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个年届四十的朋友
吴佳骏
朋友胡在他40岁生日那天,跑来我家里痛哭了一场,这是我没想到的。从他的哭声里,我似乎听出了根植于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一个40岁的男人,能够毫不遮掩地在另一个男人面前嚎啕痛哭。而且,是在一个比他小十岁的男人面前。我想,这并非性格上的懦弱,更非惺惺作态。而是一定有什么东西,伤及了他的灵魂。
一
我和胡,是在一所职业学校相识的。那时,我们都是学校的教师。我教语文,他教电子技术。胡原本不是学教育出生的。他当过兵,退伍后,凭借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电工技术,在家乡的小镇上开了一家电器修理店。后因经营惨淡,亏了。在家赋闲半年的他,一次在街上闲逛,偶尔在别人包裹油条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他默默地记下了上面的电话号码,并打去电话向对方说了自己的一些情况。对方听完他的介绍后,叫他前去面试。没想到,他一去,竟成功了。于是,他从一位转业军人,变成了人民教师。
胡很珍惜自己在学校的这份工作,知道自己不是科班出生,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钻研业务。他寝室的桌子上,堆满了高高一摞书。什么《教育心理学》、《电子维修技术》等等,只要与他所教科目有关的书,他都买来看。正是因为胡的踏实和勤奋,学校领导非常器重他,也很受学生们欢迎。
我跟他住一个寝室。相处的时间长了,彼此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胡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他很少说话,多数时候都沉默着。若不主动找他谈话,他是不会先开口的。好几次,我试图探听他的家事,但他都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了解到他有两个姐姐,都已成家生子。父亲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全靠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三姊妹拉扯成人。他的母亲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住一次院,病危通知书就下达一次,幸而都挺了过来。他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闭眼之前,能看到他结婚,找到自己的归宿。胡说:正是因为坚守着这个信念,我的母亲才在病痛的折磨下,熬到如今。
(下文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