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者拥有的称呼

(2007-05-27 23:22:48)
分类: 幽默养生

医者拥有的称呼

 

    人是社会的人,必然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称呼,则是社会角色的体现,同时也能反映称呼者与被称呼者的关系和态度。

    医者拥有的称呼,竟有40余种!品味起来,也颇有意思!现撰专文分析,博大家一笑而已!

    1.王长松:这是医者的本名、大名、正名。医者没有小名、曾用名,也不像古人一样,有名、有字、有号,就这么一个正名。填写各类表格、发放各种证书,发表论文、编著论著,以及演出时、获奖时,都用这个名。身份证、医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公费医疗证、校园卡等等等等,都用这个名。这也是社会对医者定位的主要根据之一,医者就是王长松,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千万不要把医者和王长松对应起来,错认为王长松就是医者!因为叫王长松的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许多王长松在自己的岗位上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医者可不敢将这些成就据为己有!特别需要说明的,四川的那个强奸犯居然也叫王长松!看来,名如其人,也不尽然!

    生活中,医者的部分老师及部分同学同事会这样称呼医者。医者不在场时,别人谈及医者,也经常这样称呼。

    2.长松:略去姓氏,直呼其名,就变得特别亲切了!妻子、岳父、岳母、哥哥、姐姐、姐夫、嫂子都这样称呼医者;同学、朋友、同事,这样称呼医者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在医者所有的称呼中,可能是使用率最高的。

    3.王松娃:这是小时候舅家姨家表哥表姐对医者的昵称,妈妈和姨妈舅妈称呼医者时,会直呼松娃。这是最亲切的、久违了的称呼!

    4.爸爸:最令医者感到幸福的称呼。目前主要是女儿这样称呼。说主要,是因为除女儿以外,还有个干女儿,也称呼医者爸爸;说是目前,当然是目前……

    5.小大:我们家乡称爸爸为“大”,小大就是小爸爸,小叔之意。侄儿侄媳称医者小大!好亲切!

    6.伯父:弟弟的女儿这样称呼。虽然见面甚少,叫起来,也是甜甜的!

    7.姨父:妻子的两个姐姐有三个子女,都这样称呼医者!其中有两个大学生,医者尽享长者之尊,好不高兴!

    8.舅舅:最早被这样称呼,是在十几岁时。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来了客人,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居然称我舅舅!闹了半天才知道,是二姨家大女儿的女儿,低我一辈!现在,姐姐、妹妹家的子女,当然这样称呼!在农村,舅舅往往是外甥妈妈的代言人,外甥不听话,舅舅要以其尊严和不可动摇的地位,严加管教的。可惜医者没能做到这一点。我只是心太软,心太软!

    9.姑父:妻哥的女儿楚楚,这样称呼。

    10.长松叔:嫂子的侄儿侄女,亲切地这样称呼,虽然比他们大不了几岁。

    11.六爷:辈份最高的称呼。医者在王家排行老六,大哥的孙子孙女,称呼六爷。难得有此称呼!

    12.妹夫、姐夫:虽有其实,却无其名。

    13.哥:弟弟妹妹对医者的称呼,有些关系不错、小我几岁的朋友,会在哥字前面,加上长松二字,也挺受用!

    14.弟:哥哥姐姐只在写信时才用这个称呼,生活中是直呼其名;倒是有些关系不错、长我几岁的同学朋友,会称老弟,或长松弟。还有一些不相识的,见面熟的人,会称呼兄弟。

    15.师兄:硕士阶段、博士阶段都有不少同门师弟师妹,亲切地称医者为师兄。需要提出的是,这是按入师门先后而定的,学术上医者可不敢自认为兄。

    16.师弟:同门师兄师姐,亲切地称医者为师弟。其中不少对医者颇多帮助。

    17.王医生:南京多数患者对医者的称呼。这个称呼提示医者,天职是救死扶伤,当竭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部分朋友也这样称呼。

    18.王大夫:部分老年患者习惯称医者为王大夫。

    19.王老师:学生都这样称呼,带有尊重之意。提示医者也是一个光荣的教师,当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20.王主任:职称是副主任医师,职务是科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因此便有了这样的称呼。这样称呼医者的,有患者,有同事,有上级,使用率还是比较高的。

    21.王教授:部分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不在本地的外地患者,这样称呼医者。医者自认为学术上尚未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样称呼,有点名不副实。

    22.王博士:最早称医者为博士的,是早在20年前,在信阳林校读中专时,好友卢祖力常戏称医者为王长松博士。那时,做博士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读博士时,许多老师和硕士研究生都这样称呼医者;工作后,许多医生护士以及高淳县人民医院的韩主任也这样称呼医者。医者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不断提醒自己,要博学多识,博采众长,才无愧于这个称呼。

    23.王博:简称。更亲切一些。部分医生和好朋友有时会这样称呼。在东台县做课题时,东台人发音不准,“博”总带点“ba”的音,使医者对此称呼心存不快!

    24.主席:1990年,医者在河南中医学院担任院学生会主席,学生会各部部长常这样称呼;院团委书记(现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李真也亲切地称医者为主席,一直到毕业后多年,见面还这样称呼。现在,这个称呼当然是久违了,几近于遗忘了。

    25.班长:小学中学同学称医者为班长。

    26.小王:同事中的长者这样称呼。表明医者还年轻,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做有意义的事情。

    27.老王:妻子有时会这样戏称。当然不是说我真老!博士时,同宿舍的黄博士经常称老王,带有尊重之意。黄博现在如何,写到此,真有点想他了!

    28.王先生:银行的人、电信局的人、邮电局的人会这样尊称。

    29.先生:虽然只是一字之差,这个称呼分量重多了!伤寒论坛上有斑竹这样写到:“又见到了先生的身影。” 叫医者如何敢当?

    30.那娃子:小时候因家境贫学习好而闻名乡里,想传述事迹鼓励自家孩子,却不知道名字的邻村人,会称我为“那娃子”、“东河那娃子”。

    31.那个人:陌生场合,陌生人会这样称呼。这时候更要自律啊!

    32.那位同学:实习时,带教的老师,包括医生护士,不知名字时,这样称呼。久违了,学生时代!

    33.Kingidoc:注册信箱使用的用户名,经常被不知名的人这样称呼。本意取“国王的医生”,现在看来,做好老百姓的医生更为重要!

    34.Frank:在陕西中医学院读硕士时,英语学习有了外教,在那时自起了这个英文名字。在外语角交流时还是会用到的!   

    35.本家:曾有同姓的朋友这样称呼。

    36.老乡:经常有同乡人这样称呼。

    37.客户:有了手机,成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客户;有了存折,有了信用卡,成了银行的客户。

    38.业主:拥有了房产,便成了业主!

    39.贵主任:有个老年病人问医者:“王主任,您贵姓?”我想幽他一默,“免王,姓贵!”结果他真的称我为贵主任!“贵主任,再见!”

    40.歌星:喜欢唱歌,能唱好多歌,因而被不太熟悉同学称为歌星!团委书记李真也这样称呼医者!

    41.葫芦队长:小学一年级时,一个班六名男生,曾全部理发成光头,医者是班长,便有了这个绰号!其它还有外号,太难听了,不说也罢!

    42.医者:建立博客时用的名字,希望自己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中医人,做一个令百姓满意的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出游几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