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第三周注定不是平凡的一周,在本周,重新启动的大盘IPO——中国南车上市了,此外,宝钢无形的解禁重压也让市场惶惶不可终日。但由于宝钢集团承诺不减持,所以世人的目光还是集中在南车身上更多些。回顾8月初南车突然发布招股说明书(估计还是H股等不及了)时市场的动向,可以发现从那时到南车上市,市场的确用“深蹲”式的“价值回归”来迎接这个优质个股的上市,管理层的IPO“调控”若说成功,也只能说有点过火了。即使管理层想通过发行低PE大盘股来引起市场估值中枢的上移,也请不要忘记,不管什么发行都是典型的抽离二级市场资金行为,对目前人气冰点的市场来说,这样做是否合理?
现在讨论合理不合理似乎已晚,因为南车已经出现在了上证所的交易画面中,管理层也似乎感觉这样的IPO“抽血”有些过了,于是把每周两只中小板的发行频率改成了每周一只(真实频率甚至更低,在南车后只有14日的美特斯邦威和26日的法因数控),在走“形式化”的“答记者问”中也提到了要“尽量控制大盘股发行节奏”,“优化资源亏配置”等等。尽管今年在沪市发行的股票只有五家,真正的大盘股只有四家,但不要忘记,脆弱的市场里风声鹤唳,已经受不起任何一种惊扰。比如昨天的美股,受雷曼兄弟可能出现巨亏以及政府或将考虑买断房利美与房地美等利空消息影响,美股周一大幅下跌,这就直接导致了今天沪深股指的大幅低开。但昨天高开低走的南车却拒绝低开,在稍微探低至今天低点后,南车开始了轰隆隆地启动了,10:20左右,其甚至触摸到了涨停价3.80元,收盘上涨7.25%,带领几乎所有权重股全线飘红,也顺利地保证了今天指数地低开高走。
其实南车的“轰鸣”在昨天就已经有了迹象,虽然昨天南车上市的第一根K线是一根大阴,但是随后披露的交易席位表明,笔者周末预测的“机构将会大幅追捧南车”成为事实:上证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该股买入的前五位均来自机构席位,共计买入12亿元,约占总成交金额的18%,其中买入额最多的一家机构席位,吃进6.5亿元,约合1.7亿股,卖出额最多的是“打新专业户”中信建投三里河路,卖出2.8亿元,同时也有一家机构卖出1.6亿元。还记得这种局面上次是何时发生吗?已经是接近一年前的建设银行了,难道其他的公司就没有任何买入价值了吗?对比一下中国石油和中国南车你就会发现,公司都是好公司,可是发行价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南车的发行PE的确比较低(尽管沪深A股已经调整得更低了),并且铁路基建行业周期性弱,是值得长期看好的(铁建和中铁上市时为四家机构买入,稍逊一筹)。即使今天涨停,其相对估值也比同样“AH并轨“的铁建和中铁要低,跟今天涨停的“小南车”晋西车轴相若。可以说我们想到了机构会追捧中国南车,没有想到会如此追捧,今天南车带领着权重股强托股指也稍稍让人有些意外。
曾几何时,中国中铁的上市引发了去年12月份的一波短暂上升行情,中国铁建的上市引发了随后的“4.24”印花税行情,这几乎就是从6124点空降以来A股仅有的两次行情。这次南车轰鸣,能带领大盘走出泥沼,驶向新行情吗?有这个可能,但概率比前两次要小,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现在的大盘只会比当时的两波行情来临时低估而不高估,但是股市是人为认知决定价格的场所,在目前这个认知扭曲的情况下,谁会为上方的套牢层买单?再加上空军人士不停的发表悲观言论,即便笔者屡次强调信心,也无法改变成交量日益低迷的事实。今天虽然南车轰鸣,招行在优良业绩下带领金融股走出独立行情,部分优质内需股如武汉中百,苏宁电器等分化大涨,电力,环保类股也涨幅居前,但是今天大盘再次收出一个超级地量,这些板块的持续程度都值得怀疑,同时,在下方筹码不稳时,多方翻空的情况也随时可能出现。所以笔者虽然非常希望股指能够被南车所牵引,但是这真的需要实质性的努力,在明显信号出现之前,谨慎为上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比起空方的大嘴巴,笔者有些微弱了。
写文时欧股港股继续大跌,此次美股引领的反弹在诸多因素下将可能转变为震荡,更加让人担忧的是,恒生指数的前低可能失守,对A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但愿南车能够一路平安,但是机构的买入额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同样个股的活跃程度也取决于市场的整体效应,我们不应该把压力全部寄托在南车身上,正如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刘翔的伤病退赛一样。说起刘翔,在昨天孙海平教练和薛树勇主任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道:“我们看到教练和其他同事都非常激动,但是作为来访者我们非常想知道事态发展到这种程度,中国人民能够承受心目中的英雄受伤退赛吗?”看来这个记者不了解中国还有一个A股,如果你看看中国股市的表现你便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是打不垮中国股民的,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上承受能力最强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