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备的深沉(下)

(2008-04-15 06:28:49)
标签:

杂谈

分类: 风流往事
 五、刘备入川
        也许是刘备合该有这样的天命。上天给他送来了张松。刘备和诸葛亮连拐带骗,骗得在曹操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自尊心大挫的张松心甘情愿地交出了西川地图。
        看看刘备在这里的一出表演,俨然奥斯卡影帝的实力。先是派赵云轻妆软扮带领一队人马远远迎接。注意,赵云并没有披被铠甲,而是轻妆软扮。一个将军卸下铠甲以为着什么?完全的信任和不设防。而且并非公事,完全是私交。赵云问明来者就是张松,“慌忙下马,声喏曰,赵云等候多时”。赵云是什么人?长坂坡七进七出,一人带着一个婴孩抵挡曹操十几万大军得脱的猛将,常山赵子龙名扬天下,彼时又是刘备的亲卫队队长,嫡系重将。刘备派了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迎接他一个西川小小的别驾,开场就不得了,够张松感动三天了。不得不叹服,其实赵云的演技也够好的。关羽就做不来这种事。
        然后第二天,刘备和诸葛亮庞统都跑出来迎接他了。然后刘备一通话,能说得天底下任何人都感激涕零:“久闻大夫高明,如雷贯耳。恨云山遥远,不得听教。今闻回都,专此相接。倘蒙不弃,到荒州暂歇片时,以叙渴仰之思,实为万幸!”真够恶心的。我就不信他会比知道那张西川地图的存在早知道世界上有张松这号小丑。然后刘备又和庞统唱双簧。张松说东吴不知足,庞统就说我家主人有德却没地简直太没天理。刘备赶紧仁义道德一番,让庞统不得胡说。
        张松是个丑人,又是侏儒,平常被人歧视惯了,在曹操那里也是冷遇非常。突然跑出来一帮闻名天下的人物,什么刘皇叔,汉寿亭侯,常山赵子龙,伏龙,凤雏,都说对他有渴仰之思,受挫已久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随后刘备宴请他三天,十里相送,再加法宝“潸然泪下”,又让关云长护送。张松抵挡不住了,乖乖献出了西川图,还约为内应。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于是每当刘备落泪,天下人都以为他真的伤心了。其实他们没想到,刘备是最不相信这句话的人。
        不多说。总之这一出刘备集团演得好极了,也恶心极了。想必见张松远远离去,手里握住西川地图,刘备等人一阵仰天长笑。
        刘备意在西川。这也是当初隆中对的重要策略。但是刘备怕失信于天下。这典型做婊子还要立牌坊。这个时候庞统说了一句特别对刘备胃口的话,他说:“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庞统是个很圆滑的人,这点留到以后再说。总之是庞统帮助刘备下定了攻取西川的决心,然后再找孔明商量。随后,刘备带着他的旁系将领黄忠魏延和庞统去取西川,将嫡系的赵云关羽孔明都留下守荆州。
        为什么要带旁系将领去西川?刘备不放心他们守荆州。毕竟荆州是刘备的命根子,太重要了。这点上刘备对孔明关羽等人倒是绝对信任的。

