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研究生被毒死的消息,令人震惊。目前,凶手到底是谁?作案动机是什么?仍然要等待公安机关的最后确定。近几天网上的帖子很多,流露出一些异样的情绪同样令人忧虑。例如,有人说“我也曾想干掉过我的室友”;“幸好我杯子随身带,否则早没命了”;“幸好我不住在校内”等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曾经有人对12所高校“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四成大学生对寝室关系表示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另有三成大学生则认为,最不开心的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的矛盾,这包括睡觉关不关灯,起床的轻重,性格冲突和钱财纠葛,还包括“别人莫名其妙的成功对自己的伤害”等等。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寝室关系紧张,再次把“学会共处”的任务提上日程。
从学习的理论来说,学会共处与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同等重要的,而且是相互交叉的。光有知识,可是不会共处,就很难做事,很难成为完整的人。教科文组织的著作认为,四个“学会”是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这是很有远见的。社会越是现代化,人际交往(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是频繁。只有学会共处,才能学会生存,并有所成就。这当中,就必然包括着防止和克服自我中心论。这也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调整人际关系,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而要放开视野,从终身学习和人的现代化的角度,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成人。有大视野才可能成就大事业,嫉妒、自私、损人利己都是封闭愚昧的产物。我相信,当代大学生最少保守思想,是能够从封闭走向开放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