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风流往事 |
六,刘备入川(下)
在刘备入川这几个重要的章节里,罗贯中留给了我们许多的线索,一点点揭开刘备虚伪的面具。其中有涉及到刘璋,诸葛亮,当然也有庞统。
上回我们说到刘备带着魏延皇忠,杀奔敋城而去了。现在我想重点说一说刘备和庞统的关系。
先前我们说到,庞统是个很圆滑的人。他很通晓刘备最底层最不为人察觉的心思。可以说,庞统虽然跟刘备不久,但是却比诸葛亮更加了解刘备。我个人认为,这也导致了庞统的死。后面再说。
先说刘备为什么在伏龙凤雏里面,要选择讲凤雏庞统带在身边入川。我们都知道,刘备是一个非常知人善任的人,他非常了解自己的手下有哪些特点。可以说,刘备可以占得三分天下有其一,靠的也就是这点本事。他接触庞统不久,就知道庞统做事目的性非常强,可以说是为了达到目的能够不择手段的人。刘备入川,一路必然要攻城略地,而同时又需要张扬他仁义道德的旗帜。这是很矛盾的。诸葛亮的性格比庞统温和,而且说实话,诸葛亮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刘备真正在想什么。而庞统知道。所以庞统能够迅速反应,帮助刘备把他想要的对策拿出来,而刘备只需要继续挥舞他仁义道德的旗帜就可以了。
这点通过一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在刘备撕毁刘璋的回信之后,问庞统,如今我和刘璋撕破了脸,下一步该怎么办?刘备当然知道该怎么办,目标就是成都。但是要怎么杀到成都去又能稍稍名正言顺?庞统会晓刘备的用意,立刻帮他准备了上中下三条计策:直杀成都,夺关取涪城再杀成都,退回荆州再图进取。刘备的回答是:“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
于是他们用计赚了涪水关,杀了守关的蜀将杨高二人,名义竟然还是二人离间他和刘璋的宗族之情。
在第二天的劳军宴上,刘备喝高了,嘴脸露了出来,得意洋洋问庞统:“今日之会,可为乐乎?”贪得无厌的嘴脸暴露无遗。庞统说:“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庞统也是个狂人,估计也是喝得控制不住舌头了,竟然一张嘴就戳穿了刘备。我认为这件事导致刘备对庞统起了杀心。次日有从人将二人酒醉的对话告诉刘备,刘备一惊,连忙去向庞统请罪。刘备这个人,一辈子藏得深,身边的人,包括孔明和关张都不了解他,却被庞统看穿了,从此刘备对庞统肯定极没有安全感。有些事情,知道和说出来完全就是两回事。庞统可以在心里了解刘备,但是绝对不可以告诉刘备,我知道你真正在想什么。
随后就有了落凤坡事件。这个事情我认为是刘备借张任之手杀了庞统。其一,行军打仗,无不要先派人去勘测地形。怎么那么大一个落凤坡都没人报呢?若庞统知道那边有个落凤坡,肯定不会往那里去。其二,庞统的马出发当天突然发颠,虽然原因不详,但导致了一个致命的后果,庞统骑了刘备的马。其三,天底下人都认得刘备的那匹的卢宝马,刘备自己也知道这点。行军途中如有埋伏,乱箭肯定朝的卢飞,这是没有疑问的。刘备就这样一面自己躲过了灭顶之灾,一面又借他人之手弄死了庞统。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庞统死?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庞统太了解刘备。做君主的人,被臣下识得太破都会有极不安全感。同样的理由,曹操也杀死了杨修。从刘备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仁义换不来天下。任何权力的获得都是鲜血和白骨堆积起来的。只能说,庞统和杨修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事实上,一旦他们对君主构成了威胁,即使有再大的才能都是死路一条。第二,刘备看出来庞统有和孔明争地位的势头。对刘备来说,孔明一手帮他弄来的荆州,帮助他从身无分文到现在可以攻城略地。再者,孔明没有庞统那么凌厉,比庞统更容易驾驭。如果攻取西川的功劳让庞统得了,将来势必造成伏龙凤雏相争的局面,对自己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那只有除掉一个。除掉谁?当然是庞统。
总之刘备不声不响除掉了身边的一个隐患,庞统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落凤坡。然后就有了孔明带张飞赵云入川,一路势如破竹,又收了马超,一路到了成都。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刘备并非不可以带诸葛亮入川。事实上入川的大半路程都是诸葛亮在身边出谋划策。刘备在入川之前是怎么想庞统这个人,我还没有思考出来。难道他在入川之前就已经计划要在入川途中除掉庞统?
刘备口口声声和刘璋宗族情深,进了成都之后,却迅速请刘璋收拾财物,让他带着老婆孩子到公安南郡去住,还要即日起行。你可以说这是诸葛亮的主意。但是请注意,每逢刘备和诸葛亮的意见相左的时候,刘备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这一次,他只是借诸葛亮之口,完成了自己的计划。
直到很后来的时候,公安和南郡有变,也一直都没有再出现过刘璋的身影。活着还是死了?后人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要知道一点,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成都不容,整个西川也不容。刘璋大概也像陶谦的两个儿子一样,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悄无声息地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随后刘备自领益州牧,至此,西川尽入刘备之手。
后来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称帝,虽然没有匡扶得了国运衰颓的汉室,但至少,他自己的皇帝梦是圆满了。虽然这个皇帝没当两年,他就很不光彩地在白帝城一命呜呼。
七、总结
关于刘备,我认为是整部三国演义里最值得探讨的一个人物。很多人说刘备虚伪。但是正应了那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也只有真正的丈夫才能屈能伸。我们可以想想当时,多少名门公卿,镇霸一方的诸侯,诸如袁绍袁术刘表吕布之流,都顶多算是时代的弄潮儿,最后死得不甚光荣;再遥想十八路诸侯歃血为盟讨伐董卓时旌帜千里的壮观景象,都在短短几十年里被远远地抛在了时代的身后,成为了真正的英雄的垫脚石。而刘备,却从一个编草席的落魄手工业者,终于成为称霸一方的王者。刘备如同他的祖先刘邦一样,小心谨慎一步一步,却又在一瞬间找准机会异军突起,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不仅当年,就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看出刘备那副柔软的肩膀担负着多少蓬勃的野心。刘备,这样一个心机深沉,又至柔至刚的人物,和曹操一样,才是真正的天命英雄。
曹操说得对,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完)
七、总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