认为她的症状是由于胃动力差,饭后胃中停滞,不能顺利排空所致。河南的老百姓经常把上腹部正中,说成是心口、心窝,《伤寒论》中称之为“心下”。心口是胃的所在,而不是指左胸部心脏的位置。前面的医生给她含硝酸甘油,是因为被她“心口闷痛”的说法误导了。
这个病例告诉我,只要找到了病根,就能够对症下药,有时会取得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许多所谓的疑难病症,也就不再难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