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感而发 |
为了《夜.明》的宣传,博主参加电影节,上电视,录广播,接受无数次媒体采访。
“你是怎样进入演艺圈的?”
从上海到广州,从广州到深圳,再从深圳到北京,这个问题一路如影随形,博主也一次次视情况或全面或搪塞地答个不休~~直到赴上海复旦大学,与同学们座谈时,这个问题又一次地从一位好奇的同学口中被问出来。由于座谈的主题是《孙中山》,博主很识相地把自己“置之度外”,只含混地以一句“因为一段奇妙的缘分”作答。
座谈结束后,回到宾馆,《寒夜》的制片人率领剧组工作伙伴来访,并带来了《寒夜》最后两集的DVD。为什么是最后两集呢?因为负责盯后期制作的[张迪MM]宣称,她在剪接机房把全剧颠来倒去看过无数次,可每看到最后两集,还是要痛哭一番,没有一次例外。“不信待会你看着!”
果然,观赏的过程中,博主已无心检查[张迪MM]是否真的“心太软”到那样的地步,却只顾着强忍住自己的眼泪了。待看到最后一集,博主再也不想为难自己,索性任情绪自然流淌,掌不住地---套一句
QY(琼瑶) 用语---“哭了个气堵喉塞”.......。
真的是很感人的一部戏。在场除了博主和经理人,都不是第一次看,但剧终时,每个人的眼睛都红红的。
哭完了,博主忽有所悟~~~如果以流泪做基准,那么纵观博主的表演生涯,从第一部戏《喜宴》到《宋家皇朝》到《孙中山》到《夜明》到《寒夜》,可以说是一个从“一流”演员往“三流”演员迈进的过程。
从事表演工作的头几年,最让博主头疼的“表演项目”就是掉眼泪。演员们在戏里掉眼泪,有可能是真情流露,也可能只是一种技巧。博主平日看书,看电影,听音乐时常不由自主潸然泪下,但只要一置身片场,不管感情有多么真挚,身心有多么投入,一应催泪条件都齐备了,可那眼泪就是掉不下来。至于技巧,博主曾经向戏里希外都很善于哭泣的干妹妹[张之洁](归亚蕾老师的女儿,与博主合作过电影《今天不回家》)诚心讨教。之洁说:“很简单啊,我每次都回想一件很委屈的事,越想越觉得自己好可怜好可怜,想着想着眼泪就流下来了。”博主恍然大悟,终于找出了自己泪腺堵塞的原因。我告诉之洁:难怪你赵大哥演哭戏时那么笨---
因为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可怜,我只觉得别人可恶!
博主第一次看自己的电影掉眼泪,是《宋家皇朝》。这部电影的首映礼,很有意思地,是在韩国的首都“首耳”(那时还叫“汉城”呢)举行。当年尚未当选总统的韩国“民主党”党魁[金大中]先生亲自莅临观赏,他率领的党员把影院里千多个座位塞得满满的。当电影演到孙中山逝世前,与宋庆龄话别那场戏时,喜多郎煽情的音乐让博主开始频频拭泪,同时,竟发现[金大中]夫妇也在强忍着啜泣,不住地吸鼻子。博主的座位就紧挨着[金大中]夫妇,看得十分真切。孙文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也是当年韩国“民主党”最真时的处境吗?
在《宋家皇朝》之前,博主从来不曾为自己参与演出的电影流过一滴眼泪,基本上还是个“不入流”的演员。《宋家皇朝》之后,博主跻身“一流演员”之列,因为终于在观影时,“流下了滚烫的泪”!
《千秋家国梦》也是博主的“一流”作品,看剧本时没掉泪(剧本改了又改,剧组空前混乱),演出时,I am not ashamed to
say,
悲情时刻用的全是眼药水。但奇迹似的,老板调用五位香港顶尖剪接师,拼死命完成的《千秋家国梦》,竟异常的精彩动人,博主再次“流下了滚烫的泪”!
到了1999年,博主演出电视剧《家园》,终于头一回在戏里真情流露,号啕大哭(原因博主已在《超级访问》中详细交待,希望制作人别把这段剪掉),并且在播出时,也被感动得在电视机前“流下了滚烫的泪”。自此,博主上升了一个档次,进入“二流演员”的殿堂。
《大明宫词》是博主的一次全面倒退,看剧本时没流眼泪,演出时点眼药水(有几次甚至连矿泉水都伺候上了),播出时在电视机前依然无动于衷。这是博主一次不入流的演出。
博主“二流演出”的剧目还包括2000年的《孙中山》(看剧本,播出时流了,演出时没流。)
2001年的《原狱》和《钱王》(看剧本没流,演出,播出时流了。)
2003年的《国宝》(看剧本以及播出时流了,演出时没流。)
2006年的《夜.明》(看剧本没流,演出时流了,影院里也流了。)
直到2006年这部《寒夜》,博主终于可以大声宣布自己是个“三流演员”了!
研读《寒夜》剧本时,博主试着练习汪文宣写给曾树生的几封信,念着念着,竟哽咽得再念不下去。演出时,尽管悲情时刻多得一塌糊涂,博主只有极少数的几次使用眼药水。现在片子完成了,只消两集戏就把博主哭成了泪人儿。
其实最后两集戏,汪文宣已经病入膏肓,戏份很少,博主“滚烫的泪”全是为吕中老师,涛妹,以及董勇老弟流的。他们饰演的角色,都不是坏人,却多多少少都有些自私,但是到了最后一刻,都从一个好人的悲惨命运中得到了领悟和救赎。
为他们动人的表演喝彩!
后一篇:115. 大时代的反战女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