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吴佳骏散文的四个情感取向
好的散文作品应该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返回内心,从而上升到人生的高度,考察生活,试图给出某种恰当的答案。而当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后,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散文作家的使命。吴佳骏的散文写作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可以用四个“度”来概括,即:亮度、刻度、韧度、气度。
亮度,也可以说是光泽度。很多散文家的散文没有亮度,是因为文字蒙蔽了灰尘,情感的色调模糊含混,即使是昏暗的,也没有体现好。吴佳骏的散文亮度,一个是“沉郁”,一个是“温暖”。“沉郁”是阴冷的,晦暗的,它适当地把“温暖”凸现出来。在吴佳骏的文字里,有几个关键词,是比较充分体现这种亮度的:异乡,酒杯,黄昏,母亲,鸟。瓷器一样的光泽度,赋予了他作品这样的特质:绵长,细密,曲折,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附着生活的铁屑,河流一样隐秘地蜿蜒。有亮度的散文才是充满勃勃生机的散文。
刻度,原本的词义是指量具、仪表等上面刻画的表示量(如尺寸、温度、电压等)的大小的条纹。我把刻度理解为散文在传承与蜕变过程中所需要把握的量衡。当前的散文更注重文本的创建,技术更多样化,外延更宽广,重心更下垂,生活层面的东西更丰富。一些弊病也呈现了出来:文字变得没有节制,关照内心的东西被忽略了,缺乏大关怀,传统的优良底蕴被放弃。吴佳骏回避了当前波涛汹涌其实是泥沙俱下的新散文浪潮,从传统中寻找养分,从能捏出汗汁的泥土中寻找鲜活的元素,使得他的散文既厚重,又长出轻盈的羽翅,有诗意但不追求诗意,有哀美但不哀绝。
韧度,是散文柔软性的一个特征。硬的东西,也是脆的东西,很容易折断。散文一旦显得硬,就缺乏与读者的沟通。让情感让文字保有一定的温润,使文章的内部链条保有弹性,是一个散文作家的功力体现。吴佳骏的手里就掌握了这把钥匙。他是反对理性写作的——理性写作者的精神指向很高,像个哲学家,形而上,缺乏对生活的悉心照料,对身边的事物没有感性。吴佳骏直面心灵直面当下,体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因为他的散文有非常好的韧度,他的文字即使显得过长,也很好读,没有累赘感,也能很好捕捉他细腻的感情游丝。
气度,即是一个作家气质的体现。一个作家能否继续写下去,能否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不是一个作家的知识与技术决定的,而是一个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气质是一个作家精神境界所洋溢出来的元气。在吴佳骏的散文里,有纯正的充沛的元气,在肆意汇流。吴佳骏出身于底层,有农村的生活经历,也有在城市奋斗的切身体验,他有一种内省、怜悯、大关怀的气度,对生活有感恩。作为一个如此年轻的作家,吴佳骏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成绩,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作家。我们真诚期待着他更多更优秀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