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朗教授“照亮”美的人生    解读“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2011-03-25 15:13:39)
标签:

昆曲传承

2011

北京大学

叶朗

分类: 昆曲传承

    3月24日晚,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活动之一的《经典昆曲欣赏》迎来了第五讲,由我校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艺术学院荣誉院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教授带来的《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课程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汤显祖《牡丹亭》的意蕴;二、从汤显祖《牡丹亭》到曹雪芹的《红楼梦》;三、从汤显祖《牡丹亭》到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叶朗教授指出,汤显祖《牡丹亭》的意象是中国美学核心的概念。他针对“意象”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叶教授引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有关诗的讨论,划分了意象和意(诗与志)、诗与史的界限。并强调,艺术需要直接的感受,号召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尽量多看原著。叶朗教授告诉同学们,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经过人不断体验和阐释,它的意蕴、它的美也就不断有新的方面或者更深的层面被揭示、被照亮,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作品的意蕴、艺术作品的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的显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生成的过程。

    谈到“从汤显祖的《牡丹亭》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叶教授认为不仅《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是以“情”之一字为主题的,二者一脉相承。都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寻找有情之天下,寻找美的人生”。

    叶朗教授分析了青春版《牡丹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一是昆曲找到了自己的基本观众;二是传承艺术经典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三是我们要努力去发现传统文化中美的东西,去“照亮”;四是青春版《牡丹亭》较成功地处理了古代与现代的关系。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是2009年7月由我校周其凤校长,我校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朗教授,当代著名作家、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总制作人白先勇,原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莫卫斌总经理共同发起的,从“学研”“新知”“推鉴”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在我校开设昆曲公选课,举办昆曲文化周,优秀昆曲项目展演、排演校园版《牡丹亭》、推动数字昆曲工程等,保护昆曲文化、培育昆曲传承新生血液,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