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 与“紫姬”

标签:
历史教育文化时评旅游 |
文姬 VS 紫姬
她叫蔡琰,然而几千年后人们还是称她为“文姬”。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出现。
当时的女童星智慧多么发达:九岁时,她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
“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
第四根。
她的记忆力超常人就是为曹操凭记忆写出的失传的古籍。她父亲留给她的书籍有四千余
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她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蔡琰将自己所记
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
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在日本也有一位才情超常的女子為日本的歴史和世界历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她被人称为“紫姬”。她就是今天要说的紫式部。
“紫姫”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女作家、歌人(诗人)。她和蔡文姬都有一个相同的经
历:出身名贵,自小聪明,才情过人。她们都年轻丧夫,守过寡,再婚,被当时的权力者利用
而活跃宫中,创造出震惊当時、名留历史的文学做作品。
紫式部(约973年—约1019年至1025年),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
本名为藤原香子或藤原则子。幼时从父学习汉学,通晓音律和佛典。
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文字典雅,情节曲折,被认为是世界最早
的长篇小说,对往后日本文学之影响极大。另著《紫式部日记》,成书于公元1010年秋。
36岁那年冬天,紫式部受召入宫侍奉一条天皇的中宫藤原彰子。“紫”取自物语中主要人
物紫之上, “式部”為官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