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语VS.东北话

(2018-12-05 21:58:43)

日语VS.东北话

上世纪日本占领“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时间不长,但也不短。让一代东北人尝尽了“殖民地”人民的千辛万苦。

“追兵来了,可奈何,娘啊,我像小鸟儿回不了窝,回不了窝。我是一个大丈夫,我情愿做黄河里的鱼,不愿做亡国奴!亡国奴是不能随意行动啊,鱼还可以逐浪兴波,掀翻杂种们的船,不让他们渡黄河,不让他们渡黄河!”

这首动感人至深,拨人心弦,撩人肺腑的歌词,就是当年爱国青年描写被侵略者发出的心声的写照和呐喊!

日本“皇军”吞并东北后,所到之处,推行奴化教育,学校不能学汉语,教材必须是日本“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

老一代人讲日语,让东北话里充满了“日语”的元素。

日语的“がんがん”(gangan)是,棒棒的,大大地,多多地,锵锵地等意思,到了东北话里就成了“杠杠的”,“刚刚的”,“刘老根剧场”里出现频率是相当的高。

日本人常说的“こそこそ”(kosokoso)是“悄悄的”,“偷偷地”等意思。在东北话里也有这个“抠搜抠搜”单词,其意思完全一样。日本人说的“崴匣子”(white shirts)在大连还在说表示“白衬衣”的意思。

日语里有很多拟声拟态词,在东北话里也有很多相似处,而且特异类,用普通话无法解释清楚。

 

如:

“阴丝忽拉”,表示脸色或天气不好;

“瞎目呼哧”,形容的是视力不好;

除此,

叽里咕噜地,

二虎巴登的,

尖头稍脑的,

秃噜反仗的,

半拉磕机的,

劲儿劲儿的,

埋了巴汰的,

皮儿片儿的,

魂儿化儿的,

磕了巴碜的,

希里马哈的,

 

得得嗖嗖的,

鸡头掰脸的,

二虎八叽的,

毛愣三光的,

欠儿欠儿的,

武武玄玄的瞎忽悠,

吭吃瘪肚七吃咯嚓,

麻溜儿的利索,

老天八地,

老么喀嚓眼,

浠的溜的,

洋了二正的,

波乐盖儿卡马路牙子上,

蹭凸撸皮儿了,卡埋汰了就扑漏扑漏,

卡坏了也别尿鸡,

出脓后定嘎巴了,

便宜娄搜的破玩意儿,

溜达溜达唠唠嗑,

呆着无机六受的。

罗锅拔象的,

整板争儿的……。

(别例举了,再说下去东北人要跟你急眼了)。

 

日语的“汉字”容易和中文汉字“撞脸”而产生“误会”。

日本的“手纸”是中文的“信”(手纸書写信)。

日本的“喰漆”是中文的“石漆”(硝石灰漆)。

日语的“火车”是汉语“钱少”(捉襟见肘,生活困难)……。

同样的中文汉字在东北和普通话之间也有引来“误会”的时侯。

“尿性”在普通话里表面看似有贬义之词。如果对不懂东北话的南方人(重庆人,四川人),你说他(她)“尿性得很”,保准会招来吐槽说你“龟儿的!”,因为他们认为你用“尿”字来“糗事”(贬)他们。

其实在东北话里“尿性”还含有褒义的成分。很厉害,很有本事的意思。

“不样钓鱼”这句东北话在南方人看来可以理解成“很有特色的钓鱼”,“不一样的钓鱼”吧。

东北人就没想那一层,就是“不准钓鱼”,“不让钓鱼台”的意思。

 

东北话有一个很特别的体系。

就象听某人讲三句话不离“老子”,“锤子”,“龟儿子”一样,你可判断他是巴蜀云贵人;如果三句话不离“干哈”,“咋整”,“哎呀,我的妈呀!”你可判定他是不折不扣的东北银(人)无碍!……

有一种解决,叫咋整;

有一种回答,叫嗯哪;

有一种讨厌,叫膈应;

有一种浪费,叫霍霍;

有一种速度,叫麻溜;

有一种谈话,叫唠嗑;

有一种运动,叫滚犊子;……

日语VS.东北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