        刘璋是个真正仁厚的人。这样的人成为了一方之主,在三国那样的时代,便注定要成为英雄的垫脚石。刘备就是踩着刘璋的仁厚,并不光彩地登上了西川之主的宝座。
        初听到刘备入川,刘璋是要派人去迎接。这个时候蜀中的大臣开始分裂成两派,一派如张松法正等人,心怀鬼胎,早已经暗地背叛了刘璋,当然主张刘璋迎接刘备入川。但是另一派,对刘璋忠心的大臣,竟然是极力反对刘备入川的。态度简直惊人的一致。大家不觉得奇怪吗?刘备仁义道德了一辈子,西川反对派的大臣竟然绝对不相信他。只说明了一件事,刘备在当时的名声并不是非常的好,甚至可以说名声很臭。难怪,刘备之前一路四处寄居,投袁绍反袁绍,投曹操反曹操,和吕布同盟又害死吕布,骗孙权和他同盟却又私下占了荆州不还。此等无信无义之人,任他再怎么满口仁义道德,他做过的事情天下人都看得到。蜀中大部分大臣都是反对刘备入川的。
        但是刘璋只认得了一点,刘备是他同宗。岂不知那个时代,宗族是最不靠谱的东西。
        刘备一直夹紧了尾巴,在葭萌关立稳之后,他那颗蠢蠢欲动的心终于使他第一次凶相毕露。那是在刘璋草草应付了他的钱粮要求之后。书上说,刘备大怒曰:“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遂扯毁(刘璋的)回书,大骂而起。(刘璋的)使者逃回成都。然后便开始和庞统设谋进攻成都。
        刘备在这里可以说是初露原形。他以帮助刘璋的名义占在葭萌关上,这时俨然一番凌主的架势。之前很久以来,刘备一直小心翼翼,因为他没钱没兵。现在有地有兵将,有了智囊团,终于开始将他蓄谋已久的攻城略地的野心付诸于行动,而且如此迅速和有效。
        可怜刘璋,直到偶然截获了张松私通刘备的书信,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可是这时,涪水关上,杨怀高沛一命呜呼,刘备大军已带着黄忠魏延往敋城而来了。
 
