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里,利好和利空并不是唯一决定涨跌的理由。尽管昨天美股飙涨并且存款准备金的消息也尘埃落定,但是目前来看,大盘的人气之低迷决定了反弹也非常的微弱,别说与去年的大盘了,就是拿一个月前提高准备金率时的表现,也大相径庭了。昨天说平安零溢价以及石化退税,那么上午就“专攻”两只股票,大有糊弄之嫌,同时也可以看到板块轮动效应极其微弱,强势个股,尤其是一些被机构吹过的泡泡再破灭是非常无情的,比如大红鹰,云南铜业等。
通过有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导致目前大盘羸弱的关键点就是“散户化”的机构仍然在大肆抛售,据统计,仅本周前两个交易日,机构在上证就净卖出140亿(还不算深圳的地产股),这几乎是两天交易量总和的10%。所谓的“稳定局面”再次成为机构出逃的法宝。按理说,所谓估值水平下调无非是出于对经济衰退,景气度下降或者调控造成了盈利预期下调所导致的,如果好于预期,那么并没有多少下跌的理由。以美股为例,由于次贷危机导致的JP摩根盈利大幅下降已成为既定的事实,而在昨天摩根发布的第一季度报表显示它亏损的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多,于是这反而成为利好导致美金融股全面上升。诚然,我们的很多公司在一季度情况非常不乐观,尤其是电力以及部分下游企业,但是这并非是企业本身的能力问题所致,而是国家所稳定物价所必须的举措,并且我们已经看到几乎所有的类似股票已经腰斩,那么既然估值已经与盈利水平“同步下调”,为何还要频繁出仓呢?
原因就在于对于某些人而言,靴子还没有真正落地,在我们的第一季度报表重头戏还没宣布之前,是没有人会去为解套而充当救生员的(由于中国式下跌在机构的看多实空下已经恶果累累,因此上方的解套盘只会越来越多)。并且虽然调控的靴子已经落地,虽然国务院已经说“目前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但是对于散户化的机构来说,他们跑并不会伤及自身,反而可以得到最近的新股申购以及为新发行的基金铺路的两大好处。这样的中国式博弈不结束,股市必然难返正常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散户要做的首先是离开那些盈利能力不确定(哪怕只有一点点)以及会受到调控影响的公司,继而耐心等待这样畸形,没有任何“三公”原则可言的博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