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疗保健 |
骨质健康需尽快建立“国标”
与西方人比较,中国人的骨密度相对较低,但迄今尚没有证据显示中国人的骨折率比西方人明显升高。这表明,对于西方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应当经过验证,以确定其是否适用于对中国人患病风险的评估。而目前我国都是采用的西方标准。
近年来,国内外对不同种族的人群展开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临床上许多代谢指标在遗传背景不同的人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应尽快建立能正确诊断中国人群骨质健康程度的“国标”。
“牛奶+钙”效果尚待观察
调查显示,单纯吃钙片、维生素D和喝牛奶对骨密度影响甚微。甚至有的喝牛奶多的人,骨密度反而偏低。这可能与有些人得知自己骨密度偏低才多喝牛奶有关。但要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需进行更加深入的跟踪调查研究。调查还显示,吸烟、饮酒的习惯对骨密度并无显著影响。
骨健康更多取决于年轻时的营养
西方调查显示,农村人群骨密度高于城市。因此有关专家由此推测,骨密度与日照时间较长(能获得较多的维生素D)和体力活动较多有关。但我们通过调查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上海城市人群的骨密度高于农村人群。由此可以推测,骨健康不仅与日照时间和体力活动有关,还可能与被调查人群营养状况(尤其是年轻时的营养状况)有关。根据我国历次营养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营养摄入方面,中国城乡居民一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在西方国家,城乡居民的营养摄入差异并不显著。
一般来说,无论男女,骨密度在25岁左右达到峰值,此后只会降低,不会反弹。越高越胖的人,骨密度值越高,这可能是因为骨骼负重越多,越接受刺激,就会越发强韧。
维持骨健康莫以偏盖全
●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单纯添加某一元素可能会破坏营养素的动态平衡。因此,应选择多样化的健康饮食。
●多晒太阳可减缓骨中钙的流失。
●适当增加骨骼的负荷锻炼,如跑步、行走、做广播体操等,有利于强健骨骼。
前一篇:多吃玉米 眼睛漂亮
后一篇:家人突发病 急救要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