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医疗保健 |
一个人能不能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60%取决于生活方式。
减盐少油 远离慢病
饭菜里盐太多
据中国营养学会调查,我国人均盐耗量居世界第一!北方居民每人每天摄入15~18克,南方居民10~12克。
认识误区
☆多吃盐才有力气
☆盐能“吊鲜”
☆饮食清淡就是不油腻
如果每人每天盐摄入过少,会导致低钠血症,使人出现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心律紊乱等病态。但目前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盐摄入过少,而是盐摄入过量。由于人们现在每天吃的菜,无论在品种还是数量上都比以前有了明显增加,所以即使菜不咸,进入我们体内的盐也就在不经意中增加了。随之而来的是——
问题1:高血压病
据统计,我国约有高血压患者1.6亿。高血压的发病不仅与遗传有关,也与工作及生活压力、盐和脂肪摄入过量、缺少运动、吸烟、嗜酒等密切相关。
原因1:血液总量增加。当血液中盐分过多时,人体的化学感受器便兴奋起来,使人感到口渴,促使人开始喝水。水被吸收入血,使盐在血液中的浓度不至于太高,但这些水分也就保留在血液中,从而使血液总量增加。一个人平均约有4000毫升血液,吃得过咸,可使血液总量增加10%~15%,即使血液增加到4400~4600毫升。血液总量越多,心脏的负担就越大。当心脏收缩时,由于搏血量加大,搏出的血液对血管的冲击力也大。
原因2:促使血管紧张素增加。当血液中盐分过多时,肾脏便会分泌更多的肾素。肾素会使得人体内的血管紧张素原演变为血管紧张素。顾名思义,血管紧张素是使血管紧张的物质,血管紧张的表现便是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我国盐消耗量大的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就高,便是明证。
问题2:胃病
我国约有1/5的人患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患急、慢性胃炎的人就更多了。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癌。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癌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但研究发现,高盐也是原因之一。
原因:胃黏膜不耐盐。胃自身的保护办法是分泌一层黏液,并均匀地涂在胃黏膜上。但这层黏膜却不耐盐,盐能直接破坏这层黏液,使胃黏膜失去保护。各种进入胃里的东西,甚至是致癌物质,都能直接刺激胃黏膜,胃岂有不病之理。
对策:一天只吃5克盐
据研究,每人每天摄入的盐以不超过5克为宜。除食盐之外,酱油中的盐、咸鸭蛋中的盐、咸菜里的盐……凡放入食物里的盐都应包括在这5克之内。
建议:做饭时尽量少放盐,可用醋、胡椒、辣椒等调味品增加味道。
炒菜用油太多
我国居民油脂的人均日摄入量为44~60克,明显超标!我国居民35%的热量是由脂肪提供的,也明显超标!
认识误区
☆只要不吃肥肉就没问题
☆炒菜多放点儿植物油对健康有好处
脂肪是产生能量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1克脂肪能产生9千卡能量。脂肪还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主要物质。如果食物中没有脂肪,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都不能被人体吸收。脂肪还能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并能支托人体各器官。但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脂肪缺乏,而是摄入过量。因为人们经常使用炒、煎、炸的烹调方法,以致人们油脂摄入过多,进而使肥胖、脂肪肝、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及多种癌症发病率增高。
原因1:阻塞动脉。过多的脂肪可以在动脉管壁上沉积下来,使血管狭窄,甚至阻塞,进而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发生障碍,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死、脑梗塞等。脂肪摄入过多,还可以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在高温之下,部分植物油还能形成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能进一步加重对血管的损伤。
原因2:加重胆囊负担。为了消化脂肪,胆囊就要分泌大量胆汁,从而增加胆囊和肝脏患病的机会。研究表明,在细菌的作用下,肠道中的某些有致癌、促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胆汁的代谢产物)显著增加了,从而使肠癌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了。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还能增加胰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对策:一天就吃半两油
人体由脂肪提供的能量不宜超过30%,所以,每人每天摄入油脂30克足矣。
建议:改变传统的烹调方法,尽量做到生熟搭配、荤素搭配。
膳食习惯的八大缺陷
缺陷1 追求精细
很多人贪图食物口感细滑,结果面是富强粉,米是精米,连玉米面也被制得细如白面,以致人们的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而膳食纤维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既能扩充粪便量,促进排泄,又能减少胆固醇和某些致癌物质的吸收,从而降低患冠心病与结肠癌的危险。
建议:居民每天增吃杂粮,如粗制的玉米面、豆类、薯类等,同时增加粗制谷物,如全麦粉、糙米的市场供给。
缺陷2 喜吃腌菜
过去人们吃腌制食品,更多的是因为生活水平不高。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冬天缺菜,人们只好利用腌制的方法把菜贮存起来,以摆脱没菜吃的窘境。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冬天照样能够吃到新鲜蔬菜。而吃腌菜不仅会使盐吃得过多,且腌制食品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可以产生导致多种消化道癌发生的危害。
建议:少吃腌菜,代之以新鲜果蔬。
缺陷3 吃水果少
水果不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而且无需加工烹调,即可直接食用,营养素流失较少。但我国民众往往将其视为零食,认为水果可有可无。由于水果是人体获得营养的捷径,饭前吃水果还能适当减少饭量,因此不失为一种减肥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饮食方式。
建议:每天上午吃一个苹果,下午吃一种其他水果。
缺陷4 食量偏大
不少人在食物匮乏的时期养成了在吃饭时追求饱腹感的饮食习惯,以致有的人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仍然习惯于每餐吃得很饱。这样很容易引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
建议: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减少饭量到收支平衡。
缺陷5 很少吃鱼
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为植物蛋白和猪肉,鱼类食用较少,尤其是内陆地区居民吃鱼更少。但实际上,鱼类提供的蛋白质不仅属于优质蛋白,而且人们随之摄取的油脂不是像猪肉那样的饱和脂肪酸,而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ω3脂肪酸。
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每周吃2~3次鱼。
缺陷6 品种单调
现代人虽然不愁温饱,但很多人因为时间紧、怕麻烦而经常吃饭凑合,有时一袋方便面就是一顿饭。经常这样凑合会引起营养不良,不利于人体健康。
建议:每人每天最好吃30种以上食物,因为只有多种食物进行搭配,营养才能互补,也更有利于健康。
缺陷7 习惯共餐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实行共餐制的国家之一,而共餐是疾病传播的重要根源。现已知,幽门螺杆菌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甚至胃癌的重要病原体。而共餐不仅可造成幽门螺杆菌的传播,还能传播肝炎病毒和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70%,远高于实行分餐制的欧美国家。
建议:无论在外面还是在家中就餐,都应实行分餐制。而且家庭最宜分餐:荤素搭配,一人一份,不但清洁卫生,还能监控各人饮食情况:小孩不吃菜可以得到及时纠正,老人吃得过少可以及时了解是煮得不烂还是食欲下降,若为前者应改进烹调,若属后者应及时就医。
缺陷8 过量点餐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在酒店聚餐时,能吃掉一半就算很好了。虽然本着节约的原则可以“打包”回家,不过把众人吃剩的菜带回家则存在卫生问题。另外,有的酒店实行派菜,即由服务人员将菜分配给各位食客,不仅增加了服务费,而且为了不使主人尴尬,即使派过来的菜不合胃口也不得不吃,而吃下去又不舒服。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作出规定,餐馆、饭店必设自助餐部,以推行自助餐,这样既卫生、节约,又主客皆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