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掉观众 乒乓运动风光不在

(2010-04-03 17:18:54)
标签:

杂谈

失掉观众 乒乓运动风光不在

 

  前些时候,我过去的老战友张燮林同志邀我下月和他一起到他的老家——江苏镇江访问,为了让我了解情况,镇江市乒乓球协会寄来几份由他们主编的杂志《镇江乒坛》给我看,其中有一篇文章我看了后很有感触,现全文转载如下:

 

失掉观众 乒乓运动风光不在

      ——华声

  中国乒乓球技艺世界第一,冠军全包。中国出去打球的二、三流乒乓球运动员就能代表洋人国家出征。这么一来,赛场上常常就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好一派“霸主”气概。

  人气呢,用“一落千丈”这个成语并不为过。记得上个世界50年代,容国团拿到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时候,国人甭提多兴奋了。一时间,乒乓热度陡升。以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在关注每一次世界性的乒乓大赛。至少中国人观赏乒乓的人气简直是无与伦比。

  然而,今日乒坛一个不争的现象出现了:洋人跟中国人玩乒乓总是输,没意思,许多外国人就不玩了;不像足球、篮球等运动,乒乓原就不是能吸引洋人眼球的运动,观众原本就少,今年来更是大为减少。就是中国人也感到没意思,也不想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告诉人们,世界乒乓球比赛,国人的收视率才接近1%。最经看的男女单打决赛,由于都是中国人,收视率更下降的到0.5%,不仅观众没兴趣,即使拿到冠军的运动员,似乎也兴奋不起来。

  失掉观众的运动,其生命力也就会下降了。

  中国所有打比赛的运动员都是用举国体制培养的,出成绩,但花费大,与全民身体素质提高关系不密切。由于培训中淘汰率高,真的能靠体育竞技吃饭的人少之又少。又由于他们几乎一律是从孩子就开始接受训练,一旦被淘汰了,吃不少体育饭,别的谋生技能就十分缺乏,即使成名的运动员,退役后生计艰难也时见于报端。不像美国篮球运动员,大多具有高等教育的学历,不吃篮球饭,谋生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因为举国体制也确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拿冠军又能激励人们的昂扬志气,因此,我们一时还不能放弃这个举国体制。

  但乒乓运动应是个例外。目前,我国乒乓运动已经到了世界无可匹敌的地步,完全有条件首先废止举国体制,代之以乒乓球俱乐部体制,不要让拿冠军承载过重的政治重负,不要把拿不拿冠军,拿多少冠军看的太重。在今后世界级的乒乓球比赛中,丢掉一个,乃至几个项目的冠军也不必大惊小怪。国家可以通过奖励冠军运动员所在的俱乐部,来促进乒乓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可以断言,以我国乒乓雄厚的技术基础和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绝不可能一搞乒乓俱乐部体制就一下子溃不成军。

  乒乓运动,不妨带个头,改革!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他的一些观点很有参考研究,以后实施的价值。为什么美国许多的篮球运动员,以及我们那一代的日本的乒乓球运动员,比如:狄村、木村、三木、高桥浩等等……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又都曾拿过世界冠军,为什么我们国家不能像他们学习呢?在这方面呢,有关各方面的领导机构,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不光培养他们的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学识及多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文武双修的优秀人才。因为,出名的是少数,不出名的运动员是绝大多数。不光要考虑他们的现在,更要考虑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等。这样才使他们当运动员时没有后顾之忧,即使退役下来的运动员,社会上也都会欢迎他们,这是我们所期盼的。

 

未经本人同意,以上所有内容不得随意转载,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