六,刘备入川(下)
        在刘备入川这几个重要的章节里,罗贯中留给了我们许多的线索,一点点揭开刘备虚伪的面具。其中有涉及到刘璋,诸葛亮,当然也有庞统。
        上回我们说到刘备带着魏延皇忠,杀奔敋城而去了。现在我想重点说一说刘备和庞统的关系。
        先前我们说到,庞统是个很圆滑的人。他很通晓刘备最底层最不为人察觉的心思。可以说,庞统虽然跟刘备不久,但是却比诸葛亮更加了解刘备。我个人认为,这也导致了庞统的死。后面再说。
        先说刘备为什么在伏龙凤雏里面,要选择讲凤雏庞统带在身边入川。我们都知道,刘备是一个非常知人善任的人,他非常了解自己的手下有哪些特点。可以说,刘备可以占得三分天下有其一,靠的也就是这点本事。他接触庞统不久,就知道庞统做事目的性非常强,可以说是为了达到目的能够不择手段的人。刘备入川,一路必然要攻城略地,而同时又需要张扬他仁义道德的旗帜。这是很矛盾的。诸葛亮的性格比庞统温和,而且说实话,诸葛亮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刘备真正在想什么。而庞统知道。所以庞统能够迅速反应,帮助刘备把他想要的对策拿出来,而刘备只需要继续挥舞他仁义道德的旗帜就可以了。
        这点通过一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在刘备撕毁刘璋的回信之后,问庞统,如今我和刘璋撕破了脸,下一步该怎么办?刘备当然知道该怎么办,目标就是成都。但是要怎么杀到成都去又能稍稍名正言顺?庞统会晓刘备的用意,立刻帮他准备了上中下三条计策:直杀成都,夺关取涪城再杀成都,退回荆州再图进取。刘备的回答是:“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
        于是他们用计赚了涪水关,杀了守关的蜀将杨高二人,名义竟然还是二人离间他和刘璋的宗族之情。
        在第二天的劳军宴上,刘备喝高了,嘴脸露了出来,得意洋洋问庞统:“今日之会,可为乐乎?”贪得无厌的嘴脸暴露无遗。庞统说:“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庞统也是个狂人,估计也是喝得控制不住舌头了,竟然一张嘴就戳穿了刘备。我认为这件事导致刘备对庞统起了杀心。次日有从人将二人酒醉的对话告诉刘备,刘备一惊,连忙去向庞统请罪。刘备这个人,一辈子藏得深,身边的人,包括孔明和关张都不了解他,却被庞统看穿了,从此刘备对庞统肯定极没有安全感。有些事情,知道和说出来完全就是两回事。庞统可以在心里了解刘备,但是绝对不可以告诉刘备,我知道你真正在想什么。
        随后就有了落凤坡事件。这个事情我认为是刘备借张任之手杀了庞统。其一,行军打仗,无不要先派人去勘测地形。怎么那么大一个落凤坡都没人报呢?若庞统知道那边有个落凤坡,肯定不会往那里去。其二,庞统的马出发当天突然发颠,虽然原因不详,但导致了一个致命的后果,庞统骑了刘备的马。其三,天底下人都认得刘备的那匹的卢宝马,刘备自己也知道这点。行军途中如有埋伏,乱箭肯定朝的卢飞,这是没有疑问的。刘备就这样一面自己躲过了灭顶之灾,一面又借他人之手弄死了庞统。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庞统死?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庞统太了解刘备。做君主的人,被臣下识得太破都会有极不安全感。同样的理由,曹操也杀死了杨修。从刘备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仁义换不来天下。任何权力的获得都是鲜血和白骨堆积起来的。只能说,庞统和杨修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事实上,一旦他们对君主构成了威胁,即使有再大的才能都是死路一条。第二,刘备看出来庞统有和孔明争地位的势头。对刘备来说,孔明一手帮他弄来的荆州,帮助他从身无分文到现在可以攻城略地。再者,孔明没有庞统那么凌厉,比庞统更容易驾驭。如果攻取西川的功劳让庞统得了,将来势必造成伏龙凤雏相争的局面,对自己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那只有除掉一个。除掉谁?当然是庞统。
        总之刘备不声不响除掉了身边的一个隐患,庞统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落凤坡。然后就有了孔明带张飞赵云入川,一路势如破竹,又收了马超,一路到了成都。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刘备并非不可以带诸葛亮入川。事实上入川的大半路程都是诸葛亮在身边出谋划策。刘备在入川之前是怎么想庞统这个人,我还没有思考出来。难道他在入川之前就已经计划要在入川途中除掉庞统?
        刘备口口声声和刘璋宗族情深,进了成都之后,却迅速请刘璋收拾财物,让他带着老婆孩子到公安南郡去住,还要即日起行。你可以说这是诸葛亮的主意。但是请注意,每逢刘备和诸葛亮的意见相左的时候,刘备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这一次,他只是借诸葛亮之口,完成了自己的计划。
        直到很后来的时候,公安和南郡有变,也一直都没有再出现过刘璋的身影。活着还是死了?后人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要知道一点,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成都不容,整个西川也不容。刘璋大概也像陶谦的两个儿子一样,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悄无声息地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随后刘备自领益州牧,至此,西川尽入刘备之手。
        后来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称帝,虽然没有匡扶得了国运衰颓的汉室,但至少,他自己的皇帝梦是圆满了。虽然这个皇帝没当两年,他就很不光彩地在白帝城一命呜呼。

七、总结        
        关于刘备,我认为是整部三国演义里最值得探讨的一个人物。很多人说刘备虚伪。但是正应了那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也只有真正的丈夫才能屈能伸。我们可以想想当时,多少名门公卿,镇霸一方的诸侯,诸如袁绍袁术刘表吕布之流,都顶多算是时代的弄潮儿,最后死得不甚光荣;再遥想十八路诸侯歃血为盟讨伐董卓时旌帜千里的壮观景象,都在短短几十年里被远远地抛在了时代的身后,成为了真正的英雄的垫脚石。而刘备,却从一个编草席的落魄手工业者,终于成为称霸一方的王者。刘备如同他的祖先刘邦一样,小心谨慎一步一步,却又在一瞬间找准机会异军突起,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不仅当年,就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看出刘备那副柔软的肩膀担负着多少蓬勃的野心。刘备,这样一个心机深沉,又至柔至刚的人物,和曹操一样,才是真正的天命英雄。 曹操说得对,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5月25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