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着灵魂的深
——读吴佳骏散文集《院墙》
唐德亮
散文是容易写但又难写好的文体。君不见如今有些报刊的散文令人读过如“水过鸭背”,脑海中留不下一丝痕迹。有些作者不时有散文“新作”在报刊上“露脸”,但看了两段就不忍卒读。
而读吴佳骏的散文集《院墙》就大不一样。这部散文集可说篇篇精彩、深刻、感人,每一篇都有一种动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
《院墙》的一大特色是写出了一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物,如父亲、母亲、奶奶、外公、小姑、瓦匠、蔑匠、石匠、元庆、姐姐、吴霞、乡村医生、张聋子、二毛、矮女人、蓝蓝、王姑娘、茅舍老人、逃学女孩……他们是作者故乡里的一群善良、高尚或卑微的小人物。作者不是小说家,但他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丰满、生动。
首先是善用细节描写人物。作者用了不少篇章,如《乡村婆媳》、《母亲的世界》、《黄昏的掌纹》,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作者没有人为地拔高她,而是以真切、平实的笔调,通过日常生活的琐事、生活细节去描写她的忍辱负重、勤劳克俭、坚韧不拔、含辛茹苦,为了抚育儿女苦熬、挣扎。作者以不少篇幅写她的老实、本份,但也写她童年、少年时对读书的渴望,写她与婆婆的不和与吵架,写她内心的痛苦。在《母亲的世界》一篇中,作者写母亲小时候爱读书,但外公以她是女娃子、浪费煤油为由,断绝了她的读书梦。某日黄昏,母亲躲在墙角看书入迷,被外公发现,外公将母亲身上搜出的两本书,丢进灶炕里烧了。作者写道:母亲眼看心爱的书本,在熊熊焰火中化为灰烬,心碎了,泪水下雨般流淌。母亲意识到自己这辈子,恐怕再也没有读书的机会了。那天晚上,母亲一个人跑到院坝里,用割草刀削尖陪伴她的那枝铅笔,深深地刺进了自己的大腿。月色清冷,血水染红了她的裤管。两个细节,就将热爱读书而又被无情浇灭希望之火的女孩的痛苦绝望表现得入木三分。
在《黄昏的掌纹》中,作者写自己心事重重,坐在一个土堆上,苍老而衰弱的母亲“紧靠我身旁坐下来,在并一下子握住了我的手,她的手很粗糙,像锯齿一样锉得我的肌肤生疼。但这粗糙里,又同时具有一种温厚的力量,这力量给我的生命传递过来一种久违的温暖”。母亲鼓励我离开这偏僻山村,说:“人这一辈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想法不同,选择的路也就不同。走的路不同,活法也就不同。我们选择做一棵树,而你选择做一只鸟,这都是命定的事情,……但最终不论你选择哪种方式求活,都是从泥潭里往外爬,从石头缝里找出口啊!”母亲对儿女的炽热的爱,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打动了广大读者。读者仿佛感到了炽热情感在燃烧。
作者以雄健的笔力,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乡村人物形象,他们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衰落。如瓦匠、石匠、蔑匠。作者以精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他们的各自特征,他们辉煌的过去,寂寞的现在,堪虞的未来。吴佳骏善于勾勒与描绘,如《石匠》中对石匠击石的描写:“我看见叔父们的目光在石头上来回穿梭,然后用钢钎在石头表面划出一道道纯白的线条,并在线条的水平线上凿出大小各异的石槽,放入笨重的石槽,轮起沉重的铁锤反复猛击。铁与铁碰撞的一刹,火星四溅,石屑飞扬,声如响雷。只见叔父额头青筋暴突,两眼圆睁,双腿紧蹦分叉而立,动作准确而熟练,他每击打一锤,似乎地球就随之一颤,直到最终把一块巨石一劈为二。”寥寥数语,就把石匠的形象刻画出来,有声有色有形,生动可感,活灵活现,足见作者观察之精细,描人状物之深厚功力。
吴佳骏为了显示人物“灵魂的深”,一方面通过人物在时代、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命运沉浮,如《鞋子的诉说》、《消失的民间艺人》、《对一个女人的记忆与想象》、《祖脉上的兄弟》、《草料场·旧学校》、《刨花》等,真实细腻地写出他们的遭际,另一方面注重写出他们的品格、追求与精神世界。在《水车转动的年轮》中,作者通过一盏煤油灯写一个老人。这老人住在茅舍,左腿瘸得厉害,看似孤独,但他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却非常丰富。通过他的话,我“知道了母亲时时处处对我的关心,”我猜想,在那些害凉的夜晚,凡我脚步走过的地方,是否也留有母亲的脚印。老人说:“只知道耗灯而不知道点灯的人,是感受不到温暖的。”“人要是耐不住一场大风的考验,就会脆弱如草,被黑暗卷入更深的黑暗。”“活着是多么好啊,就象灯燃着是多么好一样!”这些富有哲理、饱含对人生感悟的话,是多么深刻与震撼心弦!
《院墙》这部散文集,构思精巧,作者善从不同角度切入,或以人物———命运为线索,或以事件为焦点,或以景、物为视角,或以作者的情绪、情感入手,不断生发、拓展,显示了结构的多姿、多样。同时,作者善于营造氛围,描写山村的独特景观、风物,精确,富有层次与色彩。如《艾草和菖蒲浸染的端午》中的一段文字:“太阳还没有出来。房屋周围生长的李子手。她的手很粗糙,像锯齿树、桃子树、樱桃树、核桃树在湿气氤氲中,正舒展着枝条,呼吸新鲜的空气。院子边的晾衣绳上,落着几只麻雀。蓬松的羽毛,很有光泽度。远远看去,像几个穿着麻布外套的小矮人。它们安静的时候,就那么呆呆地站着。不嬉戏,也不吵闹。与背后的菜园子,以及远处的地平线,构成一副简练、有力,极富浪漫情调的素描画。让人看了,内心暖烘烘的,温热又安静。”富有山村特色的景物描写,精当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感受。
《院墙》的语言,自然,流畅,真挚,形象,富有诗意。比如《红叶的舞者》:“我发现,山间所有的红叶,都笑了。那种笑,是幸福的。太阳的金光,照在被风翻过的叶片上,整座山都泛起星星点点的酡红。仿佛一千个,一万个‘神女’,喝醉了酒,在山间撒欢。”红叶———神女,作者驰骋想象,以幻化的形象,创造出富有动感、色彩的诗的意境。并由此生发、深入发掘其深邃内涵,给人以丰富的回味。
《院墙》的成功,表明作者已跃上了散文创作的一个新高峰,他营造的散文风景,给我们当下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与启迪。
载《清远日报》2011年4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