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暴涨暴跌,同涨同跌做为A股一个比较尴尬的“特色”,但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利用此特点倒是可以做出一些奇妙的分析——比如基金仓位。在4.24我们看到了千股涨停,尤其是许多权重股,而在6.10又看到了一次千股跌停,而且在这期间刚好是“政策威力”从发挥到最终无效的全部存续时间,基金也因为“讲政治”而经常暴露在新闻媒体的注目下。从4.24到6.10,市场在轮回中信心湮灭,基金又做了什么动作呢?由于许多股票在两天都是出现了几乎同样的涨跌幅,因此基金的大约仓位完全可以通过其净值变化除以最能代表市场跌幅的沪深300指数来估摸。
结果如何呢?可以看到,南方,博时,易方达等许多大基金公司6.10的仓位均值都要比4.24要高。比如南方稳健,按照上述净值变动除以沪深300涨跌幅的推算,其在4.24的仓位大约是45%(由于是平衡基金,实际仓位应要大一些),而在6.10的仓位大约是64%。其他如博时,鹏华等在网上的数据也很多,均出现了略微加仓的情况,中邮的两只基金更是仓位高达95%以上(难怪6.10日成为基金中为数不多的杀跌主力)。与年初的基金纷纷减仓相比,在4月过后普遍以积极态度应对是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明显可以发现的,然而散户的仓位又如何呢?平心而论,就连笔者自己也无法抑制在6.10前的四连阴还不减仓的冲动,结合5月居民存款大增5千亿的事实,不难得出机构尽管苦撑也无法阻止大盘回落的事实了。
这样的散户,基金以及保资利益的矛盾冲突,总是无法形成“合力”,都不希望给对方“抬轿子”,正是当前市场疲弱的直接命门,也直接使得行情很难发起有效的冲关走势。在今天罕见的八连阴之前,为数不多的G字头,A字头席位共同做多是在5月13日,再前一次是4月30日,而这两天也是近一个半月来在午盘能够收红上涨的少数范例。这样的例子不由的让笔者想起了今年年初,在1月22日全球大跌的走势中,基金逆势大举买入,但随后在量能的萎缩下(当时是新基金“断炊”)其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攻,在由攻转守的策略中基金开始由止损前期买入的筹码,并且大幅向下修正A股的估值,使得随后连绵阴跌了两个月之久。1.22的失败最近在中国石油的身上得到了重演,虽然公募基金在4.22之后疯狂建仓石化双雄,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中石油的走势明显弱于中石化,做为实际流通较小的中石油,为何总是在涨幅上落后呢?原来保资在机构建仓时正充当了最大的空头。在买入最大市值的股票维护稳定未果后,上个星期以南方基金为首的机构开始大批的撤离中石油(但奇怪的是,中石化却依然增仓),而另有一家T字头的席位却开始空翻多的买入。
伴随着机构屡次买入冲击的无果以及之后的频繁变脸加剧市场的不稳定,人们一方面感觉到市场信心依然在逐步流失,二方面也感觉到在大小非夺得市场的话语权甚至是政策的话语权(政策破例出台大小非减持规划即是证明)的同时,基金,保资以及社保对市场的统驭权也在慢慢丧失。如果现在的市场处于的宏观经济是如同去年一样,油价通胀因素和次贷威胁都不复存在的话,那么机构也许会直接以主动增仓来扭转局面。然而目前不管是管理层还是机构都是一副举棋不定的样子,在一个单边市场,迷惘往往就意味着失败,这是制度之殇,而其他的原因都只能是浅层的。
回到市场本身,反弹周期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市场之弱早已经可以想象,意料之外是虽有银行股竭力反攻,钢铁股也保持强势,但中石油尾盘依然顽强的跌破了15元(依然与新晋机构止损退出有关),将盘面再次带入泥潭。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40以后的杀跌盘涌出不仅将大盘带入新低,也将许多个股直接拉至跌停,显示出有部分长线资金开始减仓,在今天沪指仅有的460亿成交量中,仅2:40后就成交了60亿左右,这样的相对量能还是十分巨大的。八连阴之后,市场是否如同周二所说的“无效”,还需要多去证明么?不过这样的局面是“常态”还是“变态”,是机遇大还是风险大也自然不必多说。正如周梅森先生所说:“中国不是越南,也不是美国,经济在健康发展,尽管目前在全球输入性通涨压力和自然灾害面前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这是阶段性的,未来前景依然光明而美好,让全球投资者充满憧憬。应该说,从6000多点一路调整下来,3000点的中国股市已是遍地黄金,资产价格从高估走向合理,走向低估,甚至严重低估。”在反思制度的同时,也是应该至少给予目前市场内部资金的供需矛盾和利益矛盾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