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身边的冬季七大“杀手”
(2009-02-04 17:12:18)
标签:
健康 |
1、吃炭炉火锅、烧烤煤气中毒
进入冬季,一些家庭和饭店喜欢用传统炭炉吃火锅,同时又门窗紧闭,结果煤气中毒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除了热水器、炭炉火锅外,冬季因一氧化碳中毒的还有燃烧不充分、排气通风不当的烧烤等。一般来说,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疼、恶心、胸闷、呕吐、四肢无力等,中度中毒则表现为眩晕、神志不清,嘴唇呈樱桃红色,重度中毒则为抽搐、瞳孔散大、血压降低,甚至死亡。
[专家提醒]冬天洗澡要有人陪伴
门窗紧闭,市民要特别检查煤气有无泄漏,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此外,热水器应与浴盆分室而建,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是否完好。如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检查有无煤气泄漏。家庭使用燃气器具时,一定要开窗或打开排气扇,确保空气畅通。洗澡时家中一定要有人陪伴,尤其注意老年人和儿童安全。
[急救措施]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自己发生煤气中毒,首先暂时离开中毒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呼叫他人速来相助;如果是发现他人中毒,应立即打开窗户,将病人抬离现场,松解衣扣,使呼吸通畅并保暖;如有呕吐,应使病人的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内分泌物;如有窒息,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尽快送往医院抢救。需要注意的是,室内煤气过重时,不可开灯、打手机等。
2、冬季滑雪溜冰最易骨折
除了滑雪、溜冰等冬季运动项目外,冬季阴雨天、雪天,路面结冰路滑,是容易造成老人、儿童摔倒、扭伤、骨折的意外高发期。
[专家提醒]雨雪天老年人最易骨折
冬天本身衣着臃肿,灵活性降低,行动起来也力不从心。如果存在下雨、下雪、结冰等不安全因素,稍有闪失,就很容易摔倒、扭伤或骨折。冬季还是老年人骨折的高峰期,尤其是冬季日照短,老人因防寒减少户外活动,导致紫外线照射不足,加重骨质疏松过程,稍有碰摔,即可产生骨折。
[急救措施]骨折先固定扭伤应冷敷
骨折往往是摔伤、撞伤和击伤所致,判断骨折主要看是否有疼痛、皮下出血、肿胀等。如果骨折移位,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畸形。如果自己判断可能是骨折,应立即用夹板固定,比如:木板、滑雪板等。如未能妥善固定,触及血管,会造成更大损伤。妥善固定后,注意不要因为搬运不当加重损伤。如果没有一定的骨伤自救专业知识,最好不要轻举妄动,还是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如果扭伤,除妥善固定外,特别要注意伤后24小时内在患处可冷敷。但如果刚受伤就热水敷,患处血管受热膨胀,反会加重肿胀。
3、吃火锅烫伤者孩子居多
一到冬天,医院收治被烫伤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多。冬季是烫伤高发期,家长千万要小心。孩子好动,常为受害者。吃火锅时,不小心将火锅弄翻,高温的火锅汤可烫伤孩子,这种事故在一人一个小火锅的情况下更易发生。此外,寒冷季节为给宝宝保暖,热水袋袋口万一不密封、漏水等,热水直接接触到宝宝柔嫩皮肤,出现烫伤意外。而取暖器、热开水、热汤、热粥之类,都应尽量远离宝宝,以免不慎造成不良后果。
[专家提醒]烫伤后切忌用“土方法”
发生烫伤时,不少老人喜欢用所谓的“土方法”。比如:涂抹菜油、麻油、酱油、食醋、米酒加黄糖、蛋清、芦荟汁、牙膏等。这不仅给医生判断创面情况带来困难,还可能加重创面感染。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用自来水直接、持续冲洗创面15至20分钟,或用冰敷数分钟,既简单经济,又能止痛,还可大大减轻皮肤损害程度。
[急救措施]脱离热源冷疗半小时
当发生小儿烫伤时,家长应沉着冷静。首先迅速脱离热源(比如:远离取暖器),尽快去除致伤原因,并给予冷疗处理。四肢烫伤时,可将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淋洗,冷疗时间需30分钟左右。如需送医院,应在就诊途中冷疗。脱衣服时动作不宜粗暴或强行剥离,以免加重局部皮肤损伤;不可在创面涂龙胆紫等有色药物,以免影响医生对烫伤面积和深度判断;不可急于在创面涂烧伤膏等油膏类,可能导致创伤加重。
4、冷热交替心梗频繁发作
最近,因为降温,各大医院接诊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病人数明显上升。
[专家提醒]注意保暖、避免激动
预防心肌梗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我保护。心脏病病人绝对不可抬过重物品,要放松精神,愉快生活,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避免竞争激烈比赛。另外,不要在饱餐或饥饿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持续低温、大风、阴雨等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
