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昆曲欣赏》课程系列报道之三
叶朗教授谈“情”说“美”
解读“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在3月25日春意融融的夜晚,《经典昆曲欣赏》课程迎来了它的第三讲——《属于我们的牡丹亭》,由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教授主讲,从中国美学说起这个,属于当代大学生的《牡丹亭》。
课程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汤显祖《牡丹亭》的意象世界;二、从汤显祖《牡丹亭》到曹雪芹的《红楼梦》;三、从汤显祖《牡丹亭》到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叶朗教授指出,汤显祖《牡丹亭》的意象是中国美学核心的概念。他先针对“意象”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叶教授引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有关诗的讨论,划分了意象和意(诗与志)、诗与史的界限,并强调王夫之认为,“艺术作品在社会上为什么有特殊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艺术意蕴的宽泛性、多义性,某种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美感和丰富性。”而中华文化的瑰宝《牡丹亭》正是具有这样的无限性和丰富性,叶教授说,“艺术作品的人必须有欣赏者的阅读、感受、领域、体验,才能显示出来,这种显示是一种生成;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经过人不断体验和阐释,它的意蕴、它的美也就不断有新的方面或者更深的层面被揭示、被照亮,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作品的意蕴、艺术作品的美是一个
永无止境的、历史的显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生成的过程。不是一个现成的东西白在那个地方,一百不变,它不断被照亮,不断有新的层次被照亮,这是美学一个很重要的原理。”
谈到“从汤显祖的《牡丹亭》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叶教授认为不仅《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是以“情”之一字为主题的,二者一脉相承。“汤显祖在历史上有着伟大的作用,他影响了曹雪芹,影响了《红楼梦》,我们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而这部文学作品的作者曹雪芹,从思想、美学讲,受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汤显祖,”
关于
“从汤显祖的《牡丹亭》到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叶老师对白先勇老师将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做法很肯定,认为以此为传承古典艺术的不二法门。他鼓励古典文化在今时今日的创新,因为只有适合当代观众的,才是能延续的艺术。他倡导学生们以传承文化经典为大学之己任,以大学生为昆曲的第一观众,他呼吁我们去照亮中国文化中美的东西。
最后,叶教授说道,“白先勇先生的《牡丹亭》,到现在来说,比较好地处理了古典和现代的关系,把汤显祖那个时候观众认为很美的东西,到了现在21世纪的北大大讲堂演出,北大大学生依然认为它美得让人窒息,很成功,这个成功是伟大创造的成功,是一个再创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白先勇先生所
做的青春版《牡丹亭》是‘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