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易日周边市场情况
欧美股指:欧洲股指继续大涨,美股高开低走,科技股强势带动纳指收涨,其他收小跌。港股临收盘前出现反弹,总体微跌0.71%。(对A股影响中性,现在已经不是这种小打小闹能够带动A股的时候了)
美元指数:收于78.295,低位反弹。
黄金原油:COMEX黄金涨0.82%,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涨至72.87,纽约10月原油期货涨至72.74,再次出现布强于纽走势。(正赶上发改委说减少油价调整频率,所以调价窗口时调价再度难产)
有色金属:LME全线上涨,受基本面影响综合铅继续领涨涨3.55%,综合铜紧随其后涨3.06%。(此对资源股利好,周五即强势的有色股或有所表现)
农产品:美白糖,豆粉大涨。(继续有利于相关农业股)
周末时把大盘比作断壁残垣,往前一步可以重建成美好家园,往后一步也可以变成硝烟下的废墟,这是不是有些过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孤立地看市场,或许这只是一个正常的调整,但如果把它放在复杂的,可以相对比的环境下,我们就可以看到似强实弱(这个强是“相对”而言的)的本质:
空间上的横向对比,A股与世界股指已经连续出现大幅的背离,周末时也提到过AH溢价值这个有趣的指标。实际上,上一次出现如此多的AH倒挂还是去年的超级熊市时,换句话说,目前的大盘看起来只是调整了30%不到,但对于权重股和上证50(已经创新低)来说,却一脚踢回了一年前。
时间上的纵向对比,指数失守20周线和5月线,打开周期更长的年线可以看到,上证指数距离5年线仅有105点的距离,而历史上收在5年线下方则往往意味着大型趋势依然处于熊态。换句话说,如果指数继续走低,那么将证明的是6124点以来“下降的有效性”,而不是998点以来“上升的有效性”了。
在周末博文时也列举了9月份市场存在着诸多正面因素,而有这些正面因素的影响,政策面除了多批基金继续用“基金龙”对抗“融资虎”以外,也难得再继续施加外力。政策只是那个“框”,里面的风景还要场内资金自己去画,但是令我不放心的却就是这个市场所具有的一种特征——那就是趋势形成时,趋势往往大于一切。
就拿已经落幕的中报大戏来说,环比增长之类的总体数据已经听得太多,今天就来说说上市后就没有落得好结果的——中国建筑。理论上它应该在8月31日,也即今天公布中报,但是上市以来糟糕的表现却让其按捺不住在8月26日即公布了“业绩快报”。在公布业绩快报后,中国建筑停止了创新低的过程,但仍然没有摆脱所有均线的压制。
笔者不止一次的讨论过中国建筑,到底是8月后的暴跌葬送了它,还是它的暴跌葬送了7月以前的大好运程这没人能够说得清楚。现在就来说说它的业绩问题,中国建筑发行以来,高估之声就不绝于耳,在没有见到其中报前,我也对其4.18元的发行价和51.29倍的发行PE有过质疑,但是中国建筑似乎有面对质疑的勇气和底气,其业绩快报就证明了这些。
0.13元的中报由于是未考虑到股本的摊薄,在这里“暂且”认为其发行120亿A股所募集的资金也能产生这么多的效益,忽略掉这个摊薄的作用。那么这个中报已经接近了08年全年的值,也接近了07年的同期水平,相似市值的中国中铁中报0.14元,股价6.22元并且还出现周五强势上攻,中国铁建业绩0.18元,股价9.29元周五同样收红。论行业,两铁和中建分属于“铁公基”投资计划中的“铁”和“基”,似乎下半年业绩也不会很差。为数不多的问题就是,中国建筑有地产成分,而地产一向是不那么受人待见的(不过中国建筑子地产公司中国海外收益同比增长31.8%)以及募集资金是否能够同期产生效益的问题了。平心而论,5块刚出头的中国建筑,匹配这份业绩真的不贵,否则也不会成为IPO恢复上市后唯二的上市当日大幅吸引机构入场的新股(另外一只是谁?对不起,也是地产股,N世联)。但“高估”,“中国石油第二”的光环放在中建头上就变成了禁锢的“紧箍咒”,有些人甚至连中国建筑国际(3111.HK)是中国建筑(601668.SH)的子公司都不知道就大谈价格问题,这些产生的后果自然就是形成了“思维定势”,趋势也压着中国建筑翻不过身来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环比增长只要达不到07年的水平,一律是“透支预期”,这就是许多人对A股中报的点评。而名博希玛拉雅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则更能反映出整个市场对多空的一种点评:
