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晴高雨读 中日另类比较(258) 中日“颠3倒4”
(2014-08-18 20:36:07)
标签:
转载 |
就是一跨入东京,旋梯或步行的人行路就必须人行走左边,将右边让出。
一到大阪你就必须相反地走右边将左边让出来。
相反发音。
“山”在东京说成“雅妈”在大阪则说成“丫麻”。
“海” 在东京说成“乌迷”在大阪则说成“无咪”。
“棉花” 在东京说成“娃她”在大阪则说成“挖獭”。
这种在东京由低向高发音的单词在大阪都是由高向低读音:
“右”,“键”,“足”,“池”,“上”,“虾”,“雄”,
“纸”,“君”,“口”,“欠”,“护美(Gomi)”
汉语的 “和平”在日语里是“平和”。
痛苦⇔苦痛, 买卖⇔売買,进行⇔進行, 黑白⇔白黑,背腹⇔腹背,
表里⇔裏表……。
两个人就像说相声的一样,日本叫曼才。两人中一个是“装糊涂”(Boke),
一个是“明知故问”(Tsukkomi)。孙楚(3世纪?-293年),字子荆。
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人。西晋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孙
资,官魏骠骑将军,父孙宏,官南阳太守。史称其“才藻卓绝,爽迈不群”。
少时想要隐居,对王济说:
“当枕石漱流”,不小心说成了“漱石枕流”。王济反问:“流可枕,
石可漱乎?”孙楚说:“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身为中正的王济“状”孙楚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为镇东将军
石苞的参军。晋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元康三年(293年)卒于任上。
反正有的是理由。“爱屋及乌”,“恨和尚及袈裟”。就是这些人的德性。
他本人的名字叫夏目金之助。1867年2月9日(慶応3年1月5日)生 - 1916年
(大正5年)12月9日)亡。是日本小説家、評論家、英文学者。江戸牛込馬場
下横町(現在東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出身。是出生在日本东京新宿地区的
第五个男丁。由于脑子管用进入东京帝国大学。一生多病: 肺結核、顆粒性結
膜炎(Trachoma:埃及眼炎=トラホーム)、神経衰弱、痔、糖尿病、要命的胃
潰瘍伴随终身。他的俳句号叫“愚陀佛”。他的名字“漱石”就来自这个典故。
的汉语单词。由于明治维新的成功,当年的欧美科学文化许多导入日本并通过
日本进入中国。尤其在哲学,经济学等中国祖先没有发明的文明文化領域,日本
捷足先登,在汉语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新单词。
夏目漱石经手的许多单词至今仍在日本使用。如:
単簡(簡単),笑談(冗談),八釜しい(やかましい:喧嚣吵嚷),
非道い(ひどい:),浪漫(ロマン:浪漫现在通用),沢山(たくさん泽山=许多)等
“新陳代謝”、“反射”、“无意识”、“价值”、“电力”、“肩が凝る(肩凝)”
等就是夏目漱石亲自本人经手的“造语”。
当年和夏目漱石一样大量制造“和製漢語”的学者,政治家有很多。
杉田玄白 (1733-1817) – 著作《解体新書》等。
市川清流(1824-未詳)- 博物館,
西周 (1829-1897),福澤諭吉 (1835-1901),
福地桜痴 (1841-1906),
中江兆民 (1847-1901),森鴎外 (1862-1922),
夏目漱石 (1867-1916)。
不过正因为同样使用汉字,如果没有共通的历史背景,随意创造也不会流传。
有的出现误传的现象。
今天发生地震,出现了“土石流”,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汉字就让人想起日本人
经常说的“流石”(Sasuga)。“流石”是一个口语单词,表示惊讶,佩服,感叹的意思。
多是夸奖的褒义词。这与“土石流”毫无关系。
“兔角”(Tonikaku):意思是“无论如何”,不管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