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链接:http://v.cqnews.net/first/2013-12/28/content_29210563.htm
第三届“红岩文学奖”获得者
(附获奖者照片及获奖感言)
长篇小说奖:作品:《门朝天开》,作者:曾宪国
中篇小说奖:作品:《奇异的钻石城》,作者:残雪
短篇小说奖:作品《孪生中提琴》,作者:莫怀戚
诗歌奖:作品:《伊沙诗集》,作者:伊沙
散文随笔奖:作品:《闲逛集》,作者:于坚
文学评论奖:作品:《从“破体”到“失范”——当前中国散文文体的异化问题》作者:王兆胜
文学新锐奖:作品:《芭蕾教师》,作者:强雯
报告文学奖:(空缺)
获奖者照片

长篇小说奖获得者 曾宪国

中篇小说奖获得者 残雪

短篇小说奖获得者 莫怀戚

散文随笔奖获得者 于坚

诗歌奖获得者 伊沙

文学评论奖获得者 王兆胜

文学新锐奖获得者 强雯
附:部分获奖者获奖感言
于坚获奖感言
感谢各位评委将第三届“红岩文学奖”颁给我。这个时代潮流滚滚,不动者罕见,作为中国西南的某种精神岩石,《红岩》水落石出,作为它的作者之一,我深感自豪。我确信,文化乃中国文明之基石,而文学乃文明之重要导航仪,《红岩》之光不仅在当代,也照亮过去与将来。
王兆胜获奖感言
这次能够获奖,先感谢《红岩》杂志社和各位评委,没有他们辛勤的耕耘,不可能有秋后丰硕的果实。
作为文学评论往往吃力不讨好。但若心怀良知善意,饱含对文学的虔诚和敬畏,即使是批评性意见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面对我的评论对象,我一向以平等和对话之心进行细读和理解,而后以更高的标准要求作品和我自己,力图使文学评论走出狭隘与偏向,而成为天下公器。
我自知水平有限,其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只要付出了就是值得的。
愿天地赐福于文学,望每个人的努力都能使文学生辉,并像太阳般照亮人们的心间。
强雯获奖感言
听闻自己获得红岩文学奖感到很意外,很高兴。作为本土唯一的大型纯文学期刊,《红岩》一直在努力地坚持着自己的文学性、纯粹性和艺术性的办刊原则。在浮躁的当下,有这样一种执着的刊物,对于像我这样的文学写作者来说,会感到莫大的温暖和鼓励。
也许是怀着这样的感念与欣赏,我也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作品投递给《红岩》。
我曾有好几个作品发表在《红岩》上,如《芭蕾教师》《美术课》《重逢》《名声大噪》等。这些小说表现的主题并不是什么公认的重大事件,他们是一些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人物,老无所依的人物,有着被重大历史“碾碎”过的生活,他们遭遇的事情渺小、卑微,甚至被日常淹没,但他们的人生并不因此而被忽视。
一个好的小说,一个好的小说写作者,在我看来,就是要不断挖掘被遮蔽的内心,那些有意或无意跳过的人生的尴尬,小说就是要展现这样的尴尬,因为,它是我们人性中不能回避的“重”,我们在小说的参照中,理解了自己的人生,理解了别人的人生,你可以说这是小说的社会功能也好,说是小说的抚慰功能也好,有意无意地,这样的小说是推动了人类的理解力,宽容力,让我们在文字深处体会到人性复杂。
感谢《红岩》对我的肯定,对于文学本身的肯定。在我看来,所谓渺小事件并不比“重大题材”的作品显得“轻薄”,在那些精神的奇遇之地,每个写作者都可以挖掘出一个广阔的天地。当然我做得还不够,但这样的鼓励已弥足珍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