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2018-05-21 17:41:10)
标签:

杂谈

旅游

文化


初识丽江

      雷阵雨过后一轮彩虹横跨在丽江古城上空,碧空如洗,色彩绚烂。丽江真的很慷慨,没想到初到丽江,刚刚开启漫长的滇藏之旅就遇到如此美妙的天象。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有人说丽江是最浪漫的地方,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最容易焕发出青春的荷尔蒙,进而产生生理上的冲动,据说青春荷尔蒙可以通吃男女,因此丽江是最容易产生“艳遇”地方。然而苍颜华发,对此说法只能付之一笑。对于我来说,丽江即遥远而又似乎唾手可及,总觉得一定会有机会去,但这一等就是许多年,终于在今年早春时节专程来到了这座闻名已久的古城。丽江是我们这次滇藏行的集结地和出发地,早来三、两日,逛古城、品香茗、看风景、慢生活,细细地品味和体会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丽江古城中有三条河,名字非常朴素和简约,东河、中河、西河。就是这三条宛若溪流并羸弱的小河,串联起古城的大小街巷,记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小城的过往与现在,注定它们还会伴随着古城一直走下去。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地处云贵高原西部,丽江坝中北部。古城北靠黑龙潭;西依狮子山;东南眺沃野平川的丽江坝。据记载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发展到明清时代大体已经成型。丽江古城保护面积四平方公里,古城内木府、万古楼、五凤楼、四方街、普济寺、科贡坊等著名建筑串联起了纳西人的家园。纳西人称丽江古城为“巩本知”意思为“背货来做生意的集镇”。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象山山麓的黑龙潭是丽江古城的主要水源,通过玉河流到到古城分为三股水流分别向南流经古城再分为无数溪流,穿巷走户、入墙过屋,弥散到古城的角角落落,为古城提供了消防和居民用水需求。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势辅设,由红色角砾岩铺就。丽江周围出产一种红色角砾岩石,质地坚硬,花纹自然雅致,名为“五花石”,古城的街巷都是采用这种石材,五花石已经成为了标志丽江古城的特色元素之一。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丽江最早归属云南地区的地方政权大理国,大理国后期纳西族首领叶古年建立了越析诏国,七十年后被南诏国灭国,归南诏国所属,唐代西藏的吐蕃崛起之后又归属吐蕃,元代以后一直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公元十三世纪后期纳西族木氏祖先阿甲阿德率部从白沙古镇迁至于与丽江大研镇。纳西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丽江市纳西族的主要聚集地。据说纳西族族源为中国西北地区河湟地带的古羌人,古羌人不是所谓的羌族,而是远古时代中原地区对西部诸多族群的统称。他们最早生活在中原部落的西部,是一个有着不同文化和人类学基因的族群。随着中原民族的西迁,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于是一部分古羌人开始向南方迁徙。最初先迁至川西一带,后其中的一部分又迁徙到了岷江、金沙江一带,与当地族群融合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纳西族。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说到丽江纳西族,史料中最丰满的要算是纳西族木氏土司。有一部《木氏宦谱》记录了这个家族从隋末唐初开始到清雍正年长达三十九代兴衰。《宦谱》成谱于清嘉庆年间,从始祖叶古年开始记录,尽管在叶古年之前还有传承,但这位骁勇无比的先祖创造了纳西族人历史上的辉煌,他荡平了洱海以东地区建立了越析诏(诏者,王也),为著名的六诏之一,尽管越析诏只存在了七十年最终被南诏所灭,但由于叶古年的努力,其家族成为滇西北权镇一方的显赫家族。到了元代首领阿琼阿良迎降蒙古大军,归附元世祖忽必烈。明初,首领阿甲阿得率木氏家族归附朱氏王朝,朱元璋为了表彰其家族的开明和忠诚,赐姓“木”,阿甲阿得改名“木得”。经历元、明、清三个朝代,木氏家族共二十二代土司均从属于中原政权,世袭为官,镇抚地方。在云南的土司中,木氏接受汉文化最早,以知诗书、好礼守义闻名。他们在大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使之本土文化,最终形成了著名的纳西文化。土司官地选址大研,意味着滇西北地方政权的建立,某种程度上讲,有了木氏土司的统治,才有丽江古城的兴起。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十三世纪初建成的丽江古城是纳西族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民居博物馆。精致的古城,历经多年的保护和修缮,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是丽江最具特色店民居形式,“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景致,使得古城内小桥、客栈、流水相得益彰。道路彩石铺地,清水洗街,街巷相连,四通八达。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初游丽江,仓促间短短的两天,对这座千年古城也只能是粗浅的认识和了解。我认为,丽江是多元的,不论历史也好,现实也罢,丽江传递出来的信息都是错综复杂并且丰富多彩,历史的积淀和与现实碰撞所散发出来的信息,有民生的过往和独特的文化传承,还有精致中繁荣与无法淹没的岁月痕迹。我们来此不是为了感受古城的精彩历史和文化,而是要体验古城繁荣的智慧与古今的和谐。
      喜欢丽江,喜欢独特古城韵味,徜徉其中是一种放松,是一种无法挥去的归属感。


