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吃
(2008-12-01 16:12:08)
标签:
杂谈 |
此刻,我又坐在考场的前方,监看着学生们参加IFA国际芳香疗法治疗师《解剖生理学》的理论考试。只不过今次的场景不在上海,而是在我生长的地方 - 台北。
昨天,是Valerie Workshop在大中华区的最后一场,天公作美,阳光灿烂,我们在台北市公教人员培训中心的教室有着整整一大墙面的落地玻璃窗,光可鉴人的玻璃窗外是台北几乎永远不见凋黄的绿色花园。下午时分,太阳已转往西边,我们把落地窗的帷幕完全卷起,窗外墨绿色的大扇芭蕉叶和阔叶棕榈在和风中轻轻的摇曳,我们一面说着《芳香美学》,一面欣赏着眼前浓绿的初冬景色,悠然间,好不自得!
说真的,每次回到台湾我都颇为兴奋,原因除了这里毕竟是我所熟悉并且生长的地方之外,还有就是那些让人垂涎三尺、我必定到访的台湾地道小吃!由于现下已然开放居住在内地的同胞们赴台观光,为了替朋友们做好将来有可能到台湾旅游的准备工作,本人在此先为各位介绍几款“我的最爱”:
1. 府城肉粽、面线糊和白萝卜贡丸汤。(请认明“府城”二字!在台北市八德路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台湾的肉粽和内地的粽子不太一样,里面包了好多大块的烧肉、香菇和栗子,吃的时候,除了要蘸着特制的酱油膏之外,还要配上磨得细细的花生粉。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在肉粽上淋着浓浓的酱油膏和厚厚一层的花生粉,心里完全不想体重的问题,只顾享受嘴里的美味。
吃完肉粽之后,我会再喝一碗白萝卜贡丸汤。府城的白萝卜虽然切的很大块,但经过长时间的熬煮之后,已然入口即化,而且白萝卜里又渗进了贡丸和芹菜末的鲜美滋味,因此,每回我把白萝卜送进嘴里的时候,都会闭着眼睛,感觉一下幸福的味道。如果,当天天气大好或大不好,我可能会在白萝卜贡丸汤之后,再下一碗面线糊。府城的面线糊也是一绝,熬煮的难分难舍的面线里有切的一立方公分的肠子和蚵仔,淋上酱油膏、花生粉和香菜末之后,稀里糊涂的吃下肚,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天堂。
2. 无名小摊的米糕和四神汤。这个无名小摊子在台北市延吉街(市民大道与八德路间)的巷子口,矮矮小小的摊位里只容得下大约10个客人,每天午饭时分,许多在附近上班的白领在摊子前排着好长、好长的队伍,只为了用极少的价钱吃上极好吃的美味。
我吃过许多大饭店的米糕,(其实就是炒过的糯米饭),但没有一家比得上这个小摊子的美味,我曾经仔细的研究过为何它如此独特,结果发现,它的独特在于炒糯米饭时添加的酱料、翻炒的火候和淋洒在其上的肉松。(听起来好像废话!呵呵)。
台湾人吃米糕时,传统要配上一碗四神汤,原因为何?我不知道,但四神汤做的好不好却大有不同。无名小摊子的四神汤里,除了薏仁、小杏仁、小肠、米酒等必备的原材料之外,一定还添加了一味独门秘方,要不,它的小肠不会这么的甘甜,这么的入口即化。
3. 烧仙草。永康街口的摊子或复兴南路微风广场旁边的专卖小店,是目前为止,我亲自品尝后发现最好吃的两家。烧仙草,顾名思义,是将黑黑的仙草烧化了像糊状一般,但它的美味秘诀除了在仙草的质量之外,最关键的是所添加的“材料”。
买烧仙草时,你会看见眼前的台子上摆放了许多大碗,大碗里分别盛装着诸如小汤圆、珍珠粉圆、红豆、绿豆、花生、龙眼干、凤梨块的小食,你先选好要加入什么,当老板把这些东西都放进了碗里之后,最后再用大勺盛上烧的滚烫的仙草糊往上一浇。啊!啊!接着你就用小勺子把碗里的东西和一和,一勺一勺地在寒风中送进嘴里就行啦!
4. 甜糯米稀饭。忠孝东路四段明曜百货后面巷子里的小店,绝对是我的最爱。甜糯米稀饭煮的稠稠地,里面有煮化了的桂圆肉和甜大豆,盛进碗里时,老板会在稀饭上撒上花生末和淋上若干米酒,热乎乎地往嘴里送时,甜香、酒香、糯米香,一齐入胃,保证让你脑满肠肥(?!)、回味无穷!
就在我写这篇博文时,5分钟前,现也在台北的先生给我发来短信说,待会儿学生考完试之后,他会来接我去基隆庙口吃小吃去。呵呵!基隆庙口的小吃我不常去,如果今晚有什么新发现,我一定告诉你们!先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