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素描的写作(三槐居语文)

(2012-03-10 11:10:58)
标签:

教育

分类: 写作训练营
放飞想象谱华章
                            ——诗词素描的写作
一、解说概念
    诗词素描属于扩写,古诗新唱式想象作文,即在吟咏鉴赏古代诗歌的基础上,穿越时空,运用联想与想象,将特定的人物、事情和景物等融入诗歌,再现原诗意境或创造出崭新的内涵。
二、古诗新唱渊源
白居易《长恨歌》——元杂剧《梧桐雨》最后一折
屈原的《离骚》《橘颂》等作品——郭沫若《屈原》
张继的《枫桥夜泊》——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
近年高考优秀作文《〈小重山〉后的选择》、《霸王泪》等
三、佳作欣赏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下不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划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讲好了价,他踏上小船。本来预期的情景不是这样的,本来也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骨,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如风。
  江枫如水,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中另外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上,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拒绝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绝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点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在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敲“夜半钟”用以醒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无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个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个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蹄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者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前,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张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呢?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夜不朽的失眠。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
迟来的晨曦漫过碧蓝的海面,终于映出了坐在窗边女子憔悴的身形,在等些什么,又在望些什么啊,我想我应该知道答案。
    桌上的铜镜映出了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奈何再美的容颜也遮不住她面庞那抹不去的苦。
从窗子向外望去,再也看不到那美丽的玫瑰海,只剩下大海的深蓝和天空无力的苍白;疯长的长青藤爬满雪白的墙体,想要埋掉那些过往的山盟海誓;她不管。只是眺向那遥远的海天相接之处,每一艘船的出现都让她的心猛跳一拍,但是随之而来却是更深的失望。
她是脆弱的,我想。
浴血夕阳强有力的光芒带出了一连串的海上泡沫,漫天的红霞啊,在暗示什么呢?
她还是望着那忽隐忽现的线,等着他,等着,哪怕是一封帛书也好啊。
悠悠的水波,正如她对他的思念,延伸无止境。
白色的帆,在一片血红的颜色中也染上了这一天中最后的一抹红。
她突然想大叫他的名字,可惜,希望在还没来得及希望之前就破灭了,不是他,又不是他。
回想那“似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还有那些温存的近乎虚妄的辞藻,是否只是玩笑地颠覆了那些逼仄的韵罢了?
惨淡的月光衬出了冰冷的海水,入骨三分,海上的薄雾随之而荡,定也住进了她的眼睛,否则,她的眼睛应该不会湿吧……
四、诗词素描写作类型
一是叙事散文的扩写
如《不朽的失眠》《枫桥上的猫》
二是写景散文类扩写
如《鸟鸣涧》
三是抒情散文类扩写
有叙事,但事情是抒发感情的一个依托。
如《游子吟》《清明》
五、扩写指导
1、中心是神。
2、语言是韵。
3、想象是骨。
4、拓展是肉。
概念详解
1、中心是神——中心明确。改写也要表达明确的中心,改写文切忌没有中心,一团散沙。改写文的中心可以和原文保持一致,也可以融合自己的理解,重新确立新的中心。
2、语言是韵——语言轻灵优美。要保持原来诗歌的语言风味,语言要充满诗情画意。用词要轻灵、丰富。特别是写景类的文章,还要巧妙的融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想象是骨——想象丰富。要根据诗词已有画面展开合理的联想。
4、拓展是肉——拓展内容,使文章血肉丰满。
六、拓展的方法
①时间拓展
②空间拓展
③人物拓展
④事情拓展
⑤感官体验的拓展
