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后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大

标签:
青春版牡丹亭苏州大学存菊堂 |
分类: 青春版牡丹亭 |
2023年2月25日,时隔19年,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再次在苏州大学存菊堂精彩上演
2004年6月11日至13日,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大学存菊堂完成高校首演
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代读白先勇老师书面致辞
白先勇老师书面致辞手稿
福利 | 青春版《牡丹亭》重磅来袭
【苏州大学教务处 2023-02-24】
剧目简介
400年前,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创作了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柳梦梅和杜丽娘跨越生死的至情缠绵至今。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共有《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八折戏,将杜丽娘和柳梦梅最经典的戏份无缝衔接在一起,把一个“情”字展现给观众,完全浓缩了《牡丹亭》的“美”。
“昆曲无他,得一‘美’字,辞藻美、舞蹈美、音乐美、人情美,这是一种美的综合艺术。”而融入白先勇对昆曲的炽热和心血的青春版《牡丹亭》,也能得一“美”字,因为它既保留了传统昆曲的古典精髓,同时又合乎现代审美的观念,叫人怎能不为之着迷!
剧情简介
《牡丹亭》(《还魂记》)明汤显祖作。南宋太守杜宝家教森严,独生女杜丽娘娴静娇美,春日与侍女春香后花园游玩,百花齐放,应感成梦,梦中与俊逸书生幽欢牡丹亭上,醒后怅然若失,伤感而死。那边厢,果有书生柳梦梅偶拾丽娘写真,心生爱慕之情,感动丽娘魂魄,二人穿透阴阳幽媾成婚。柳生为爱开坟,丽娘因情还魂。
主演风采
沈丰英 饰 杜丽娘
国家一级演员。工五旦,“扬”字辈。师从华文漪、张静娴、胡锦芳等,2003年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为师。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曾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2008年,获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2014年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表演奖”;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青年演员表演奖”;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07年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演员奖”;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五届江苏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代表作有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西厢记》《长生殿》《朱买臣休妻》等。2007年赴法国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
唯一代表昆曲的演出;2008年参加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2012年参加中共中央元宵节联欢晚会。曾出访美国、英国、新加坡、希腊、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俞玖林 饰 柳梦梅
国家一级演员,工小生,“扬”字辈。师从岳美缇、石小梅等,2003年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南京大学(MFA)艺术硕士。曾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表演奖”;首届苏州市文华奖·艺术展演季“文华荣誉奖”;第八届“苏州市文学艺术奖”等。中宣部2019“宣传思想文化英才”,江苏省第四、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首届“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2020年获评“姑苏文化名家”,
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有昆剧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白罗衫》和苏剧《花魁记》等大戏,以及《牧羊记·望乡》等经典折子戏。领衔主演的青春版《牡丹亭》至今已全球巡演三百余场,先后以青春版《牡丹亭》等多部大戏参加众多国家级重要演出和有影响力的艺术节庆演出,走进多所著名高校,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多地巡演;并多次出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奥地利、希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表演和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中共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三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苏州市政协委员。2015年获评“苏州市劳动模范”。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2019年获评“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现任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2月25日(星期六)18:30
地点: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存菊堂
演出单位: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看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心动呢?
下面就让小艺告诉你如何领取福利吧!
