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东北非冲突到日本地震核难,近两周全球证券市场真可谓是“多灾多难”,不过在各类“系统性风险”导致市场接连下滑的时候,我们也千万不要低估了人类团结起来抵御风险的能力,别忘了,在空头疯狂肆虐的同时,多头也在悄悄拉开幕布朝着我们“微笑”。昨夜全球股市在诸多利好下的上涨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其中最重要的利好应该就是日本央行与G7联合干预汇市的消息了,我们都知道,为了应付震灾可能导致的流动性缺失,日本央行已经向市场投放了超过30亿日元的资金以维护稳定,按理来说日元应该在“印钞机”的干预下出现贬值缓解日本目前所遭受的危机(日本是出口为主的国家,需要本国货币贬值来维持经济“缓慢增长”)才对。但我们实际看到的情形却完全不是这样,美元兑日元指数非但没有因为日元贬值而上涨,反而一降再降,甚至击破了95年时的低点78点,来到了76.460的极低水平。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升值”。
为什么日元狂印却还在升值?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日本的震灾极其严重,使得人们对日本经济的迅速复苏已经基本不抱有希望,因此按照惯用的“避险”法则,此时资金当然愿意弃日股而买趋势确定,风险又较小(只要日本经济还是低迷的,日元就肯定还难以贬值)的日元,因此水涨船高。二方面日元并非本位货币,它依然要看着美元的眼色“联动”,现在日元的确在大肆印钞,但千万别忘了,在各类危机的推动下,美元的贬值效应也极为明显,美联储这台“超大印钞机”也没停过脚步,最近的维持国债购买计划不就是一例么?所以这相当于虽然有日央行在充当“进水管”进水,但美联储又在充当“放水管”放水,并且这管口恐怕不比进水管细,此时日元怎么可能降的下来?好就好在,在极端危难的时刻,日央行终于坐不住了而向其他发达国家“求援”,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和G7(七国集团)紧急进行了沟通。G7自然也知道唇亡齿寒的意义所在,于是声明称:将密切关注汇市,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欧洲央行将自3月18日与日本共同干预汇市,汇市过度和无序地波动将伤及经济和金融稳定。G7声明称,对日本经济和金融业的韧性抱有信心。
受到这则消息的刺激,美元兑日元指数从78点狂飙3个百分点至81点,这对缓解日经指数近期的巨幅跳水走势,乃至对全球股指的提振都是有目共睹的。日经指数早盘高开高走一度上涨3%以上,目前则又涨1.77%,有铸造短期底部的迹象。欧美股指则是昨天纷纷普涨,涨幅几乎都在1%以上。而美股所遇到的利好恐怕还不止上面的“干预汇市”,美国经济谘商局报告,2月份领先经济指标指数上涨0.8%,为连续第8个月增长。此外,3月份费城地区制造业活动指数跃升至43.4,为1980年代早期以来的最高值。这些都是表明经济景气度在持续攀升。美国政府报告称,美国上周首度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38.5万,预期为38.6万,前值为40.1万,就业人数也好于预期。以上种种都毫无疑问对连续下跌后的美股反弹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Key
Private Bank机构首席市场策略师Bruce
McCain就表示:“一段时间之后,市场自己也觉得情绪悲观过头了。并且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仍很强劲,尤其是今天早间公布的领先经济指标指数,该指数不仅很强劲,而且正在加速增长。(前几日的美股重挫)也许是由利比亚动荡引起的市场回调的尾声,但市场已经自我惩罚够了。”其实即使由技术指标来看,美股前段时间见顶后积蓄的调整能量已经告诉我们中期上涨波段告一段落,而在连续下跌之后也应该酝酿自我的反弹行情,只不过消息面刚好十分配合每一波的下跌和上涨,给其添砖加瓦了而已。
再加上据称“日本官方有望控制一座发生泄漏的核电设施”(点击这里查看能源专家Armand
