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白先勇台湾大学名誉博士創校93周年 |
分类: 白先勇 |
在台大的日子
暨獲頒台灣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後致詞原文
白先勇
我是1961年畢業的,那是六十年前了,回想起來,在台大念外文系的時候恐怕是我一生中最起勁、最有意義的一段日子,我跟一批同班同學,那時大家都是愛好文藝的青年,辦出了一本《現代文學》雜誌來。我們的老校長是傅斯年先生,他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也辦過一本《新潮》雜誌。我們那時不知天高地厚,也想效法「五四運動」替台灣文學創出一條新的道路出來。台大文學院本來文風就很盛,在我們前面的有余光中、林文月,但是我們班上有文才的同學特別多,像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郭松棻後來都各成一家,《現代文學》是一本窮得不能再窮的雜誌,我們給不出稿費,編、寫都自己來,騎了腳踏車到印刷廠送稿件也不覺得苦。就這樣拖拖拉拉辦了二十年。《現代文學》變成一個給年輕作家耕耘的文學平台,60、70年代培養了好多後來都獨當一面的作家,對台灣文學的發展確實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我很感謝台大母校的自由風氣,讓我們在台大外文系辦了一本追求理想的雜誌,我也希望文學院的學弟學妹們,把台大文學院的文風繼續下去。
大學期間辦雜誌影響文壇 白先勇獲贈台大名譽博士
【聯合報 2021-11-15】記者潘乃欣
作家白先勇獲贈台大榮譽博士。記者潘乃欣/攝影
台灣大學今天舉行93周年校慶,校長管中閔頒發名譽博士給文學家、《台北人》作者白先勇,以及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管中閔說,白先勇在文學創作領域成就斐然,並致力於崑曲創作與復興;蔡明介在全球半導體與IC設計領域的頂尖成就,驅動產業蛻變。
台大描述,白先勇就讀台大外文系期間,與大學同學共同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成為台灣6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文學雜誌,為當時許多作家的創作園地,引領現代主義文學風潮。他吸收西洋現代文學的寫作技巧,融合到中國傳統的表現方式之中,描寫新舊交替時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歷史興衰與人世滄桑感,為當代傑出的文學家,多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和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及舞台劇。白老師也積極投入崑曲的製作與復興,突破舊有框架,讓崑曲在得以重生再造。
白先勇致詞表示,感謝自己的母校給他那麼大的榮譽,他1961年大學畢業,想來已經畢業60年了。回想在台大那段日子中,過得最起勁、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在外文系的時,一班同學都是愛好文藝的青年,他們辦現代文學雜誌,「也不知天高地厚」就想效法當時的校長傅斯年作為五四運動領袖,希望替台灣創造一條新的道路來。
白先勇進一步分享,他們辦的雜誌「現代文學」窮得不能再窮,稿費給不出來,編、寫都是自己來,也自己騎腳踏車送到印刷廠。不過他們辦雜誌辦得非常起勁,發行量不大,但獲其他大學學生們的支持,像是李昂、瘂弦等人。他們都有理想,想為台灣走出一條路,如今已各成一家。
白先勇說,現代文學雜誌發行20年,提供一個平台,給作家耕耘的機會。他認為文學是一個民族最深刻的心靈的投射,也是傳統文化的最基礎。無論同學們學哪一個領域專長,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人類服務。為人類服務,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人,而文學是了解人最重要的一道窗。奠基於人文的科技,才有意義。
白先勇回顧,他就讀台大時文學院文風很盛,余光中、林文月等人都在其中。院內老師也給他很大啟發,像是夏濟安、臺靜農等人,對他有很大的鼓勵。
台大今天也頒贈傑出校友獎給10名校友,包括管理學院EMBA校友、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朱宗慶,以及葉文心、劉立方、張世富、郭聰田、米玉傑、朱樹勳、段行建、劉兆玄、劉國瑞。傑出校友除在校慶大會公開接受表揚外,將受邀擔任台大通識教育論壇「我的學思歷程」主講人,與學弟妹分享他的專業領域及奮鬥過程。