领票方式
苏大教工凭一卡通可领门票2张,学生凭一卡通可领门票1张。2月24日12:30开始领票,票数有限,先到先得,发完为止。
领票地点
东校区:凌云楼408艺术教育中心办公室
独墅湖校区:音乐学院恩玲艺术中心(505号楼)一楼前台
温馨提示
1、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请观看演出的广大师生务必佩戴口罩。
2、为了充分尊重艺术家,并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欣赏氛围,本次活动身高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存菊堂里春不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青春版《牡丹亭》时隔19年重返苏大
【苏州日报 2023-02-26】 责任编辑:巢梦嘉
苏报记者:姜锋
存菊堂里春不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昨晚,作为省教育厅、省财政厅2022年度高雅艺术进校园拓展项目,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重返苏州大学存菊堂,由原班人马为苏大学子演绎了一场极致浪漫的经典传奇。
昨晚,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在苏州大学存菊堂精彩上演。(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供图)
19年前,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大学存菊堂完成高校首演,并由此开启校园行演出,为昆曲的传承和发展播撒了文化的种子,让古老与青春相遇。如今,这颗颗种子已茁壮成长,昆曲观众的平均年龄下降了30岁。
这次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大演出,众多苏大学子排起长队领票,也足以证明,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老规矩”和“新创造”之间找到了融通的路径,焕发出“处处有知音”的魅力。而今日继续播下的种子,也将在未来传承昆曲之美。
历经600年依然不负青春
青春版《牡丹亭》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经典品牌剧目,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和艺术总监,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张继青担任艺术指导,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沈丰英、俞玖林领衔主演。
昨晚在苏大上演的是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它将《牡丹亭》的精髓浓缩在3个小时内,保留了全本中的《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8折,将杜丽娘和柳梦梅最经典的戏份“无缝衔接”,把一个“情”字完美展现给观众。演出现场,经典动人的爱情故事,优美婉转的唱腔,典雅唯美的舞台效果,引来喝彩声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青春版《牡丹亭》导演汪世瑜当晚也来到了现场,并在演出前为在场的苏大老师、学生进行了导赏。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方冠男之前曾在网络上看过青春版《牡丹亭》演出视频,昨晚首次在现场观看,很是震撼。她告诉记者,“青春版《牡丹亭》用艺术的语言表达了昆曲艺术的强韧生命力,那是历经600年风雨洗礼却依然不负青春的强悍艺术。”
19年海内外演出400多场
2004年6月11日至13日,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大学存菊堂完成高校首演,并由此开启校园行演出。回首19载演出历程,该剧已在海内外38所大学演出98场。通过持续不断地校园行,青春版《牡丹亭》将昆曲的抽象写意、古典雅致、委婉细腻等传达给了青年观众,唤起了他们对昆曲、对古典美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当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大演出的消息传开,立刻点燃了众多学子对《牡丹亭》、对昆曲的热情,昨晚的演出现场,存菊堂里907个座位座无虚席。
这种热情的重燃同样也体现在当年的主演身上。扮演杜丽娘的沈丰英说:“时隔19年重返苏大,既高兴又激动,从首演到如今已400多场了,仿佛又回到了2004年的6月,青春又回来了。”扮演柳梦梅的俞玖林表示,校园行是青春版《牡丹亭》的一大亮点,培养了很多大学生观众,现在的他们在各个行业发光发热,成为中流砥柱,依旧关心热爱昆曲,也将昆曲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这种辐射效应是巨大的,对昆曲的发扬、保护有相当大的意义。
得知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大演出的消息,白先勇特意从美国发来贺辞。他表示,2004年6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存菊堂首演,开启了昆曲复兴的旅程。昆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发扬。
座无虚席!青春版《牡丹亭》时隔19年重返苏大
【引力播客户端
2023-02-26】
苏报融媒记者 姜锋 李静 文/视频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供图
责编:邓本奇
存菊堂里春不负,牡丹亭上三生路。2月25日晚,作为省教育厅、省财政厅2022年度高雅艺术进校园拓展项目,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重返苏州大学存菊堂,由原班人马为苏大学子演绎了一场极致浪漫的经典传奇。
19年前,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大学存菊堂完成高校首演,并由此开启校园行演出,为昆曲的传承和发展播撒了无数文化的种子,让古老与青春相遇。如今,这颗颗种子已经茁壮成长,昆曲观众的平均年龄下降了30岁。
这次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大演出,众多苏大学子纷纷排成长队领票,也足以证明,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已在“老规矩”和“新创造”之间找到了融通的路径,焕发出“处处有知音”的魅力。而今日继续播下的种子,也将在未来传承昆曲之美。
历经600年依然不负青春