第一, 利多的因素
1,全球的经济开始或已经复苏,我们的经济更是如此,这个因素足以让看好的市场人士鼓舞欢欣。可是,我们的股市走的太快了,是不是已经提前透支了这个经济复苏,是很值得思考的。
(以下太长省略)
第二,利空的因素。
1,8个多月的上升,需要时间来消化盈利。也就是说市场的资金需要获利回吐。我想不出在趋势走坏的形势下,盈利不走的原因。除非你是巴菲特。
2,大小非的消化,老掉牙的利空了,产业资本可能会退出资本市场,但也可能是上面的情形。企业也要钱啊。当然了,他们也可能来抄底,前提是确认底部。
3,估值已经偏高了。这个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公婆都有理。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全流通市场下的估值模型,而这个数据只有经历过一个或几个循环才能得到。因此目前是没有办法解释的,只有借鉴港股的估值模型。
(以下太长省略)
(以上援引自希玛拉雅的桃花源博客原文)
看到了吗?在下跌趋势时,利多因素考虑的仍然是“走得太快了”(姑且纠正一个错别字),仍然是提前透支,而利空因素第一条就是趋势,第二条还和趋势有关,第三条也在趋势的指引下“忽略”掉了恰恰是港股与A股出现了倒挂。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1664-3478的上涨了,而最多是1664-2860,不到100%,我们到底应该注意最近的“跌”,还是应该注意到之前的“涨”?我们之所以应该注意到跌带出来的问题?还是注意到跌带出来的机会?这是一个人性的问题,笔者也决非指责希玛拉雅的判断有什么错(实际上谨慎一点的确没有问题),只是为何市场会选择性的失明而放大“趋势”这条因素,仍然是有原因的。
要知道,本来中国股市就存在山寨信心和动物精神(参看孙立坚博客),如果场内的趋势不能让资金提起入场的兴趣的话,那么它们买的肯定不是A股,而是寂寞。在已经“似强实弱”的大环境下,资金能否具有决断力摆脱“趋势”这一个目前最大的禁锢,成为今天的一个重要看点,而周初的走向也基本上可以为全周定调了。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在方向即将决定前保持“坐山观虎斗”的谨慎姿态依然是必须之举。朱大鸣的新文《楼市和经济都越来越危险》中说的是楼市,但套用在股市上也同样没有问题: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股市(原文为楼市,下同)可能在所谓的过热的打击之下,会再次遭遇致命的一击。这种致命的一击主要是来自于流动性的反复带给整个市场信心的回落。但如果真正出现这种局面,要比第一次探底更加令人害怕...经济复苏也是一样的,我们不期望经济二次探底,更不想股市二次探底,如果你硬要他们二次探底,也是很可能的,不让你去探底,你非要验证一下,你瞎折腾他能不二次探底吗?我曾经比喻说:一锅水才烧到40度,你一瓢水他一瓢水,什么时候能烧开呢?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把水烧开,而不是更多讨论是用柴烧的,还是用氢气烧的。
盘股开天小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热点追踪(请注意时效):下周一热点板块已水落石出(0828收盘),一个几乎无风险套利的品种(0828),连阳后可能出现加速的板块(0827),隐藏在献礼股后的强势品种(0826),哪些个股能为国庆献礼(0825),下周两类关键品种(0821收盘),找寻持续反弹的品种(0821)
实盘心得(请点击查看):20090828(NEW!),20090827,20090826,20090825,20090824,20090821,20090820,20090819,20090818,20090817,20090814,20090813,20090812,20090811,20090810,20090807,20090806,20090805,20090804,2009080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