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语言运用坊 |
扩展后的句子是不合要求的。
扩展语句要思路清晰,表达准确。有的答案形式上似乎都符合扩展的要求,但扩展后的内容表意不清,甚至让人难以理解。如写成“烈日炎炎,运动员们蓄势待发,俯视着起跑线,仿佛它就预示着成功。是啊,没有这条起跑线,我们怎么有机会跑到终点线呢?”运动员的表现已经有些莫名其妙,对起跑线的描写究竟要表达什么更令人费解。思路模糊,表达也势必混乱。
扩展语句的典型例题:
书给人以智慧和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的句子扩展成并列复句,不少于40字。
写好文章的途径在于多读多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春天来了”扩展成一段话,要求用描述性语言体现春天的特征,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群众送行”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一名清官调任,群众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一名贪官被抓,群众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情景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段话,语序可调整。
(1)
用“风、雨、树”表达自己获得荣誉、受到表扬时的心情。(少于3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风、雨、树”表达自己遭受挫折、受到批评时的心境(少于3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的两种情景,按括号内的要求扩展语句,每句不少于20字。
(1)
在心情愉悦时,看小草;(用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
(2)
在心情忧郁时,看小草;(用一个拟人句)______________
7、
真揣摩以下三个物象之间的内存联系,用恰当的语言把它们连缀起来,要求
秋风 泥土 春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一段文字分别表现出清新明丽和凄清苍凉的两种意境来。
原文: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
清新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凄清苍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扩展下句,要求用三个比喻句从不同侧面描写野花的情状,字数在35字以内。
溪流的两岸,满是五彩缤纷的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诗句,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扩展成一段不少于50字左右的文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及参考答案】
1、提示:这是一个单句的内容扩充,关键点是要突出书对人的功用,抓住句子宾语成分,采用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手法多角度来扩展。如:
书给人以智慧和品格。书犹如饱经沧桑的老者,给人以非凡的智慧;又如一个冶炼炉,给人以
2、提示:这也是对单句内容的扩充,但对扩充部分在句式上有明确要求--扩充成并列关系的复句。如:
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多读。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写出的文章就不会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吸引读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多思。没有作者的深思熟虑,写出的文章就不会有很高的品位,就不能感染读者。
3、提示:这不是对句子的简单扩充,根据题干要求添加必要的附加成分或修饰内容,使单句中的某一特定的部分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准确、更生动。展开丰富的想象,添加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态等附加成分,使单薄的句子枝繁叶茂。扩写后的句子要体现一定的诗意或情境。
如:春天来了,万木吐绿,小草掀开厚厚的被子,露出它那嫩嫩的肌肤。娇艳的花朵竞相绽放,成群的蝴蝶嬉戏花间,小鸟在枝头高吭着歌喉。大自然的一切都沐浴在和煦温暖的阳光之中。
2.将"人生.文字.坟墓.感叹号"这四个词语分别扩展成一句话.要求:1.扩展后的句子必须保留这四个词语;2.内容上要有联系,四句话组成一个整体.
[解题过程]
1情景一:走出家门,我不禁又回头望了一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头望星空,月儿弯弯,像一艘独木船,欲载我同行.
情景二:推开家门,我兴奋地环顾着这曾经熟悉而陌生的家,蓦地眼角掠过一丝余辉,抬头一瞧,一轮圆月当空悬挂,流溢的清辉,激荡着每个家人喜出望外的心.