《牡丹亭》讲述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它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为伟大的作品之一。该剧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利用现代剧场的表现手法重现传世经典。
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音乐学院院长吴磊介绍,青春版《牡丹亭》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经典品牌。其由文化戏曲精英合作打造,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担任总制作人和艺术总监,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张继青担任艺术指导。该剧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多项国家大奖,并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冬奥会文化演出、国庆六十周年庆祝演出等众多有影响力的艺术节庆演出和国家级重要演出,形成了昆曲文化现象。
当晚在苏大上演的是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它将《牡丹亭》的精髓浓缩在3个小时内,保留了全本中的《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8折,将杜丽娘和柳梦梅最经典的戏份“无缝衔接”,把一个“情”字完美展现给观众。演出现场,经典动人的爱情故事,优美婉转的唱腔,典雅唯美的舞台效果,引来喝彩声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青春版《牡丹亭》导演汪世瑜今晚也来到了现场,并在演出开始前为在场的苏大老师、学生进行了导赏。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方冠男之前曾在网络上看过青春版《牡丹亭》演出视频,今晚首次在现场观看,很是震撼。她告诉记者,“剧情生动,唱腔婉转,服饰精美,视听都很享受,还没看过瘾就结束了。青春版《牡丹亭》用艺术的语言表达了昆曲艺术的强韧生命力,那是历经600年风雨洗礼却依然不负青春的强悍艺术。”
19年海内外演出400多场
2004年6月11日至13日,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大学存菊堂完成高校首演,并由此开启校园行演出。回首19载演出历程,该剧已在海内外38所大学演出98场。通过持续不断地校园行,青春版《牡丹亭》将昆曲的抽象写意、古典雅致、委婉细腻等传达给了青年观众,唤起了他们对昆曲、对古典美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成功培养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观众群体。当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大演出的消息传开,立刻点燃了众多学子对《牡丹亭》、对昆曲的热情,演出现场,存菊堂里907个座位座无虚席。
这种热情的重燃同样也体现在当年的主演身上。扮演杜丽娘的沈丰英说,“时隔19年重返苏大,既高兴又激动,从首演到如今已400多场了,仿佛又回到了2004年的6月,青春又回来了。”扮演柳梦梅的俞玖林表示,“19年前,白先勇老师带领我们在苏州大学存菊堂演出。当时,台下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我也还很青涩。今天是第427场演出,也是重返首站。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舞台实践和磨练,我的表演也更成熟了,台下坐着的,依旧是青春的大家。”
俞玖林说,校园行是青春版《牡丹亭》的一大亮点,培养了很多大学生观众,现在的他们在各个行业发光发热,成为中流砥柱,依旧关心热爱昆曲,也将昆曲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这种辐射效应是巨大的,对昆曲的发扬、保护有相当大的意义。“2004年到2023年,时间在变,但青春不变、至情不变、初心不变,青春版《牡丹亭》依旧青春,600年昆曲依旧青春,希望更多正青春的学子来了解、喜爱、传承、保护它。”
得知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大演出的消息,白先勇特意从美国发来贺辞。他表示,2004年6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存菊堂首演,开启了昆曲复兴的旅程,创下了昆曲演出史的奇迹。“昆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发扬。”
座无虚席!19年后,青春版《牡丹亭》梦回苏大
【苏州大学 2023-02-26】
19年前,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大学存菊堂完成高校首演,受到了大学生们史无前例的热捧。此次,作为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江苏省政协第17届“戏曲走近大学生”活动,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再聚首演地存菊堂,梦回苏大,也再次点燃了青年学生对昆曲、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牡丹亭》讲述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它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为伟大的作品之一。
青春版《牡丹亭》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经典品牌。其由文化戏曲精英合作打造,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担任总制作人和艺术总监,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张继青担任艺术指导。该剧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多项国家大奖,并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冬奥会文化演出、国庆六十周年庆祝演出等众多有影响力的艺术节庆演出和国家级重要演出。
在苏大上演的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将精髓浓缩在3个小时内,生动演绎了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八折戏,将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经典动人的爱情故事完美呈现给青年观众。
得知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大演出,依旧热度不减的苏大学子纷纷排成长队领票,盛况空前。
