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新股传奇本来是为了纪念建国以来资本市场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创业板开闸所作,原定在国庆期间连发完毕,但一写起来就不可收拾,篇幅只得拉长。通过回顾历史来了解事实,获得经验,汲取教训,恐怕也算是对当下的一种思考和馈赠。年代久远的事情往往传奇性较浓而时效性较差,对于这样一个与时代有些脱钩的连载,仍然有许多人支持,点阅甚至发来交流的信息,图锐有些出乎意料并且不胜感激。这个系列在国庆期间的连载暂告一段落,今后会以不定期更新的形式继续延续这一段“传奇”。
上回说到,在提倡市场化定价发行的2000年,通海高科和闽东电力打响了“荷兰式竞价”的第一枪。而随着通海高科虚假IPO被取消资格,闽东电力就成为了当时荷兰式竞价的“独苗”,其发行市盈率和募集资金全部创下了当年之最。这背后的问题也是相当之严重,就拿昨天说的上市公司抢拟上市公司来说,其中就有不少的猫腻:比如竞价成功的亚通股份(陈生文误为爱建股份),在截至闽东电力IPO前的6月30日时,货币资金仅1125.91万元,长短期借款合计15034.13万元,并无短期投资,最近3年亦无公开再融资。但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居然能立即斥资2420万元进行申购,共得到全额配售200万股。显然,申购所用的资金来自于银行借款等,直接违反了当时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不得使用募股资金和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取得的各类长短期贷款进行股票投资”的规定。
按照规定,“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法人,证监会将对其处以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及追究法定代表人责任等处罚”。但笔者翻阅亚通股份的临时公告,却并没有发现证监会过问此事。不过纸显然是包不住火的,如果再由上市公司充当法人“自由竞价”的话,那监管部门可不会坐视不管了。不过有问题的还不仅仅是申购者,前面说过了,闽东电力天降了一笔横财,那么这笔横财能充分利用吗?
答案是否定的。先看看上市公司自己怎么说,在招股意向书中,闽东电力是这样说的:若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量超过发行人拟募集资金总量,多募集的资金将优先用于增加发行人对闽东水电站扩建工程项目和古田县双口渡水电站建设项目的投入。于是在法人配售结果公告中闽东电力宣称:本次发行新增募集资金69,200万元(未扣除发行费用),其中2.9亿元将用于增加对闽东水电站扩建工程项目和古田县双口渡水电站建设项目的投入,其余部分将用于宁德市洪口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但是扣除闽东扩建和双口渡建设,新增募集资金仍有4亿多元,它们真的只是用来建设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那么简单么?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先从原闽东电力董事长翁小巧说起。这位闽东电力首任掌门人生于1956年,在公司员工眼中,翁小巧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能人。闽东电力能在2000年融到那么多钱,翁小巧绝对是功不可没。1998年,由翁小巧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的闽东老区水电开发总公司为主要发起人,联合闽东电力电器厂、闽东水电综合服务公司、闽东电力勘察设计所和宁德地区输变电工程公司四家单位,发起设立了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闽东电力),翁小巧顺理成章成为闽东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一位参与了闽东电力新股发行的券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翁小巧在当地政府有很好的人脉,许多比较棘手的问题都是翁小巧亲自出马办成的。事实上,在被调入闽东老区水电开发总公司担任一把手前,翁小巧曾任中共福鼎县委宣传部长、宁德地区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闽东电力所在地福建宁德,是一座靠近浙江南部山区的小山城,市区人口大约14万。