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首选瓶装的
灾后城镇供水系统被破坏,饮用水源会遭到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水及腐烂遗体的严重污染。被污染的水中含有不少病原体,因此,肠道传染病历来是大灾过后的最常见传染病,比如感染性腹泻、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甲型肝炎等。
预防肠道传染病首先要把住饮水关。最安全的方法是喝从非灾区送入的瓶装纯净水;如没有,尽量选深井水,其次是泉水。若只能喝来源不明的水,先肉眼观察水质是否浑浊,再选择干净的布初步过滤、沉淀,然后尽可能加入漂白粉等消毒剂,最易做到也是最重要的是煮沸,千万别喝生水。
▲厕所不能渗漏
厕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灾害时用的厕所应满足应急性、便利性、实用性和合理性的要求。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很难全部满足这些条件,因而加强卫生管理,确定专人保洁,及时清掏粪便并进行卫生处理十分必要。
可以在受灾群众聚集点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公厕,同时用塑料、陶瓷缸作为粪池,但前提是千万不能渗漏。而小便处可用塑料桶作为尿液收集容器。厕墙和厕顶可用草席、塑料膜或其他材料。
▲防老鼠穿长筒靴
地震后,先前逃匿的老鼠会重新回到居住地。携带大量病菌的老鼠无孔不入,自然不会放过房屋倒塌后掩埋的大量食物。这可能让人们遭受大罪,食用鼠类啃噬过的食物可能会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病死率高的传染病,故而在震后要注意防鼠、灭鼠。
第一,在雨中或有污水的地方救援作业时应穿长筒胶靴;第二,床铺距离地面两尺以上,尽量不睡地铺。
此外,食品要放置在高点安全的地方,尽可能避免让老鼠碰到。
▲食品现做现吃
食品在露天环境下被雨、泥土、污水、苍蝇、鼠等污染,甚至可能沾染上有毒有害物质,加之阳光直射,很快会发生腐败变质、污染、霉变。一旦不小心食用,很可能诱发大规模的肠道感染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
因此,即使在简陋条件下,饭菜也应现做现吃,尽量不存放熟食;烹调方法以煮、蒸等彻底加热的方法为主;不要随意加工和食用冷荤类食品;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尽量洗净、消毒后再食用;食品加工烹调场所要做好防蝇、防尘、防鼠工作;各种食品原料、半成品和炊具、餐饮具也要做到防污染、防蝇、防鼠、防潮。
此外,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标志的食品,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也应特别小心。
▲灭蚊蝇裤腿扎严实
现在正值夏季,天气潮湿,污水较多,正是蚊蝇滋生的理想场所,蚊子能传播许多严重的传染病,比如让人寒战高热的疟疾、致人昏迷痴呆的乙脑、使人一瘸一拐的登革热;而苍蝇最易传播的则是细菌性痢疾。因此蚊蝇很可能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
如何做好防灭工作呢?1.注意引流居住地附近的污水,喷洒消灭躲藏在倒塌建筑物下面、树洞等隐蔽部位的蚊蝇;2.睡觉地方最好有蚊帐,周围喷洒驱蚊药剂;3.如不能大规模消毒,野外救援时应尽量穿吸汗的长袖服,裤腿要包扎严实,必要时戴防蚊面罩。
此外,可以随身携带风油精、清凉油备用,睡觉时在身体暴露部位喷洒。万一出现寒冷、高热、举动异常,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寻求医生帮助。
▲垃圾不过夜
灾后垃圾漫溢,很容易传播各种疾病,造成伤寒、痢疾、霍乱等暴发流行。因此,必须要有专人管理,做到日产日清。
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尽快建立垃圾卫生填埋场,即把垃圾在卫生填埋场内推平、压实、覆土并使环境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应选好场址,防止垃圾浸出液的水污染,加强填埋场的恶臭控制并制订安全卫生对策。
▲粪便密闭贮存
粪便中有多种病原体,可以经过各种途径感染人体。因此,做好灾区的粪便处理,对于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灾区简便易行的粪便处理方法之一是密闭贮存法,如有可供利用的大型贮粪池或小型粪缸,粪便可经密闭贮存、厌氧发酵,卫生效果良好。在应急情况下,可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薄膜作为土池的内衬,粪便倒入池内贮存发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