“江苏省政协戏曲走近大学生活动至今已连续17年走进苏大校园,近万名学生参与到戏曲活动中。不仅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也是学校‘四位一体、全面育人’美育模式的生动实践。”在活动启动仪式上,校党委副书记王鲁沛介绍说,学校历来重视戏曲艺术教育,今后也将继续积极探索挖掘校内外丰富优质的美育资源,将美育融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
活动当晚,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青春版《牡丹亭》导演汪世瑜也来到现场,在演出开始前为在场的苏大老师、学生进行了导赏。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昆评室名誉主任陆军对我校戏曲进校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学校持之以恒,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再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大演出的消息,白先勇特意从美国发来贺辞。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代读青春版《牡丹亭》总策划白先勇书面致辞。白先勇表示,2004年6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存菊堂首演,开启了昆曲复兴的旅程,创下了昆曲演出史的奇迹。昆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希望大家能一起来保护和发扬。
“时隔19年重返苏大,既高兴又激动,仿佛回到了2004年,青春又回来了。”扮演杜丽娘的国家一级演员沈丰英说,希望苏大学子能通过这场沉浸式的昆曲体验,继续传承发扬好中国文化。扮演柳梦梅的国家一级演员俞玖林表示,校园行是青春版《牡丹亭》的一大亮点,至今培养了很多大学生观众,未来希望更多正青春的学子来了解、喜爱、传承、保护它。
演出当晚,存菊堂里近千个座位座无虚席。经典动人的爱情故事,古典雅致的曲词,典雅唯美的舞台效果,令青年观众如醉如痴,掌声、喝彩声连连不断。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戏曲,昆曲演员们丝丝入扣、动情至深的精彩演绎令人惊叹,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也体会到了昆曲艺术随时代发展的创新变化。”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21级崔元昕在欣赏完演出后激动地说。文学院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书涵同样目不转睛地看完了整场表演。他感触道:“《牡丹亭》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每一折每一出甚至每一个曲牌每一句唱词都很美好,唤起了大家对古典美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今后我会更多地关注昆曲,带动身边青年同学了解、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
早在1905年,曲学大师吴梅教授携笛讲授词曲,开创了苏大艺术教育之先河。1989年,学校开设昆曲艺术本科班。1991年,成立东吴曲社。2001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大联合创建中国昆曲研究中心。2004年,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大陆首演在学校举行。2018年,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在校内首次公演。多年来,学校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优质资源,将戏曲名家请进来与学生展演走出去相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戏曲传承传播活动。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图片:张亦扬、张东润、熊玉娴
文字:党委宣传部、新闻与网络信息办公室,引力播
视频:赵衡滨、尹喆
编辑:熊玉娴
青春版《牡丹亭》重返苏大
【俞玖林工作室 2023-02-26】
2023年2月25日晚,由俞玖林老师和“老搭档”沈丰英老师领衔主演的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在苏州大学存菊堂倾情献演。此次演出,是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2022年度高雅艺术进校园拓展项目,也是江苏省政协第17届“戏曲走近大学生”启动演出,更是首演19年后原班人马重返苏州大学。台下学子们青春洋溢的脸庞和热情如潮的掌声,如同台上诉说不尽的青春故事,再次见证了昆曲艺术的青春生命力和青春版《牡丹亭》的经典魅力!
初见 · 青春
2004年苏大首演
2004年,当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的首演大获成功之后,大陆首演提上日程,并最终确定于6月11日-13日在苏州大学存菊堂演出。总策划人白先勇先生无比重视这次演出,他认为“这是关键性的演出,考验中国大陆观众,尤其是高校学生能否接受这出有四百年历史、节奏舒缓、文辞高雅的古老剧种”。
事实证明,这次演出异常火爆,除了苏州大学的学生外,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学生也蜂拥而至,连续三天的演出一天比一天挤,甚至还有即将高考的学生也一场不落全部看完。作为领衔主演,俞玖林老师对这场演出印象深刻,“简易棚搭出来的后台,初夏的炎热,被挤破场子的学生的热情燃烧了起来。似乎也燃起了我的青春,我的梦,开始了我的青春版《牡丹亭》旅程……”
是的,就是从苏大出发,青春版《牡丹亭》“名校行”火热开启,先后进入海内外38所高校演出98场,使古老昆曲在青春校园得遇知音,为昆曲培养了大批年轻观众,让昆曲观众年龄层下降30岁。剧目、演员、观众,三位一体的传承与青春,真正体现了“青春版”的含义和意义!
不仅如此,苏州大学还率先开启了校园昆曲传承计划,见证了“小兰花”各位演员的个人专场,见证了每位演员的成长,也让昆曲之美在更多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19年后的今天,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重返苏州大学,重修一新的存菊堂再次座无虚席——还是那个在舞台上讲了四百年的故事,还是曾经“小兰花”各位演员,而台下的青春和热情如昨。白先勇先生得知此次演出消息,直感叹“意义非凡”,提笔回顾了十九年的历程,并深情寄语各位同学和观众。
“昆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我们一同来保护发扬”!