台大93年校慶 白先勇、蔡明介獲名譽博士
【自由時報 2021-11-15】記者吳柏軒
文學家白先勇(左)獲贈台灣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台大提供)
台灣大學今(15日)舉行創校93年校慶,並贈頒名譽博士榮譽,由文學家白先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獲得,也同步頒發10名傑出校友獎座;白先勇自陳幼時因肺病遭隔離獨處,培養出心靈敏感觀察,進而走向文學之道。
台大校長管中閔表示,白先勇文學創作成就斐然,也致力崑曲創作與復興;蔡明介在全球半導體與IC設計領域頂尖,驅動產業蛻變與永續,2人均為世人推崇,是師生楷模,致贈2人名譽博士學位,表彰其貢獻。
白先勇先透過影片,自陳6歲時因身染肺病,遭到隔離獨處,卻也因此培養出心靈敏感與觀察力,進而走向文學之道;上台致詞時更闡述,1961年從台大外文系畢業,在校時與同好創辦《現代文學》雜誌,20年出版給了年輕作家耕耘舞台,影響文學發展,感謝台大自由風氣,才能創辦一本追求理想的雜誌。
蔡明介也表示,幼時記憶是農村田園,中學遇上美蘇冷戰與太空競賽,啟發個人科學工程志向,台大畢業後投入IC業,後來赴美深造,認為白米滿足人類食物需求,電晶體則滿足人類精神需求,參與台灣半導體發展4、50年,一點一滴很實在,期許學子踏上自己選擇的道路,一路踏實,發揮長處。
台大也另外表揚10名傑出校友,包含知名打擊樂家朱宗慶、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等;今年也頒發「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鼓勵在校生,由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唐偉倫、政治學系林語萱及台大自閉星雨服務團等得獎。亦頒發優秀青年、傑出表現獎學金、傅鐘獎學金等,獎勵優秀品德及傑出表現者。
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右)致贈名譽博士學位給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左),表彰其成就與貢獻。(台大提供)
台灣大學今(15日)舉辦創校93年校慶,頒發名譽博士、傑出校友、學生特別貢獻獎與傅鐘獎學金等。(台大提供)
獲台大名譽博士白先勇憶現代文學20年
蔡明介勉後進別受限所學
【“中央社” 2021-11-15 】記者許秩維
台灣大學15日舉行93週年校慶大會,致贈名譽博士學位給知名作家白先勇(前),表彰其卓越成就與貢獻。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2021年11月15日
台灣大學今天舉行93週年校慶大會,致贈名譽博士學位給知名作家白先勇與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明介,表彰兩人的卓越成就與貢獻。
根據台大資料,白先勇與大學同學共同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是台灣6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文學雜誌;他也吸收西洋現代文學的寫作技巧,融合中國傳統的表現方式,是當代傑出的文學家,許多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並改編為影視作品,同時投入崑曲製作與復興,讓崑曲重生再造。
白先勇致詞時表示,在台大念外文系是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日子,當時不知天高地厚的他和大學同學想效法五四運動,替台灣文學創出新道路,因此共同創辦「現代文學」雜誌,雖然這是本窮得不能再窮的雜誌,給不出稿費,編寫都自己來,騎腳踏車到印刷廠送稿件也不覺得苦。
白先勇提到,「現代文學」雜誌就這樣辦了20年,成為給年輕作家耕耘的文學平台,培養許多後來獨當一面的作家,對台灣文學發展產生很大影響;感謝母校的自由風氣,讓他們在台大外文系辦了一本追求理想的雜誌,也希望學弟妹能將台大文學院的文風繼續下去。
由蔡明介擔任董事長的聯發科技,現為全球第4大IC設計公司,產品線涵蓋行動通訊、智慧家庭、網路與寬頻、物聯網等,也奠定台灣IC設計產業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台灣大學15日舉行創校93週年校慶暨表揚傑出校友大會,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明介(前)獲頒名譽博士學位證書並致詞。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2021年11月15日