附一:登象山记

      丽江北有山,乃象山是也。
      山顶有望雪亭,北可望玉龙雄姿,西南可观丽江坝平川沃野。曾于客栈中遥望山亭,想若能登临,必可览古城全貌、观玉龙胜景,然寻不得路,悻悻焉!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翌日,与黄老、武老三人误入黑龙潭。寻常苑囿,入门每人八十大米,有被强梁打劫之感。潭北有志曰:望雪山亭于此。寻向所至,欣然而往。山口处,有“警服男”若干,号称山路险峻且盗匪出没,非四人以上结伴方可登山。黄老闻言大怒,滔滔然与之辩:朗朗乾坤,山野毛贼横行,乃地方失职!况我等已购门票,岂容拦路阻挠。“警服男”等做无奈状,言职责所在,强迫我等“风险自担”并签字画押方始放行。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山路奇险、陡峭、多折弯。日光灿烈,无遮无拦。膝伤(多年旧伤)犹在,重装(摄影装备)在身,不多时已汗透衣背,气喘如牛,疲惫至极。同行黄老脚力甚键,早已绝尘而去,踪影皆无,所幸与武老相相互慰藉,勉力为之。行至山腰“呼呼亭”处歇息,山路茫茫,不知山亭何在?萌生退意,然回望来路,已至半途,就此做罢前功尽弃。喘息片刻,山风吹过脸颊,暑气顿消。待气息喘定,精神陡增,复前行。攀爬至山梁处,豁然开朗,再前行数座坟茔、荒冢赫然在目。向左为象山望雪亭,向右为金虹山峰顶。舍右向左,不多时登临象山望雪亭。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山亭为两层,虽不高确凌绝象山之极顶。登临之,环顾四周,古城北侧狮子山小,宛若土丘一般;丽江城大之,蔚为壮观。极目四野,一览无余。玉龙一侧云雾缭绕,流云飞度;丽江城一侧霞光四射,街巷俨然,青瓦粼粼。日落,彩霞云涌,万家灯火,繁星数点。夜幕时分,凭借微弱的星光下山。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游丽江,不可不登象山观雪亭!
    
    
    
附二:古城彩虹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虹,雨日中影也,日照雨则有之。丽江两日,能遇彩虹,幸甚!
      午后丽江,阴云密布,似雨将至。为避雨,黄、武二老寻得狮子山山腰一处地势高敞、位置绝佳之客栈,嘱小二儿送来香茗一壶,于露台坐观云蒸霞涌、光影流动。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滇藏行之二:初识丽江


      雨至,淅淅沥沥,密密匝匝,洗净古城的铅华。飞云流过,细雨轻飘,斜阳自西漫射而下,陡然间,一道彩虹横跨古城上空。初,虹影浅淡,从东而起,继而色泽渐深,形成虹桥。是可谓: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虹霓一端起自金虹山侧,一端收于狮子山腰,横跨古城。彩虹似画师神来之笔,绘彩云、绘岱山、绘蓝天,一笔勾出壮丽图景;彩虹又似少女之婀娜,翩翩然倚天作舞;彩虹还似出浴神女,裙舞飞扬,化作彩环。然而,彩虹最像七彩桥,百花上九重,蝶舞伴春风。约一刻后,彩虹自西而东慢慢收起,隐去踪影。
       丽江偶遇彩虹,令人难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