现场,由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代读了白先勇先生的亲笔信,而青春版《牡丹亭》总导演、俞玖林老师的恩师汪世瑜老师也激情回顾了苏州大学的首演、苏大师生对传统戏曲的深爱,特别是苏大成功首演为后来巡演打下的良好基础。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当年台下的青春学子,今日已是社会栋梁,青春版《牡丹亭》带给他们的美的感动和享受,相信他们会带给更多人。而以俞玖林老师为代表的台上“小兰花”各位演员,褪去了曾经的稚嫩和青涩,以更加成熟的艺术风范,更坚定地站在舞台中央,挑起昆曲“传承”的担子,将昆曲之美展现给更多年轻学子和观众,以实际行动把前辈、师长“将昆曲保护发扬”的嘱托践行到底。
3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同学们结伴走出剧场,边走边聊,“第一次在学校看到这么好的演出,好激动呀,怎么办?”“之前单独看文本,还感觉不到其中封建思想的桎梏,现在看演出,具体到真实的人,突然就觉得好深刻”“啊,我们还有机会看到全本吗?”……是呀,经典无言但魅力永存,相信,今晚的青春版《牡丹亭》必定是全场师生记忆中难忘的昆曲之夜、青春之夜,而昆曲之美也将为他们的青春记忆添上瑰丽一笔。
现场 · 美好
观众入场
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鲁沛致辞
朱栋霖教授代读白先勇先生亲笔信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陆军致辞
汪世瑜老师导赏致辞
演出 · 精彩
《惊梦》
《言怀》
《道觋》
《离魂》
《冥判》
《忆女》
《幽媾》
《回生》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这个春天
就让我们重新走进剧场
跟随青春版《牡丹亭》
走进昆曲花园
醉美其中
感动其中
更多巡演即将启程
敬请期待
行读香山 |沈丰英:水袖一荡,诗意全出
【锦绣香山
2023-02-26】
“昆曲无他,唯一美字”
它生于南方
长于南方
浸润在江南的氤氲水汽
和吴侬软语中
从皮相至骨相
都是满当当的风情与雅致
2023年2月25日晚,青春版《牡丹亭》时隔19年重返苏州大学,由原班人马演绎了一场极致浪漫的经典传奇,来自吴中香山墅里的沈丰英是杜丽娘饰演者。
沈丰英
沈丰英,苏州吴中香山街道墅里人,国家一级演员。工五旦,“扬”字辈。师从华文漪、张静娴、胡锦芳等,2003年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为师。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
曾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2006年,被授予“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市五一巾帼标兵”;2007年被评为
“感动苏州”十佳人物。2008年,获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2014年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表演奖”;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青年演员表演奖”;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07年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演员奖”;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五届江苏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代表作有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西厢记》《长生殿》《朱买臣休妻》等。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这个春天
就让我们走进沈丰英
去了解她与昆曲
与青春版《牡丹亭》
的不解之缘
她工闺门旦,扬字辈。2003年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为师,后又师从华文漪、张静娴、胡锦芳等昆曲表演艺术家学习。先后塑造、尝试过众多角色,2004年,领衔主演青春版《牡丹亭》,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杜丽娘”!
昆曲600年延续,得益于一代代昆曲人的口传心授,一个演员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点点滴滴的指导,沈丰英老师对此深有感触,“我的脱胎换骨都是受教于对我影响最深的几位老师”。
恩师张继青是她当年在戏校就非常崇拜的老师,刻苦学习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得老师指点一二,却不曾想2003年得到老师一年多早晚不离的亲身传授,并正式磕头拜师。她说,“老师教我,就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开始自己的创作”,一点一滴、一招一式、一句一腔,就这样慢慢从老师身上传到她身上,而她看着年过六旬的老师不顾伤痛一遍遍示范,也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好好把老师教授的东西学会、演好、传下去!
