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疗保健 |
近视是因为眼轴过长或角膜弧度、晶状体屈度过大,造成视物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而产生看近的东西清晰、看远方景物模糊的一种视力不良现象。除部分缘自遗传因素外,大多是由后天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
近视也会“弄假成真”
人的眼睛在看远时不需要调节。所谓调节就是眼睛睫状肌和晶状体的收缩与松弛。看近时,眼睛的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起。反之,看远时,睫状肌松弛,晶状体收缩为扁平状,没有这种调节,远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
青少年时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本来处于可塑性很大的发育期的眼睛,长期处于看近的调节中,令肌肉痉挛疲劳,由此引起的暂时性看近清晰、望远模糊情况,就称为假性近视。如适当调整,会很快康复。
然而,由于从初中到高中正是课业最紧张的升学阶段,恰巧这时期又是快速发育期,眼睛的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收缩充血,如果没能及时放松,很可能从此失去弹性,导致难以恢复的真性近视。
眼睛需要深呼吸
预防近视其实很简单,注意用眼卫生,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就行了。
养成正确读写姿势身体距桌“一拳”、眼睛距桌面“一尺”、握笔距笔尖“一寸”。不要躺着看书,不在开动的车厢里看书。
改善照明条件不要在强烈的阳光或昏暗的路灯下读写。晚上做功课,防炫目的护眼灯应放在左上方、不出现手的阴影处,桌面不要放置容易反光的玻璃台面。
作业时间不宜过长每半个小时应休息10分钟,向远方眺望或做眼保健操,使睫状肌得到适当休息。切莫长时间看电视、用电脑、玩游戏。
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大约需要10小时、中学生约9小时、大学生约8小时。定期检查视力以外,一旦发现看东西模糊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两种说法要不得
●“近视最好不戴镜,度数会越戴越深的。”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一副合适的眼镜能使孩子看得舒服,大大减轻眼睛的负担。不正确的戴镜度数、戴镜方法和用眼习惯,才是戴上眼镜后近视加快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给孩子配了眼镜后,家长仍要避免其过度用眼,并密切注意孩子配镜后的视力,如再度下降,应及时更换眼镜。
另有一些高度近视者度数年年加深并有眼睛内部结构的变化,医学上称这种近视为病理性近视,这种近视是家族遗传引起的。
●“孩子上学后才有发生近视的可能。”
科学系统的预防工作应从孩子婴儿时期入手。若孩子在一岁之内眼睛出现不正常现象如畏光、流眼泪、眼斜、泛白光等,家长应带其去正规医院眼科就诊。一岁以上的孩子若喜好近距离用眼、眯眼、侧向看东西等,家长要及时给予提醒,必要时应去医院检查。
眼睛也要“放暑假”
暑假就快到了。这段时间历来是形成“小眼镜”的高峰。假期里长时间上网、看电视、沉溺电脑游戏,长期接受微机、电视光线的辐射,两个月下来,眼睛自然会累出病。短期内视力下降、近视加深的小病人可不在少数。
对中小学生来说,暑假应是预防近视的黄金期。平时课业紧张,长时间看近的东西在所难免,充足睡眠也可能得不到保障。可到了假期,学习、放松的时间安排更加自由,不妨趁此机会让眼睛也好好放个假。因眼睛过度疲劳引起的假性近视,经过适当的休息、调整,配合医生指导下的用药,可以彻底得到恢复,而不再向真性近视发展。
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不是不行,但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比如看电视时应与电视机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半小时一歇。此外,还可以多参加些户外锻炼,改善体质,加强循环、内分泌系统功能,这对眼部健康也有积极作用。
近视眼,不算病?
近视眼不算病———许多家长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没把预防近视当回事:配副眼镜还不是照样看得清清爽爽?听说现在还可以激光手术治疗,更没什么好担心的。
首先要说明一点,激光治疗也有其局限性,并非人人都适用。虽然戴了眼镜能让视力得到矫正,但近视眼带来的麻烦却远远不止于此———
●长期戴眼镜,令生活工作不便。
●裸眼视力低下,升学、职业选择等都会受到限制。
●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发生多种会致盲的严重并发症,如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裂孔甚至脱离等。高度近视患者的白内障、青光眼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眼睛亮,靠营养
眼睛也是人体的一部分,它的健康和眼部血管情况、营养供给直接相关。研究表明,近视和体内缺锌、钙等有关。钙能维护眼内肌的正常弹性;锌对眼内组织的生长发育起着一定作用;维生素A、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对视觉形成、完善也至关重要。在日常饮食中,家长也应注意。
▲蛋白质:鱼、肉、奶、蛋中含量较高。
▲钙质:食物中如牛骨、猪骨等动物骨所含的钙质丰富,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锌与铬:近视眼患者普遍缺锌、铬,黄豆、燕麦粉、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等含锌量较高;谷类与干酪等含铬量较高。
▲维生素类: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依靠食物供应,动物肝脏、乳类、蛋类等维生素的含量较高,新鲜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
前一篇:17种家常菜竟然是健康杀手
后一篇:常吃解毒食物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