2000年,宁德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06.27亿元。但闽东电力却通过“创新的发行方式”一下子从股市拿到11亿白花花的现金,在当时的宁德可以说是一件轰动性的大事。当时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的杨立功说:“谁也没想到会融到这么多钱。我们只准备了几个亿的项目,剩下的几个亿没有好的项目,根本不知道怎么花”。事实也确实如此,在2002年的《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公告》中,古田县双口渡水电站的建设因为福建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输出线路问题”被迫取消。宁德市洪口水电站的开发建设更是早在2001年11月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就决定撤消,原因是“由于该项目属跨区域送电电站,目前正逢福建省电力体制改革,而该电站供用电合同主体发生变化,在新的供用电协议签订之前,该电站投资效益的不确定因素增大”。2003年9月,公司又将原募集资金中投向收购寿宁车岭二级水电站资产的部分变更。短短三年时间,原先新增募集资金所计划的三项中有两项已经完全泡汤,难道闽东电力在发行时不知道福建省正在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吗?显然不是,只能说当时的计划就是敷衍罢了。
原有项目不做了,那多出来的钱怎么花?一位曾任闽东电力董事的人士告诉记者,解决“花钱问题”的方法是开董事会。当时提出的投资项目包括投资二级市场、进行房地产开发、进军酒店建设经营等,这些议案在董事会上全部获得通过,没有一个人公开表示过反对。为什么会没有人反对,这位人士表示:“公司老大是市政府派的,我们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市政府派的,没有完全按照公司法来操作。大家(董事们)可能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在那样的环境下也不会起作用,也许还会造成其他问题。所以,即使心里不同意,也会同意”。既然无人公开反对,随后的操作就变得比较地容易了。从2000年年底开始,闽东电力出钱出人设立上海东溟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二级市场投资,又与兴业证券,南方证券,闽东福宁信托投资和华泰证券等签订了委托理财的协议;设立武汉楚都、厦门龙祥、泉州市泉港东盛等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设立了厦门船舶重工公司和鞍钢集团福建龙安钢铁有限公司...投资涉及地域、行业之广,令人惊叹。如果说投资地产和造船还算是四面出击,那么委托理财就当真是“钱多得没地使”了。
更引人注目的是,闽东电力涉入爱建刘顺新案。闽东电力将1亿元客户保证金存放于上海爱建证券复兴东路营业厅,这笔钱被爱建信托高管刘顺新挪用,至今没有追回。事实上,这1亿元资金流出闽东电力,董事会是没有通过决议的。杨立功告诉记者:“爱建的事情董事会没有通过。钱是怎么进去的,我目前还不清楚,但这个钱和董事会没有关系,董事会没有通过这项决议”。杨立功表示,11月中旬,宁德市政府已经派人对闽东电力进行审计,正在清理上述投资项目。即使审计结论出来,也只能明确到底是谁该对闽东电力乱花钱的问题负责。
这些在短短4年中投入的诸多项目花费甚巨,但基本上没有回报。在上市后,闽东电力算是逃过了如同三普或者厦华那样破发的厄运,首日最高价更是达到了16.60元,但随着公司投资“价值”日益显现,股价也在著名的“2245大顶”后开始逐年滑落,2003年时已经跌至5元多。同时,从2003年开始主要依靠水力发电的闽东电力遇到了罕见的旱灾,公司业绩也像股价一样一落千丈,公司2000年7月上市,上市第一年每股收益0.15元,第二年0.10元,第三年0.08元,第四年每股亏损0.32元,第五年(即2004年)更是巨亏2亿,每股亏损0.67元。终于在2005年4月5日,曾经高调风光上市的闽东电力带上了“*ST”的帽子,此时其股价已经只有2.69元。天降横财带来的后果,闽东电力比青海三普更糟。