而汪世瑜老师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导演,中本、下本不少戏都是由他新捏并教授的。“汪老师教小生是风流倜傥,教起旦角了可谓婀娜多姿”,在汪老师身上,她更多地学会了如何去表现人物。她说,汪老师教戏,有个特点,就是“快和准”,快是教戏的速度很快,准是对人物的把握非常准。汪老师的教戏特点,也“逼得”他们学会了快速地背词、学戏、消化并理解人物。
华文漪老师,是当年白先勇先生特别强调要学习她的眼神,学习她的妩媚、灵动,这样配合张继青老师的端庄、清雅,这样“杜丽娘”才更生动、更动人。
白先勇先生说她,眉角眼梢含情而又不过,气质与杜丽娘相当;台北首演,媒体称其“水袖一荡,诗意全出”;在多年搭档俞玖林老师眼中,她是“最美的杜丽娘”,而在所有粉丝心目中她就是“我那嫡嫡亲亲的姐姐”!
青春版《牡丹亭》全本27折,杜丽娘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最全面地呈现了汤显祖“情至”的思想,也最立体地展现了这“天下第一有情人”的性格全貌。
对演员而言,这是功力、体力、耐力和毅力全方位的考验,而沈丰英完美地做到了。她的装扮“娇秀姝丽、纤尘不染”,她的音质“清脆纯净、柔媚轻细”,展演杜丽娘的情怀心境,更可谓“意趣神色,恰如其分”。
她曾说“我是经过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才有今天”,是呀,是“海绵般疯狂吸收老师们给予的养分”,是数不清的汗水和无数双跑坏的彩鞋,还有数百场的舞台历练,共同成就了舞台上幽雅娴静、光彩夺目而又永恒青春的杜丽娘!
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
是戏曲大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巨作
中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与《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
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400年后
著名作家白先勇携手各艺术家打造
梅花奖得主沈丰英、俞玖林领衔主演
青春版《牡丹亭》
豆瓣收获9.1分超高好评
抽象写意的唯美昆曲
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
水磨腔的优美唱词
悠扬清丽的笛声韵味
曲词的诗意美,需要去体验、品味,加上自己的想象,才能得到一种审美的感受。昆曲将抒情诗的意境用歌与舞的形式表现在舞台上,这种诗的意境是非常深厚的,这是曲辞的诗意美。
例如,“【绕池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春天到处都充满着莺声燕语。对于杜丽娘这样一个深闺少女,从小家教严格,甚至不被允许游览自己家花园,这次游园就显得尤其珍贵。所以,她早上醒来的时候被莺声唤醒,内心是充满喜悦的。
一个“乱”字将杜丽娘的心境写得特别传神。还没游园,就经感觉到一片眼花缭乱了。“人立小庭深院”这一句似乎很平常,可是“立”字用得好,它将杜丽娘的一个日常瞬间赋予了诗意,为读者展现了一位深闺女子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让读者想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无奈。
《牡丹亭》中很多曲辞,表面上是写景叙事,内在却传达出对人生、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例“【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丽娘在花园赏春见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春色却无人赏识,空留一片断井颓垣。杜丽娘用此景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无处寻觅的感叹。姹紫嫣红之后的断井颓垣,世间绚烂美好之事物,往往盛极而衰。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一句借用东晋诗人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的句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感叹春光绮丽,却是无人欣赏、永负苍天。
《牡丹亭》之所以动人还在于人物角色个性鲜明:杜丽娘的大家闺秀、饱受礼法禁锢却大胆追求个性解放,春香的机智、风趣、率直、活泼、反抗性,陈最良的迂腐麻木、因循守旧,杜宝的冷酷无情,柳梦梅的勇敢痴情,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物的唱词上。
例如:
"【三登乐】有路难投,禁得这乱离时候!走孤寒落叶知秋。”这段曲辞写柳梦梅为了杜丽娘,不顾危难,独自赴前线搭救岳父,历尽千辛万苦却心甘情愿。凸显出他“义重”的个性特征。
白先勇先生说
“昆曲是我们后院最美的牡丹花”
愿你我都能寻幽这片后花园
识得“牡丹”面
听懂“牡丹”意
并浇灌她常开、常盛
素材来源:香山街道文联整理(素材来源于俞玖林工作室、寸心书屋、重庆大剧院、引力播)
编辑:香香
审核:朱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