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巨匠 2011诺贝尔文学奖
(2011-10-13 21:54:20)
标签:
大阪东京美人美景情感文化校园知识/探索步步惊心杂谈 |
当今的野田首相希望搞“充满泥臭味,汗流浃背的泥鳅政治”。
当年的日本首相保持低姿态,小个子的小渊曾被美国的报纸
酷评为“只有冷却的比萨饼那么点魅力”。他们都靠自己的
脚踏实地的政权运营而获得支持率的上升。
每年文学奖宣布那天,不少记者会在特朗斯特罗姆夫妇公寓外“蹲点”。
“下赌注”。
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父母离异后,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1954年,23岁的诗人就展示出自己过人的才华,出版了处女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
被称为“一鸣惊人和绝无仅有的突破”。他的作品带有“神秘、易变和伤感”色彩。
此后,诗人一发不可收,发表了《途中的秘密》(1958)和《半完成的天空》(1962)
两部诗集,均获得巨大好评。特朗斯特罗姆出版了诗集《巨大的谜语》(The
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部作品。据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介绍,“特朗斯特罗姆的多
数诗集带有一个特点,显现为简练、具体而苦涩的隐喻……在他最近的诗集中,
特朗斯特罗姆的风格已经转变,篇幅更为简短,凝练程度更高”。
- 26人 -
英語 - 14人 – 法語
- 13人 – 德語
- 11人 – 西班牙語
- 7人 –
瑞典語 - 6人 –
意大利語 - 5人 –
俄語 - 4人 –
波兰語 - 3人 –
丹麦語、挪威語 - 2人 -
- 1人 –
土耳其語、匈牙利語、汉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捷克語、意第绪語、赫伯莱語、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語、冰岛語、芬兰語、孟加拉語、普罗旺斯語
在英语中(汉语见“暗喻”),隐喻(Metaphor)是和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
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隐喻又称暗喻。表达方法:A是B。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称其为隐喻 。
例如:
1.He is a pig.他简直是头猪。(比喻:他是一个像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
2.She is a woman with a stony heart.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比喻:这个女人冷酷无情。)
3.Mark Twain is a mirror of America.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用镜子比喻美国的现实,很贴切。)
例如:
All the world's a stage.(Shakespeare)
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
①
②她是夜明珠,暗夜里, 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③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杨沫《青春之歌》)
④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