蔡明介致詞時指出,他中學的記憶是美國蘇俄冷戰及太空競賽,因此啟發對科學與工程的志向,他畢業後第一個工作是在高雄加工區外商當測試工程師,產品就是計算器IC,後來也走上近50年的IC之路。
看到台灣從農業時代轉型到消費型工業,再到現在資訊科技及半導體產業的國際地位,加上兒時在農村幫忙種稻的經驗,蔡明介以米飯與電晶體對比,「白米滿足人類食物需求;電晶體滿足人類精神所需」,他對於參與其中感覺很實在,也有幸參與半導體與計算時代的盛會。
蔡明介勉勵學子,人生是不斷出現岔路的旅程,不管做什麼行業,都要秉持開放心胸持續學習,不要因所學科系,受限對新知識技能的吸收;未來是跨學科融合的時代,計算科技仍會扮演重要角色,能有這方面的基礎是好的開始;現在年輕人選擇更多元,只要努力探索,朝著能發揮自己長處,完成工作時有成就感的方向,應該就是對的。(編輯:管中維)
台灣大學15日舉行創校93週年校慶暨表揚傑出校友大會,校長管中閔(前右)頒發名譽博士學位證書給文學家白先勇(前左)。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2021年11月15日
台灣大學15日舉行創校93週年校慶暨表揚傑出校友大會,校長管中閔(前右)頒發名譽博士學位證書給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明介(前左)。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2021年11月15日
台大93週年校慶 白先勇、蔡明介獲頒名譽博士
【公視新聞網 2021-11-15】曹晏郡 張梓嘉
台大在今天舉行93週年校慶,校長管中閔指出,學校的努力方向是要實踐未來大學、推動永續發展,以及創校百年的籌備。同時宣示台大的碳中和目標,要在2028年達成碳中和50%、2048年達成碳中和。在校慶中也致贈名譽博士學位給文學家白先勇,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揚他們對整體社會的卓越貢獻和成就。
從台大校長管中閔手中接過證書,文學家白先勇就讀台大期間,和同學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更長期致力於文學創作、復興崑曲,成績斐然,獲頒台大名譽博士學位。
文學家白先勇說:「不知天高地厚,我們也想效法五四運動,要替台灣創出一條新的道路來。現在回想起來,現代文學是一本窮得不能再窮的雜誌,那時候辦得非常起勁。」
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筆耕數十年,留下許多經典著作。而像白先勇一樣獲頒名譽博士學位的,還有在半導體、IC產業取得頂尖成就的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認為,「白米滿足人類的食物需求,電晶體滿足人類的精神所需。對我,就好像是走過的路,一點一滴連接的一種結果的呈現,自己選擇並勇敢走過的路,最踏實。」
台大校長管中閔說:「永續發展如今已成為全球的核心價值,2028年達成碳中和50%,2048年達成全面碳中和,未來大學與永續發展都關乎台大的未來,也是我們為百歲校慶所做的準備。」
台灣大學舉行創校93年校慶,會中頒贈名譽博士和傑出校友等獎項之外,校長管中閔也指出,接下來的目標要朝向實踐未來大學、推動永續發展,還有創校百年的籌備等方向努力。希望做好大學轉型和校園永續,展望更好的未來。
白先勇、蔡明介 獲台大名譽博士
【聯合報 2021-11-16】記者潘乃欣
台大昨舉行九十三周年校慶,頒名譽博士給作家白先勇及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校長管中閔指出,白先勇在文學創作領域成就斐然,並致力於崑曲創作與復興;蔡明介在全球半導體與IC設計領域的成就,驅動產業蛻變。
白先勇分享,就讀台大外文系做得最起勁、最有意義的事,就是當時一班同學都是愛好文藝的青年,不知天高地厚辦「現代文學」雜誌,想效法當時校長傅斯年作為五四運動領袖,替台灣創造一條新的道路來。
白先勇提到,我國注重科技發展,其實科技最終服務人類,人文才是根本。美國是科技強國,大學校園談「西方文明」,從頭講起,一直講到現代,美國學生對自己文化都有基本認識。我國當代大學生文化認同破碎,他鼓勵當代大學生讀文學經典,尤其必讀「紅樓夢」,因為此書紀錄豐富的中國文化傳統。
畢業剛滿五十年的蔡明介說,小時候在農村幫忙種稻,如今投身IC產業。他認為白米滿足人類的食物需求,電晶體滿足人類的精神所需。他也說,人生是不斷出現岔路的旅程,不管做什麼行業,都要秉持開放的心胸。人們常覺得,自己沒選擇的路,風景更美,但走自己選擇的路,更踏實。
台大二二八年滿百歲,管中閔參選校長時提出「二二八未來大學」政見,盼為百年校慶打根基。他首度評論自己政見執行成果,直說「非常滿意」,師生團隊不只討論出未來大學白皮書,也已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