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日另类比较(164)
(2013-09-03 20:57:47)
标签:
转载 |
“工重農軽”的日本与”工重農重”法国
“工重農軽””工重農重”的说法是塾頭?石泽的“造語”。
按此定义日本就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日本異常低的粮食自給率当然不排除歴代政府国策的失误,其决定政策具有影響力的是本国的経済人。経団連对農業関連的政策提言可以看到一些破绽。
経済人主張“进口低廉的農産物而不要高昂的国産農産物”。
中国房价不会下跌的18个理由
1.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上扬。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0%多,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
2.中国城市正处于大拆大建的高速发展期。
君不见中国的城市扩容简直就是加速度前进,今天的一个城市,几年前的城区范围还很小,三五年后,城区范围就成倍数扩大。
3.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仍无法动摇。
4.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5.奢侈消费风起云涌,助长房价飚升。
6.注意,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不是打压。
7.通胀预期加大,带动房价上扬。
8.地价猛涨,催高房价(图为外滩)
9.建材价格攀升,成了房价的幕后推手
除土地价格暴涨外,房地产的其他方面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的上涨,成了房价上涨的一个隐形幕后推手,成本增加,房屋售价无疑是会跟着增加的,并且房价的增加比成本增加的系数高很多。
10.房子是保值增值的最佳投资
房子已不再仅仅是居住的,同时更是一种理想的投资产品。在银行利息式微、股市风险较大、黄金行情不稳等因素推动下,房子成了百姓最为保值增值的投资产品。从商品房诞生至今,可以说其价格行情一路高凑凯歌,只见升值,从未出现贬值的情况,即使有价格下挫的时段,那也仅是短暂的,是市场的自然震荡,并不是房子本身的贬值造成的。许多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务性收入普遍高于中国许多倍,财产性收入是提高国民收入的一种较好生财之道。许多已经买过房的人都享受到了房子巨大增值所带来的利益。这也正是许多有钱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买房的原动力,在中国,拥有5—10套房子的人并不少,而拥有2—3套房的人则比比皆是。房子超强的增值能力,像兴奋剂一样,令国人振奋。前些年出现的大批炒房团,也正是看上了房子的超强增值能力,并且大都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
11.“有房才有家”的传统守旧思想赶着房价上涨
受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总认为“有房才有家”,没有房就形同漂泊,像无根浮萍。
12.受女性的“房压”中国男人会拼命去赚钱买房
13.媒体捕风捉影、大肆宣杨,搅混一池清水
房价上涨过快,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且不说国家稍有动向,就借题发挥,大肆炒作,唯恐天下人不知。当然,报道政府政策是没错的,但媒体往往不是报道那么简单,而以大篇幅、大版面进行连篇累牍式的宣染,还请来各路专家解读,本来是一项很平常的政策,经媒体这么一折腾,便弄得满城风雨,人人嘘唏不已。
14.政府的不作为,变相助涨房价。
15.经济高速发展,享受意识增加,导致房屋居住时限短而加大市场需求空间。
16.腐败性需求拉高房价
所谓腐败性需求,就是那些政界官员、公务员因腐败而收入丰厚,在三四线城市,许多居民几乎都买不起房,除了那些做生意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老板,三四线城市的白领收入有限,仅靠工资很难在短期内买得起房。
17.开发商不可能降价
房价只会走高不会下跌其实道理非常浅显,如果开发商降价,就更没人会买,因为买家看到开发商降价,心里就想打起算盘,终于降了,这一降可能就会降很多,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起不来。买房也和买股一样,是买涨不买落的。
18.有房百姓支持房价上涨
虽然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叫得最响的声音,是想买房置业的一部分百姓,整天在高喊房价太高,以至让媒体也跟着“发喊”,从而影响到了政府,所以政府就出来进行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