在2004年年末,花光了钱的闽东电力就已经开始变得风雨飘摇,一个显著的变化来自董事长翁小巧。细心的员工发现,这位公司第一、第二届董事长,在生活作风上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闽东电力内部有很多关于翁小巧喜欢“赌两把”的传言。传言越来越盛的时候,翁小巧出事了。11月10日,翁小巧到公司上班的时候被等在办公室的中共福建省纪委的人带走。尽管公司封锁了这一消息,没有向外界披露,但还是在11月月底被一家媒体将此事捅出。12月2日,闽东电力被迫予以公告,称翁小巧已被双规,原因是“涉嫌严重违纪”。福建省纪委越过宁德市纪委直接带走翁小巧,可见其问题的严重性。但何谓严重违纪,公告只字未提。闽东电力董事、副总经理、董秘杨建华表示,他也不知道翁小巧到底违反了什么纪律。但是杨建华强调,翁小巧是在其“任公司党委书记期间”被双规的。事实上,所谓翁小巧任党委书记期间,也正是其任公司董事长的时候。翁小巧出事后不久,原闽东电力14位董事会成员有13名跟着下课,留任的只有自诩为“对得起自己良知”的杨立功一人。包装闽电上市的功臣们,最终落得了锒铛入狱的下场。“荷兰式竞价”自然是在闽东电力宣布出离谱的发行价后就已经被管理层打入冷宫,自此A股也再没有出现过如此竞价的IPO。四年后看来,管理层的强行叫停并没有错。
是荷兰式竞价的发行方式有问题吗?当然不是,纯看发行方式和内在的数学逻辑,荷兰式竞价本身公平公正,只要你申购的钱来得合法。这一招当然也不是通海高科首创,在美国,早就有公司把这种花市的拍卖方法借用到股票的IPO中,并取得了成功。比如New
River
Pharmaceuticals(NRPH),2004年采用荷兰式竞价IPO后上市股价就翻了一番,其他一些在纳斯达克发行的公司,如Peet’s
Coffee(PEET),Salon(SALN)及Overstock.com(OSTK)也均没有任何问题。不过最著名的也许要算是Google(谷歌)了,2004年年初当Google宣布将采用荷兰式竞价方式发行新股时,这个决定震惊了华尔街的各界人士。Oceanus
Value Fund联合经理、电子书“Investing in IPOs”的作者Tom
Taulli对Google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表示:“也许成功总是充满矛盾的,Google的成功源于他的简约风格,而他的IPO却是如此的不简单”。
Taulli也认为,荷兰式竞价会得出一个“较高”的发行价,在Google发行之际,他也曾建议投资者静观拍卖的形势。最终Google确定的发行价是85美元,募集资金达到16.7亿美元,但其开盘后的走势却与Taulli预计的完全相反,上市交易的当天该公司股价就上涨了18%,并且成功站上了100美元大关。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股票一度飙升至200美元以上,现如今,它仍然是纳斯达克交易市场中最优质,最高价的网络股之一。虽然Google的荷兰式IPO惊爆全球,但是其后的企业跟随Google方式的却相当稀少,因为在这种方式下投行获得的佣金较少,同时对IPO价格的控制力也不足。不过它证明了一点:虽然这种竞价方式并不普遍,但本身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恐怕还是出在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监督部门的管理上。Google的发行价格的确相当之高,但是在招股意向书中其明确向全世界表明公司自身的预期发行价区间是108-135美元,也就是说,最终的发行价格不但没有充分表现Google的高成长性,反而有所低估,也就难怪其上市后还能继续飙涨。反过来看中国的公司,一家利润连年下滑的电力公司“小卒”居然被包装到88倍的市盈率发行,同时竞价的人也大有人在,这就不是低估而是彻底高估了。易宪容在评价闽东电力事件时就说其反映了三点问题:其一,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圈钱文化。公司无论大小都千方百计想上市弄钱,弄不到就绞尽脑汁搞包装,有什么好话就说什么好话,好话说尽,弄到投资者的钱就变脸。其二,监管不力。各省都有证监局,各自监管辖区内的上市公司,可监管就是不到位,非要等到公司出了大问题才发现。其三,没有处罚。对出了事的上市公司一定要严加查处,不仅要查钱到哪里去了,还要查问题高管到底有多少财产,查他们的家属有多少财产。一定要动真格的,给投资者信心,否则出台再多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用,信心最重要。话虽难听,但句句说到了点上。
闽东电力之后,管理层有意无意地开始限制竞价的尝试,此后的IPO都采用上网定价发行,有的继续尝试二级市场配售。2000年8月21日,针对投资机构在IPO市场化中的疯狂投机,证监会出台《法人配售发行方式指引》。这份《指引》中说明了,发行量在8000万股以下的IPO不建议使用“法人配售”机制,如果需要使用,必须加入“回拨机制”,即根据一般投资者的超额认购倍数,确定对法人的配售量。这是股本较小的IPO中对一般投资者的保护。发行量在8000万股以上的若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必须细化和明确战略投资者的定义,使之充分体现出战略投资的意义。战略投资者的家数原则上不超过2家,特大型公司发行时,可适当增加战略投资者的家数。同时所有法人配售对象的资格都必须经过中国证券业协会内部设立的“法人配售审核小组”的审查。《指引》一方面基本宣告了小公司IPO“法人配售”的死刑,避免了许多弊病的产生,二方面也在细微中透露给我们:大象级的新股要来了。
