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酷奇妹
酷奇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515
  • 关注人气:4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黎行,巴黎秀(23)抢拍蒙拿丽莎真迹!

(2011-09-23 10:54:43)
标签:

巴黎

法国

知识/探索

杂谈

休闲

巴黎行,巴黎秀(23)抢拍蒙拿丽莎真迹!

《蒙娜丽莎》数百年来一直被誉为最名贵的肖像画,

60年代估计此画价值已达1亿美元。经过政府允许,从1962年

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后到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市展出,

轰动了全美国,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一睹为快。由于参观的

人太多,据说展览会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蒙娜·丽莎》画像前

面停留3秒钟。以后该画又借到日本展览,轰动的程度更胜于美国,

每位观众只能看2秒钟

巴黎行,巴黎秀(23)抢拍蒙拿丽莎真迹!

   巴黎的卢浮宫、列宁格勒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并列,号称世界三大

博物馆。罗丹说,艺术是心灵深入大自然、发现它蕴含灵性而感叹到的

欢悦,而卢浮宫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次洗礼、

无数次沉淀才成就的。 

巴黎行,巴黎秀(23)抢拍蒙拿丽莎真迹!

    据说,如果一个人在卢浮宫的每一幅作品前停留一分钟,那么即使用10年

的时间也欣赏不完卢浮宫的全部作品。而参观者所看到的展品,还只是

卢浮宫藏品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艺术品都被保存在卢浮宫的储藏室

里,只有专业人士通过特殊申请才能看到。 直面艺术本身,如同经历一次

纯美的朝圣之旅。 卢浮宫镇馆之宝“蒙娜丽莎”位于德农馆(DENON)9二

楼第六厅。500年来,她家喻户晓却又神秘莫测,如同当年坐在达芬奇的

画布前一样沉静迷人。长久以来,这幅画的神秘性对游客的吸引远远超过

了对画本身风格和技法的讨论,而成为千古之谜。

对于这样一幅珍贵的国宝级要是在中国、日本等国家不可能想像有能够

抢拍真迹的难得机会

巴黎行,巴黎秀(23)抢拍蒙拿丽莎真迹!巴黎行,巴黎秀(23)抢拍蒙拿丽莎真迹!

巴黎行,巴黎秀(23)抢拍蒙拿丽莎真迹!

巴黎行,巴黎秀(23)抢拍蒙拿丽莎真迹!

巴黎行,巴黎秀(23)抢拍蒙拿丽莎真迹!

巴黎行,巴黎秀(23)抢拍蒙拿丽莎真迹!
  按照以往的说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收藏于巴黎的卢浮宫。但在收藏界却有一种说法称,挂在卢浮宫的不是《蒙娜丽莎》,真正的《蒙娜丽莎》是在伦敦一所公寓的墙上。   这间寓所和这幅作品的保管者普利策博士说,《蒙娜丽莎》完成后,作品就留在了丽莎··佐贡多家。后来,又有一个贵族请达·芬奇为他的情妇画一幅肖像,这个被称为拉乔康达(意为微笑的人儿)的女子,和蒙娜丽莎长得很像。于是,一时懒惰的达·芬奇把《蒙娜丽莎》的脸部换成拉乔康达。画作完成后,那个贵族抛弃了拉乔康达,因而没有买下这幅画。后来达·芬奇应弗朗西斯一世的邀请去法国,带去了这幅画。普利策说,使卢浮宫增添光辉的是拉乔康达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后来流落到英格兰,上世纪初被一家博物馆馆长、艺术鉴赏家威廉·布莱克买下,后来又为瑞士一财团收购,普利策便是其中的成员。   

上世纪初,曾经有许多人大规模地复制、伪造艺术名作,有理由怀疑伦敦的那幅是赝品。但是,普利策博士对他的这幅画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他用显微摄影技术证实,伦敦这幅画上的指纹同达·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纹相同;根据记载,蒙娜丽莎比拉乔康多年轻19岁,被画时披着一条表示悼念的面纱,在两幅画中,只有伦敦那幅显示一个更显年轻的女人披着漂亮的面纱;另一个证据是,拉斐尔当年在达·芬奇作这幅画时曾经作过速写,速写中的蒙娜丽莎背后有两根圆柱,这两根圆柱出现在伦敦的肖像画里,而卢浮宫那幅的背景是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   几百年以来,不少收藏家各自声称他们藏有真正的《蒙娜丽莎》,数量居然达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国缅因州伯特兰美术馆在1984年收到一幅,经测定,此画确实是当年达·芬奇的手笔,画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余都酷似蒙娜丽莎本人。专家由此推测,这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可能是作者同时画的一幅底稿。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目前卢浮宫内收藏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赝品,其依据在于1911年发生的那起盗窃案。在那起盗窃案中,《蒙娜丽莎》失窃。两年后,它出现在意大利,但是画面上蒙娜丽莎身后两旁的廊柱已经被切掉了。几年后,《蒙娜丽莎》被归还卢浮宫。但许多专家都认为,这次失而复得只是一场烟幕,真正的《蒙娜丽莎》已经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购,挂在卢浮宫内的只是一件赝品而已。 

   背景之谜

加州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   英国《卫报》网站201119日报道: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卡拉·格洛里说,画中蒙娜丽莎肩上方的背景大桥和一条道路属于意大利北部小镇博比奥。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蒙娜丽莎》里的背景是虚构的。格洛里表示,近期在画作上发现的数字密码支持她的推断。格洛里声称,她将在今年发表自己的新发现。她说:“画中蜿蜒曲折的道路可以在意大利北部小镇博比奥找到,那座拱形大桥亦然。达·芬奇可以透过小镇城堡的窗户看到这座大桥。”   

 

 《蒙娜丽莎》神态为何如此完美?

  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女主角神秘的微笑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究竟艺术家运用了怎样的技法,才将她的神态表现得如此完美?法国科学家日前宣布揭开了它的着色之谜。   这项研究由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和国家科研中心共同完成。科学家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7幅达·芬奇作品进行了研究。这种检测法无需从画作上提取颜料,就能将蒙娜丽莎脸上的涂料层层分解,其优点在于不会对作品造成损害。   根据用料的不同,研究人员将其分为9张面孔。他们发现,达·芬奇选择异常细腻的颜料和添加剂为蒙娜丽莎上色,他还在已干的颜色上添加了近乎透明的淡色,后者的厚度大概只有12微米,而所有颜料涂层的厚度加起来也不超过40微米。科学家们认为,正是采用了这些诀窍,画作才产生了朦胧的效果,同时也使人物变得更加立体。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德国《应用化学》国际版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