⑥中心拓展
概念详解
拓展的方法:
①时间拓展。
诗中是现在,由现在可拓展想象到过去,也可由现在拓展遥想将来;
诗中是春季,可想象拓展到其他夏秋冬三季;
诗中是晨,可拓展想象到昏;还有晴到阴雨等天气变化的拓展。
②空间拓展,诗中是此地,由此地拓展到彼地,即进行地点的变换。
③人物拓展,在原来的诗歌中增加没有的人物,然后再在拓展的人物的基础上,增加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的内容。
④事情拓展,写景类的诗歌中拓展增加一定的人物的活动。
⑤感官体验的拓展。原来诗歌只有视觉的,可根据合理的想象拓展听觉、嗅觉、味觉、感觉等等,从而最大程度的丰富内容。
⑥中心拓展,原诗已有中心的可拓宽原有的中心,原诗没有中心的可增加新的中心。
七、写作关键:动情
1、用充满情感的心去观察
2、用充满情感的心去感受
3、用充满情感的心去表达
八、作业——
唐诗素描
要求——
不少于400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诗《夜雨寄北》素描佳作示例
巴山夜雨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背后,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确不定那一天可以走进你早已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眼,秋色深深。雨淅淅沥沥的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点点滴滴的秋雨,又将陪伴我度过一个孤独而又难眠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的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娇媚,就像许多年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那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我拥着你,附在你耳边,温柔的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秋雨……
《夜雨寄北》诗词素描写作讲评
一、写作综述
■亮点
1、注意精心拟题,明眸善睐,靓丽的题目传神达意,成为写作的亮点。相比很多同学呆白地以《夜雨寄北》作题,题目优劣能使文章优劣高下立现。
本次佳题:
俞琰《男儿柔情万长》、姚恒超《那夜的雨勾起那夜的愁》、
汪宁宁《秋梦无痕》、俞文康《巴山夜语》、裘嘉琪《那夜,他酣然入梦》、孙可儿《逝去的归期》、芦威《巴山情》、蒋天鹰《我若心如止水》、竺烨《思念漫秋池》、章令杰《夜雨•夜语》、单迪《那夜,离愁荡漾》张佩雯《蔓延的等待》、许天懿《夜雨伤秋》、金路熠《雨夜思》、汤依钗《夜雨决》、裘泱《最是巴山夜雨情》、商景天《雨魂》、吕师钦《愁绪,在风雨中飘零》、丁银宁《雨•忆》、王俊勇《一切尽在夜雨中》、裘凯航《离别时•回忆深•爱永恒》
2、内容拓展很精彩。拓展最出彩的是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拓展。
3、景物描写很细腻传神。
4、在遣词造句上最大程度地凸显语言轻灵优美的风格,同诗歌的语言风格相吻合,同诗歌表达的美好缠绵的感情相吻。
■不足
1、能在中心拓展上精心设计的很少。文章写得绮丽唯美,美得几近令人窒息、找不着北。但缺乏支撑文章的神魂,言之无文,其意不远;但文之无神,貌似花瓶。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绝大多数同学的改写散文,中心都是停留在伤别上——哀怨的离别。但对“人生为什么有太多的伤别”剖析不够,离别时苦,相聚是甜,既然人间有太多的苦别,为什么还要分别?
离别或许是因为人生有太多的无奈,离别也或许是因为男儿的壮志豪情。男儿虽然也思家、思乡、思温柔乡,但好男儿志在四方,在追求事业的天平上,相聚的那一头纵然有再多的万千柔情在等待,也不能羁绊志在四方的脚步,即使哀怨的苦别又何妨。
对本诗的改写,在中心的拓展上,如果能出现这样的神来之意,则文章可一扫立意单一、文风萎靡浮泛之格,使全文显得深沉昂扬。
2、诗词素描的一切想象拓展脱离了原诗的情景氛围。内容拓展上出现了一个致命伤,那就是把第一二两句看成了现实中的由相聚到伤别,三四两句理所当然成了一种美好的期许祝愿。这样的内容解读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诗歌的题目是《夜雨寄北》,“寄北”一词,其实已经暗示,作者李商隐是和文中的“君”是两地分别,书信往来。君问李商隐“什么时候回来”,李商隐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时刻,忐忑矛盾地回复,说归“未有期”。例作——
我若心如止水
2009届九(15)  蒋天鹰
我若心如止水,又怎能为回忆缠绕;
我若心如止水,又怎能为离愁羁绊。
是缠绵似雨一滴一滴注满了盈盈含泪的秋池。本以为七尺男儿的我,可以风流洒脱,豪情万丈,但,是你,是你,这一去,不知何时能返,叫我如何能够?清粘的秋雨啊,像你紧蹙的柳眉,像你脉脉的清眸,朦胧在深蓝的夜色,滴落在我赤红的心尖。
红烛黯然落泪,惆怅滂沱成河。
如往常一样默契地共剪烛花,火光如往,炙热地跳动,心灯却暗了,暗了……
窗外,依是烟雨迷蒙。
这,会是最后一次共剪烛花吗?不,不,我还要,还要握住你的手,重逢在这巴山秋夜,共话今夜秋雨。
说今天,微凉的夜,是我忧伤的温度;
说今天,绵延的雨,是我离愁的长度;
说今天,满溢的池,是我相思的放肆。
……
若你的指尖,是我一世挽不回的云朵;
若你的眼瞳,是我永远赎不回的天涯,
那么,
请许我,你最后的笑靥如花,
让我,
心如止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