[急救措施]心梗病人应就地抢救
心肌梗塞发作时,2至6小时内死亡率最高。一旦怀疑病人是心肌梗塞,应就地马上抢救,同时与附近医院或急救中心联系,别随意搬动病人或陪同病人步行到医院就诊,因为病人任何身体活动都有可能促发死亡。有条件者该先让病人就近平卧,解开胸前衣扣,避免活动、用力,可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脉搏等情况;一旦出现脉搏摸不到,呼吸断续停止,应马上进行人工心脏按压或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助心肺复苏;经上述处理后,心绞痛得到控制,心率、心律、血压和呼吸稳定后,可由专人陪送,乘急救车到医院。
5、婴儿意外窒息、捂热综合症
寒冬季节,不少家长担心宝宝着凉,不仅喜欢给孩子盖很厚的棉被,还开空调、放热水袋,很容易导致“婴儿捂热综合症”。
[专家提醒]边跑边喂当心意外窒息
由于婴儿呼吸、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健全,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若衣被过暖或蒙被睡觉,会因温度过高而致出大汗、面色苍白、高热、抽搐、昏迷,甚至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为此,寒冷季节婴儿不宜盖得过暖,千万不能把头捂在被内。
专家还提醒家长,应避免婴儿窒息意外。比如:检查儿童床,拿掉枕头、毛绒玩具和其他松软物体,这些都是引起孩子睡觉时窒息的隐患。孩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安静并认真看护,不要边跑边喂,边吃边看电视、讲笑话。吃东西时,保证他们手可及范围内没有小颗粒物(包括食物),比如:玩具部件、花生粒、葡萄等。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圆形坚硬的小颗粒食物,比如:硬糖、坚果、葡萄和爆米花等。购买玩具时,注意查看玩具包装上有关安全说明。比如:多部件拼装玩具不适宜3岁以下儿童。
[急救措施]异物卡喉可倒置拍打
万一孩子遇到异物卡喉等,最简单的急救方法应拍打孩子的背部,并让孩子尽力咳嗽。必要时,还可将孩子倒置拍打。
6、玩牌激动脑梗发作
临近年末,每次逢年过节搓麻、打牌等,都是诱发脑梗的小高峰。
[专家提醒]三低饮食预防脑梗
预防脑梗,首先要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还要避免情绪激动、肥胖,注意科学合理饮食,以低脂、低热、低盐为主。特别是严冬,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会降低,其脑梗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可能比平时高,要特别小心。
[急救措施]重视中风先兆
虽然中风是突发病,但往往也可发现一些预兆,比如: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囗水;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且头痛由间断性变成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等。如果突发脑梗,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7、哮喘发作父母揪心
哮喘患儿半夜发作,揪心的喘息声让家长一夜不得安心。随着天气不断转冷,最近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尤其是到医院呼吸科就诊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哮喘的小患者明显增加。不少家长没有经验,孩子哮喘发作,自己一阵惊慌,或者愁眉苦脸地围成一堆,只会使小患者更加焦虑。
[专家提醒]少吃辛辣发物
哮喘患儿首先要防感冒。天气变化或寒冷时,及时添衣,避免风寒,特别注意颈部保暖;可适当散步或进行深呼吸锻炼。饮食要清淡,不吃可能引起哮喘的发物,少吃辛辣厚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比如:萝卜、丝瓜、生梨、香蕉、枇杷等,多饮水,少食多餐,不吃过甜、过咸的食物。因羊毛、鸭绒、动物毛皮及腈纶、涤纶类化学纤维等衣料易引起过敏、荨麻疹或哮喘发作,哮喘病人内衣应以纯棉织品为宜。
[急救措施]随身携带缓解药物
哮喘突然急性发作,会使家人吓得惊惶失措,应随身携带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急性发作时,应保持镇静,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减少活动,以减轻呼吸系统负担。如果发作时症状较重,应给予氧气吸入,同时帮助患者找到最舒适的靠放体位。通常最好的身体位置就是坐起来,身体微向前倾,靠在手肘或手臂上,让患者呼吸大量新鲜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