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创新的一点体会(三)

(2010-10-11 16:12:01)
标签:

杂谈

我创新的一点体会(三)

 

 

  现将我1959年冬入国家队至1971年6月离开国家队,在这12个年头里,我在国内、队内比赛的成绩公布如下:

  全国乒乓球锦标赛:

  1、1959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王传耀(中远台两面攻);我获得前16名,全运会——北京

  2、1960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王传耀(中远台两面攻);我获得前16名,北京

  3、1961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李富荣(左推右攻);我获得第5名,太原

  4、1962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杨瑞华(左推右攻);我获得第5名,南昌

  5、1963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张燮林(削球);上海

   (由于我们参加在印尼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未参加本次全国比赛)

  6、1964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庄则栋(中近台两面攻);亚军周兰荪,南京

  7、1965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庄则栋(中近台两面攻);亚军何祖斌,全运会——北京

  8、1966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庄则栋(中近台两面攻);亚军李富荣,上海 

 

  国家队内部男子单打公开赛:(共举行3次)

  1、1960年末,第26届世乒赛前,我3:0胜李富荣获得冠军;北京

  2、1963年春,第27届世乒赛前,我2:1胜李富荣获得冠军;天津

  3、1971年春,第31届世乒赛前,我3:0胜周兰荪获得冠军;北京

 

  国家队内部举行的唯一一次大循环(发球抢攻和接发球的比赛):

  我获得发球抢攻的冠军;周兰荪获接发球冠军

 

  从以上的成绩表可以看出中近台两面攻打法的优势,优势的秘密在哪里呢?前两篇文章我阐述的是创新的过程,这篇文章是结论性的意见。

  我的优势:一、抢先;二、连续抢先;三、连续抢先中,我要求自己攻球的每一个动作尽量是有效劳动(找机会时,球拍一碰球就制动,马上还原。以上都是有效劳动)。当时队内绝大多数同志正手攻球动作中,没有有效的控制惯性,所以他们的动作中,有有效劳动,也有无效劳动的成分。

  大家不要小看这无效劳动,在激烈的竞争斗争中,无效劳动绝不单单是无效劳动,而是助敌灭己的行为。大家都在帮助我打他们,因此,我在国内、队内取得的成绩不光是幸运,也不光是偶然,是必然,是实力的必然。从古至今,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宝贵经历,都白白的耗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守旧工作中,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世界乒坛,基本上都在运用着加速制动这个观点,我感到欣慰。历史是公正的,历史是无情的,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这是中国人的光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