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交出了2篇稿子,都是超过3000字的大稿,我之所以称它为“大”,字数多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文章的内容有不可承载之重。(由于杂志有置后2个月的问题,这两篇文章都会在今年10月份才刊出,为了尽到为杂志社保密的责任,容我在此不提及内容。抱歉了!)
说真的,写完这两篇文章之后,竟有点“虚脱”的感觉。
其实,我在媒体界向来有“快手”之名,很多时候杂志或报社的年轻小编辑们恬着讨好的笑脸,嗲声嗲气地向我邀稿,可却每每只给我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要交稿。其实我心里特别明白,这么急促的邀稿,一定是被某个作者给“放鸽子”了,稿子交不出来了,所以才急着找我救火。虽然有时我故意佯装生气,“训斥”两句,事实上,心里是不怪他们的,是啊,年纪轻轻地,多不容易啊!
可是这两篇稿子却完全不同。(虽然两位编辑还是给我戴了高帽子,说这么重要、这么有分量的文章非我写莫属,我这个人,又怕天、又怕地,更怕戴高帽子!虚荣啊!所以又被设计入瓮了!)。她们给了我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所以,虚脱的原因不是赶稿,而是心理的负荷,一种文以载道的重负。(天啊!虚荣到自比欧阳修了?不是,真的不是,只是想到现状的无奈,因此急切的想用文字来改善!)。
有个朋友曾经在留言中问我,作为心理治疗师,我这么容易感动,会不会影响专业的判断和咨询结果。坦白说,会的,作为心理治疗师,我们一直被教导要“同理”而不“同情”,否则就不能站在坑外客观地看见掉在坑洞里的人的情形。
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认识越来越多的生命,我突然发现自己不想只做个好的心理治疗师,我更想做个好朋友,或容我托大的说,做个好长辈。因此,我容许自己去感动、去心痛、去流泪、去欢笑,这样我才能更贴着自己的心,做我想做的事。
不知不觉又夜了,明天我将启程度假,祝福我吧!我将把哈尔滨和伊春的美好随着北风飘送给大家!晚安!祝好梦!
前一篇:心静自然凉!
后一篇:在严重感冒中领略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