Cao的微博,有很多关于核泄漏的专业解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消息面也在“探底反弹”,毕竟坏消息都出完了,在目前这样一个复苏的大局面下也就“只剩下好消息”可以发布了。按理来说,A股直到昨天也饱受各类“负面新闻”的折磨,在今天这样一个阴天转晴的好日子里理应也出现报复性质的反弹,至少在今天跟风也跟得“理直气壮”,是否应该是这样呢?至少人民日报的社论是这么认为的。在周三出现阳包阴反弹之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题目为《A股对日本地震反应过度会重拾升势》的文章,似乎对A股的“极限抵抗”依然不满意。文中提到,A股连日来受地震影响急速下跌,3月16日又回调上扬,表明中国A股市场因日本地震对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正逐步消退。并且援引陈伯轩,李大霄等人的话表示地震对A股的影响“应该是暂时性”的。应该说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此文对“目前是核泄漏恐慌而并非单纯的地震恐慌”认识仍有不足,并且我们要看到,比起境外股指本周一到本周三的“跌势”,A股真的算是最强的了,昨天收评时笔者就谈到要来比较一下的问题。那么现在不妨罗列一下数据:道琼斯指数三天的跌幅是3.58%,纳斯达克指数三天的跌幅是3.65%,日经指数三天的跌幅是11.32%,离我们最近的恒生指数三天跌幅是2.36%,而上证指数这三天来的跌幅仅仅是三点,不到0.01%,再加上昨天的极限抵抗,难道这还不是沪深股市对突发震灾最好的“抗争”么?以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来看,要想在全球系统性风险大跌的情况还要保持上涨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看看数据就知道,A股在周一到周四几乎都已经做到最好,反应并非“弱”得过度,而是强得让人有些感动了。
那既然前面都能保持很强的态势,要强就强一周如何?在这个最低涨幅都很难找到低于1%的“全球回暖”情况下,A股涨一个1%以上收回昨天的上影线区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实际表现却有些让人“大跌眼镜”,市场在昨天的“核阴影”下屹立不倒,但今天核阴影的乌云有些散去了,大家都开始加紧往前跑收回失地,A股还是“屹立不倒”!以沪指为例,高开近1%固然可喜,但随后冲高并没有能够越过昨天的高点就开始回落,至尾盘虽然稍有“翘尾”,但涨幅只有可怜的0.56%,中小板则更弱,仅仅0.49%,假阴线的尴尬到午盘收市时都没能消除。这是怎么回事?笔者认为,A股“抗跌又抗涨”其实也有自身的因素在其中,第一点是在前期全球股指的普跌中,A股“过强”而并没有积累有效的跌幅,我们都知道,大幅下跌本身也是孕育抄底欲望的一种方式,那既然沪深股市把这种抄底欲望“分散”在了前面的每一个交易日当中,目前当然也就没有了超卖反弹的急迫性,反而会在高开之后引发部分人“获利出局”产生回落。换句话说就是,前面“抗跌”不能够成为“涨势也要强过别人”的理由,反而正因为抗跌构造了抗涨。第二点则是周末效应在外围因素消退的情况下仍然在“不自觉”的起着作用,以人民币目前的形势来看,日元暴跌对内地市场的影响不能随便放大,核泄漏在热点几乎都炒了一遍以后,“盐”王爷驾临终于让其恢复平静,也就是说“没故事讲了”反而使热点开始消退。此时A股所面临的自身担忧就体现出来了,即周末是否加息的问题,这显然约束了今天二股的上升。那么八股没故事讲,二股没胆量升,市场当然无法营造可观的涨幅。再从根上挖一挖,我们不难看出,近期上证指数“窄幅区间震荡”的格局决定了本周“抗跌又抗涨”的走势,抗跌是因为向下会遇到强力支撑,空方没法发力,抗涨则是因为向上遇到铜墙铁壁,鱼中段已经“吃完”多方也无从下手的缘故。如无意外,本周沪深股指的K线都基本运行在10日均线为上轨,半年线/60日线为下轨的区间之内,这已经可以给我们的操作提供良好的参考,所以,在全球回暖面前我们的多方也没必要急于求成,积蓄能量等待局势真正的明朗化再实现有可能的自我突破(而非求助于“跟风”)才是最佳的选择。
友情链接:北京第一家私立儿童美术馆《彩翼儿童美术馆》
新浪微博火热召集伙伴中,点击这里注册成为我的“围脖伙伴”,加入围脖一族!
我的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turuiwang
盘股开天小栏
请点此进入专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实盘热点(请点击查看):沾“盐”个股只剩它没大涨(0318),避过核辐射它们继续放光辉(0317),延续回升这类股将加速上涨(0315),强震震出下周三类飙升机会(0314),回望之时别忘了加它们的仓(0311),此题材联合将再掀抢筹风暴(0310),反复中认准周三牛股缰绳(0309),抓二主线实现利润事半功倍(030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