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骏是中国当代青年作家,他最近写了一本书叫做《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书末还有一篇叫“文字碑或安魂曲”的后记。吴佳骏的作品,很实在地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人情、人际和人伦,贴近真实的感受、感悟和随之而来的人性升华,有非常浓烈的“现实主义”写作倾向。
吴佳骏通过对故乡发生的现实故事,来感受人类力量的脆弱。他写的这本书,花了五年的时间,虽然有做其他的事情,但是主要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这边书上。正如故乡里勤劳的农民,一年四季都扛着锄头在田间里劳作,最后的结果还是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除草和翻地上。一直做的大量的工作,成果就一点点,却只能接受自然规律。虽说无奈,但却也无力反击。只能用成果来安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社会中发生了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安魂曲叙述在文字碑里。例如在一个遥远地方的村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妇。他们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正为他们所虚度的光阴感到愧疚。 还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他快要死去的孩子,到处流浪,拼命的想找到治好孩子的良药。但是后来孩子还是死了。 一男一女两个人在空荡荡的仓房里躲雨,他们说说笑笑,互相表示爱情。然后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而那个男人心脏破裂,一命呜呼了。这3个例子都说明了现实的残忍,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活过一世,突然就死了,后来被人遗忘了,所以活着的时候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吧。并且努力在突然发生之前把事情做好。
无力回击突然发生的横祸,需要谱写安魂曲来祭奠他们的灵魂。通过文字碑来警示后人。文字碑跟石碑一样冰冷。都是逝世过后的人生概括。文字碑下,有些美是故意的。但是要把它们永恒凄美的存在。记忆的铭刻。诗句赞美孤独和远方。如我这样的设定,文字的墓碑便可做灵魂的天堂。
吴佳骏针对故乡的人和事件来叙说,通过文字碑把失根人群的隐痛写出来,对于吴佳骏来说是一种责任。虽然他知道在这个利欲熏心的时代里,文字很多时候是苍白无力的。但是他依然想要用文字碑的形式写出流离颠沛之人的梦魇。写下故土消失的挽歌……
如果没有人替那些失去故土的人安魂。那么他希望借助这些文字来为故土树立起一块墓碑,一块安魂碑,为故土谱写一首安魂曲……
文字墓碑和石材墓碑是一个道理。不同的是文字碑是用文字来述说人类的心路历程。而墓碑是用一块小小的石材来叙述人的一生事迹。当然人类社会中有千千万万的文字碑与墓碑,每个人内心深处也有各种不同的文字碑与墓碑、里程碑……所以:一座墓碑,一种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