2000年10月30日,当时A股最大的IPO——宝钢股份开始披露招股意向书,计划发行18.77亿股。这份巨大堪称“大象”的IPO所使用的方式必定和普通的“上网定价”有着许多不同。果然,在其《招股意向书》中称:“本次发行价格区间将通过预路演的价格发现机制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其下限将高于每股帐面净资产值”。也就是说,除了下限的下限有规定以外,其他的都是谜,这和之前采用“区间法”发行新股并且进行配售确定价格的IPO(如维维股份等)有着显著不同。维维股份在意向书中已经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确定了固定上下限的区间,法人们要做的是在其中进行申购同时通过累计超额认购的方法来确定发行价,此次则一切成谜。根据《意向书》的说法,预路演是“指在获得证监会发行核准后、本次发行正式开始前,以主承销商为主的承销团进行的资本市场调查行为”。在价格区间确定后,则由“法人投资者在该区间内申报认购价格和股数,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将根据网下簿记结果协商最终确定发行价格,并将在《招股说明书摘要》和上网发行公告中公布”。也就是说,法人投资者确定发行价的方式是“簿记”(即累计投标,哪的价格最多人认可就选哪),而不是超额认购,这又是一个巨大的不同,也是向如今的“累计投标询价”方法迈出的一大步。
既然是谜,那么通过类似波导股份那样的方法去猜可行吗?抱歉,还是不行。宝钢股份的《意向书》根本就没有给出“计划募集资金”,仅仅是说本次股票发行募集资金用途为:250,000万元用于收购集团公司即将建成的热镀锌、电镀锌生产线;166,006万元用于三个技改项目的投资;剩余部分用于偿还部分银行贷款,以调整公司的财务结构,提高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如果你依照前两个的和算出发行价下限在2.35元左右,那就大错特错了。经过5天的“预路演”,宝钢股份公布“询价区间”:3.50元-4.18元。又经过8天向机构询价的“网下簿记”,11月17日,宝钢股份IPO发行价正式确定为4.18元,按发行后及当年预测盈利的发行市盈率为18.66倍,按发行前计算为19.54倍。这个市盈率在当时“泡沫横行”的年代,已经显得相当的低调了。如果跟闽东电力一比,简直是低调大象和高调小卒。
可以说宝钢股份的IPO,又是新股发行方式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通过路演对区间的确定(尽管资本市场调查行为还显得有些模糊),表明了发行价格进一步的对市场放开。竞价方式也开始慢慢的向询价方式过渡,通过对“区间”的询价的“预路演”,有效遏止了非理性的报价。宝钢股份还是第一家启动“回拨机制”发行的大象股,进一步的让IPO制度全面并且趋向公平....究竟在其后回归的大盘股有没有继承这种在当时来看算是很新颖的方法呢?且听下回分解。
我已经开通新浪微博了,点击注册成为我的粉丝
http://t.sina.com.cn/invite/att_reqback.php?code=kBswlk4
盘股开天小栏
请点此进入专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四季度投资组合介绍: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之九
热点追踪(请注意时效):持这类股过节最放心(0930),应坚决回避的四类个股(0929),节前三天选择这些个股(0928),大涨大跌中把握这类机会(0925),下跌酝酿了三个大机会(0924),黄金周概念选股攻略(0923),此一概念已风靡整个市场(0917),它们蛰伏后还能继续爆发(0916),小调掩盖不住这些股的光芒(0911),能贯穿九月的明星品种(0909),特别看好这些股的后续走势(0904)
实盘心得(请点击查看):20090930(NEW!),20090929,20090928,20090925,20090924,20090923,20090922(巧辨四类个股实质),20090921,20090918,20090917,20090916,20090915,20090914,20090911,20090910,20090909,20090908,20090907,20090904,20090903,20090902,2009090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