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不住的“少子化”(2)

标签:
高尔夫球教育明星女性名字文化 |
(森田理香子)!
1 辻梨恵 (つじりえ)
2 大山亜由美 (おおやまあゆみ)
3 江澤亜弥 (えざわあや)
4 松森彩夏 (まつもりあやか)
5 大西葵 (おおにしあおい)
6 藤田光里 (ふじたひかり)
7 堀琴音 (ほりことね)
8 高木芽衣 (たかぎめい)
9 三島加奈 (みかしまかな)
10 川崎志穂 (かわさきしほ)
11 永井花奈 (ながいかな)
12 新垣比菜 (あらかきひな)
13 小祝櫻 (こいわいさくら)
14 三浦桃香 (みうらももか)業余選手
15 原英莉花 (はらえりか)業余選手
2017高尔夫美女球星的排行榜前15名
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前十五名的美女员中没有一个人的姓名带有传统的“子”字的!
传统、“代沟”、流行使然,不由得使人感叹:在取名字上的“去子化”,“少子化”是多么彻底!
就像中国的年轻运动员中很难有”~~兄弟“运动员和“~~姐妹花”运动员。
在日本高尔夫球界有“宫里三兄妹”(宫里优作,宫里圣志,宫里蓝)。更早的有“尾崎三兄弟”(长兄尾崎将司、尾崎健夫、尾崎直道高尔夫三兄弟)。
在明治维新以后的1872年(明治5年)颁布了壬申戸籍制度,女性再次被要求有实名制。华族(以前的公卿家或大名)的女性名接尾辞“姫“一律改为“子”便于户籍管理。当时的“子”相当于对女性的尊称。上流阶級的敬称由以前的“御~~”改为“~~子”。尔来自明治末期到大正到昭和初期,女性名字80%以上都是“~~子”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上世纪末“~~子”型女性逐渐减少,到了平成“~~子”型名字已经衰减到不在前十名的位置了。
2015年世界女子足球杯的日本代表队员(Nadeshiko Japan)中,竟然没有一个选手的名字带有“子”字的了!
不过最近以子为名字的取名又有一些回潮。
松隆子、北川景子等等著名艺能界用“子”字当艺名的也不少。名人效应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阻止日本人女性名字的“少子化”的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日本女性的另一少“子”化现象
“端庄”的“大和抚子(Yamato Nadeshiko)”,是日本女性引以为自豪的自
恋情结。日本男人对女性的 “子”字多评价为古風、優雅、音响好有节奏感。
日本古代至明治維新前,“子(Ko)”字作为女孩的名字是一种千百年来的
习惯和流行。明治维新后一切向欧洲看齐,“脱亚入欧”,外国女性的名子也出现
在人们的视野里,非“子”化的运动便时兴起来。“子”作为日本女性名字的象征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欧美人名字发音相似的汉字逐渐增加。其表现形式如“沙拉”(Sara),“小百合(Sayuri)”,“葵(Aoi)”,“蓝(Ai)”,“美穗(Miho)”,
“萌(Moe)”,“雪乃(Yukino)”,“由良(Yura)”等等……。
“子”字使用在古代是对人的尊称。如: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过在中国史上也有一段不太喜欢“子”的時期:
宋代荘綽的所著的《鸡肋篇》书中说在燕山(北京),凡娼皆用子为名、
若香子、花子之类。
中国文学史上诗词的词牌名大概有1600多个,其中带“子”的就有60多个,
且多为骚人墨客喜欢填词的最多。
経常与“儿、月、乐”等在一起。如:
西子、一半子、三奠子、七娘子、八六子、十拍子
安公子、河满子、甘州子、甘草子、
金盏子、后庭花破子、更漏子、
江城子、江神子、行香子、
行杳子、采桑子、采莲子
山花子、使牛子、酒泉子
女冠子、水仙子、生查子
西楼子、西溪子、双声子
双韵子、双带子、卓牌子
探道子、竹香子、竹枝子
朝天子、天仙子、添字采桑子
南歌子、南柯子、南乡子、破阵子
白鸽子、白鹤子、番抢子
无漏子、醉公子、别仙子
拨棹子、捣练子、
摊破采桑子、渔歌子、红娘子
绣带子、赞浦子、轮台子
选官子、风流子、鸡叫子……。
当時主要是上层或中流女性使用在实际名字或诨名之后的尊称,不过这时的“子”写成“古”都发音成“Ko”。
平安時代初期嵯峨天皇改革皇女的命名法,规定内亲王使用“子”型名字,由大臣籍降下的皇女使用“姬”。以后从平安时期到近代贵族的女性都是用“~~子”型名字。室町時代贵族族社会发生混乱,实际名字为叙位、任官的特別名字。
“ ~~厅长”,“ ~~局长”,“~~总裁”,“~~总”……官衔味道较浓。公卿之家或大名家的女性仍然是“~~姬”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