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式教育引发争议
(2013-01-08 14:20:18)
标签:
教育改革兴趣家长国学现代化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据中新网报道,近日,武汉7对父母放弃学校教育,在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读经诵典、练习书法。此举被解读为“桃花源”式教育,舆论对它褒贬不一。
供职于出版社的夏女士说:“完全理解并赞成这种做法,我要有条件,肯定也会这样做。”她的儿子今年读初一,回首几年求学路,她认为,当前教育围绕成绩升学,灌输知识,让孩子学无乐趣,在人格、品德、心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可以说是无教无育。“这样的教育,不要也罢。”
来自山东的王先生是一名六年级孩子的父亲,表示了相反观点。他说,即使自己有条件也不会这样做,教育孩子必须放在社会中进行。“任何社会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不论在教育方面还是其他方面,但不能因为有问题就逃避和放弃。”
武汉的7对父母并非“在家上学”的首例。网络上成立的“在家上学联盟”已有南京、上海、北京、广东、成都等20多个分站点,群体内交流频繁。
这个现象反映出人们对现在学校教育的不满,是应该重视的,推进教改刻不容缓。学校应该建立听取家长意见,聘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回归私塾的做法未必妥当。脱离社会、脱离现代科学去读古书,解决不了“学无兴趣”的问题,这样培养的孩子可能更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历史的教训已经很多。面对“国学热”的热浪滚滚,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究竟是要现代化,还是要古代化呢?生活在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复古是可能的吗?何处能有“桃花源”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