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日另类比较(41)

(2012-11-05 19:42:59)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中日另类比较(41)作者:方平辛泰

夕阳西下与蒸蒸日上的旋转扉

中国的经济最近有些回落,日本的一些企业就乘机对中国抛出“危机四伏”,

“危险遽增”的论调,让一些头脑简单或见风使舵的企业赶快撤退或做好撤退的准备。实际上日本人从来都不喜欢“一根树上吊死”,他们在中国“进出”做企业,办公厂的时候已经做好了“两手打算”,一方面要在中国的市场上分一杯羹,

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中国真正地强大起来。“香遢遢米”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高端,尖端,最先进,最先端的技术是总公司·本部做宣传广告用的,实际上对中国市场都留了一手,不,两手甚至根多手。例如汽车可以在中国建厂生产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关键的发动机开发研究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不会放在中国。连美国都在防止中国的崛起更何况近邻的崛起作为此消彼长的强劲对手,是不会放心地将技术交给你的。

就像汽车涂料技术一样,可以在中国的任何地方建厂成立合资公司为日本厂家做配套,然而真正的涂料核心技术的树脂是不会泄漏的。将专利进行加密,转弯倒拐是无法“解明”(公开)的。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工厂,是不争的实事。

日本在二战后二战后推行以民用为主的发展路线,从偏离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主流到比任何国家都更好地融入到这个主流,使日本的工业化转向成功之途。

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到1970年,日本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期,通过导入现代化的大型化生产设备,极力追求规模效益,使钢铁、石化等基础材料型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与此同时,日本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的重心也从纺织品、陶瓷等向钢铁、汽车、船舶等转移。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工业发展的重点从基础材料型产业向汽车、机械、电子等加工组装型产业转移。与此同时,日本的出口结构也从对进口原材料进行加工制成产品向国外出口,转向利用日本高水平制造技术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对外出口。1980年日本的汽车年产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1982年日本机床年产量达到世界第一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的船只(按“总吨”计)达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1983年日本机械工业出口(在日本,“机械工业”的内涵很广,包括了汽车、半导体、计算机等等)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意味着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最初学德国,接着学美国,到了80年代日本达到了德、美等任何国家都未能达到的高度工业化水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当年意气风发的日本“乌鸦下坠的猛冲势头”(karasunootosuikioi:日语成语“如日中天”),到了今天却如“掉了毛的乌鸦一般”(Ohawuchikarasu:日语成语:“落汤鸡一般”)。

日本夏普公司宣布大幅下调2012财年业绩预期,净亏损从2500亿日元(约合195亿元人民币)猛增至创纪录的4500亿日元(约合351亿元人民币)。连续两年出现巨亏;索尼公司发布2012财年中报,上半财年净亏损401亿日元(约合31亿元人民币),继去年同期亏损424亿日元之后,连续第二年陷入亏损;

松下公司下调2012财年业绩预期,净利润从盈利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亿元)下调为亏损7650亿日元。连续两年出现巨额亏损。同时公布的2012财年中期财报显示,销售额同比减少9.2%至36,381亿日元。公司2012整个财年分红为零。继1949财年以来再次出现无分红的情况。

临近年底,日本三大电子产品巨头连续爆出坏消息,巨亏财务状况令市场震惊。三大电子公司的股价下跌。11月2日东京股市,松下股票继上日跌停后继续走低,盘中市值跌破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80亿元)。日本电子产业的劲敌韩国的一份报纸幸灾乐祸地评述称,“松下股价已跌到37年前的水平,过去20年挣的钱在2年内便蒸发一空。”

鉴于三家企业的糟糕业绩,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对他们的评估。惠誉将夏普公司的长期信用评级从目前的“BBB-”下调六级至投机级别“B-”。而且今后可能会继续下调夏普的评级。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松下的长期信用评级从“A-”下调两级至“BBB”。“夏普今年或许不会破产,但我认为他们的业务活不过3至5年。”日本Commons资产管理公司CEO哲郎·李表示,“他们所剩的时间不多。”夏普公布的资料中也写道“有关企业继续维持经营的前提存在重大疑义,仅凭自身力量恐怕难以实现重建”,承认企业面临存亡危机。而这个百年老店发出的“最强烈生存警告”,也几乎成为整个日本经济界的一个缩影,失望感弥漫在这个“太阳之国”。努力转型中的日本企业正在遭遇二战以后最严峻考验。

巨额亏损缘于“中日危机”?

对于为何遭受如此惨败,三家企业不约而同地将原因归咎于尚且无解的中日领土争端上。松下称,下半财年中国市场的销售将面临挑战,受中日领土争端影响,在截至2013年3月的财年,预计电器部门的收入将下降1000亿日元。索尼表示,受中国消费者抵制日货及中国整体经济放缓影响,预计公司将损失约300亿日元的收入。丰田汽车表示,10月份中国市场汽车销量降至接近上年同期一半的水平。德国投资网说,日本企业背上了“中日危机”的重负。在日本《每日新闻》看来,岛屿争端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2007年开始,中国一直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电子产业在中国的销售,占到了总体的四成以上。但因为日本政府欠缺考虑的行动导致中国抵制日货,已经将日本电子产业的最后“救生艇”给推走了。恐怕接下来遭到厄运的就是汽车、动漫等产业了。

不过,更多专业人士认为,“曾经被视做不败神话的日本家电巨头之所以不断坠落”,首要原因在于,当其竞争对手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日本企业还在“固守陈规”。很多新的家电技术原创都是日本,但由于缺乏创新精神,新品开拓的国际市场不久就被竞争双手逐渐蚕食。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指出,日本电子企业走到今天地步,虽然有中韩等新兴国家抢夺市场的影响,但日本不良的经济体制、企业内混乱的管理才是最根本原因。最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日本病”并非电子行业独有,各行各业都广泛存在。经济界寄予厚望的政治革新,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现在的日本政界和经济界都已经积弊丛生,而日企的衰落只不过是“迷失日本”的新注脚。在“失去30年”后,现在的日本已经没有了方向,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推倒重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