2
情景二:离别时的伤心,全都化作了一行行泪水,苦苦的,涩涩的,这泪水犹如春天残败的花朵,犹如秋天的落叶,饱含着人生的辛酸和离愁。
3人生就是一部小说,我们的脚步就是一个个文字,当我们长眠于坟墓,这部人生小说就是我们坟墓上的感叹号。
扩展语句的类型
扩展语句是一种较高级的语言运用形式,这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想象、联想能力与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从所要扩展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看,侧重于叙述描写与议论说理。叙述描写主要考查想象与联想能力丰富与否,议论说理则主要考查逻辑推断能力的强弱,但不管哪一类的扩写都有一个如何用最精确、最生动的语言传达所要表达的内容的问题。所以,答好语句扩展题的“捷径”只能是,活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语言操作水平。
一. 叙述描写类的语句扩展
这类题目有两种题型:1、根据所设定的情景或给出的关键词语,扩展语段。2、对所提供的句子中的相关词语作修饰性叙写与描摹。答题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② 借助联想和想象(相似、相反、相关)。
③
语言力求规范、生动,选择恰当的句式和修辞格。
例题一:
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2001年春季高考题)
情境一:运动场上
情境二:人生某阶段
首先要弄清题目的要求。第一要弄清“显性要求”即题干中对扩写的情境、重点、句式、字数等方面的规定。该题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要以“起跑线”为重点,即把“起跑线”做为叙述描写的主体与核心,而“运动场上”与“人生某阶段”只是展开叙述与描写的“前提条件”。第二要揣摩“隐性要求”即题目所提供的情境中对扩写内容与手法方面的“暗示”。如“运动场上”的起跑线有哪些方面的作用与意义,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人生的哪些“阶段”可以称作“起跑线”,童年、少年、青年阶段的“起跑线”应该怎样定位,可以用怎样的语言形式(句式、修辞等)来表达等。
有一本高三复习资料(《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中提供了下面的例句:
百米赛跑已经举枪,运动员在起跑线上,人人都是从零开始,没有偏袒和照顾。
童年是接受教育的起跑线。虽然是这样,每个人的预备却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应该说,这两个扩写是得不了满分的,它们都没能做到“以‘起跑线’为重点”,第一个句子突出的是“人人”,第二个句子“重点”不突出,且两个句子“起跑线”都被置于“从属”地位。
怎样才算是“突出重点”呢?很简单,就是应该有一半以上的文字是围绕所要突出的对象展开。比如你扩写的句子有三个分句,第一分句交代必要的情境,第二、第三分句则应以所要突出的对象为核心展开叙写。
下面的扩写是比较理想的答案:
①田径场上,运动员们在起跑线前跃跃欲试,那洁白的起跑线好像张开他动人的笑脸,给每个运动员鼓劲、加油。
②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在独自奔走于人生之路的起跑线,青年时代的奋斗将给你的人生涂上一层绚丽的色彩,青年时期的荒唐带给你的只能苦涩的伤感。
例题二:
将下面的句子扩展成几句话,使表达的感情更充沛,也使人对陈述对象的作用产生美好的联想。
讲台、黑板、粉笔、指示棒是何等的平凡而普通,但又是那么的绚丽和光辉。
怎样才能做到“使表达的感情更充沛”?怎样才能“使人对陈述对象的作用产生美好的联想”?这两点看似“显性要求”,实际上“隐性”的要求也不少。它们其实是同一要求的两个方面,“使表达的感情更充沛”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陈述对象,而“陈述对象的作用”则是叙写的具体内容。扩写时要从讲台、黑板、粉笔、指示棒的具体功能入手,放飞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予以描摹,从而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具体的答题步骤是:先分解陈述对象的特点。陈述对象的特点有“有形”的和“无形”的,比如黑板,其“有形”的特点是形状、大小、颜色等
下面的答案仅供参考:
三尺讲台不宽,但紧连着孩子广阔的思想;一块黑板不大,却播洒着无数文明、智慧的种子;洁白的粉笔画出一个个符号,构筑起明天辉煌的人生殿堂;短短的指挥棒,引领着莘莘学子奔向美好的明天。他们是何等的平凡而普通,但又是那么的绚丽和光辉。
这个答案抓住了讲台、黑板、粉笔、指挥棒的“有形”与“无形”的特点,运用比喻、拈连等修辞方式,扩展成一个形象生动的排比句,感情丰富,也能引起人们广泛的联想。
二.议论说理类的语句扩展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习的思辩能力与推理判断能力,基本题型为根据所提供的句子(主要是中心句或总起句)或相关材料(如议论文的开头)续写段落。解题时首先应根据所提供的背景句弄清扩写的话题与中心,确定扩展方向,注意挖掘背景中的隐含信息(如可从几个方面扩展,是用并列式还是对比式,是用例证还是引证等等),还要注意扩展部分的遣词造句及与背景句的衔接。
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危机与希望的世纪”一句话为开头,进行扩写,不少于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