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其雅哉——记白先勇“昆曲抒情诗化的美学”一课

(2010-03-26 17:12:54)
标签:

昆曲传承

2010

北京大学

听后感

分类: 昆曲传承
 何其雅哉——记白先勇“昆曲抒情诗化的美学”一课



    与往常一样,白先勇老师的课堂上总是挤满了人,无论是选课的同学还是旁听的同学,总是在上课前半小时就将教室挤得水泄不通,不仅有很多同学从别的教室搬来椅子,有很多同学毫不在意的席地而坐,更多的是一连站着听了两小时课的同学,称它为北大最火爆的选修课,名副其实。

    白先勇老师的第二课是以“昆曲抒情诗化的美学”为题的,但在上课之初,白老师却先对上一节课的疑问之处做了总结,他着重指出,无论是青春版《牡丹亭》还是《玉簪记》,他制作昆曲的最高原则,始终是“尊重但不因循古典,利用但不滥用现代”。他坚信,具有内在精魄的昆曲,是一种雅艺术。而艺术,一旦达到一定境界,自然就会吸引观众。他所要做的,不过是让古典意蕴深厚的昆曲,能够在现代化表演方式的烘托下展现出更美更动人的姿态。就好像同样的青铜器,不同的展览环境下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白老师做昆曲,便是要让昆曲剥离锈迹斑驳的外衣,在现代的舞台上显现出历史赋予她的窈窕身影。

    在具体诠释何谓“昆曲抒情诗化的美学”的过程中,白老师将昆曲作为一种戏曲与西方的戏剧做了具体区分,不同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这样以冲突为主体引人入胜的戏剧,昆曲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虚拟的,写意的,抒情的,诗化的艺术。它美在何处?仅从文学角度上来看,昆曲便有多处可圈可点,好比它的本子文学价值很高,无论是《牡丹亭》《长生殿》或是《桃花扇》,无一不是文学大观园中的瑰宝,好比它的每只曲、每个曲牌,都有着诗情画意,最是感人。综合这些特点,白老师给昆曲下了一个定义——“何谓昆曲?昆曲就是将中国的抒情诗以歌以舞的形式表现在舞台上,是将平面的诗境立体化。”
    针对如何将虚拟的诗情实化的难题,白老师介绍了他自己所采用的独特方法,也就是将每折戏的虚实程度量化后体现在表格里,一目了然,让虚实渐变过渡的益发自然与柔和。在青春版《牡丹亭》里,从来没有全虚全实,从来没有虚实对立,而是虚实对话的和谐状态。
    之后,白老师以《寻梦》一折戏为例,化戏中情为我们的心中情。他说:“牡丹亭的情不是寻常情,而是形而上的理想化的一种情意,是自心灵深处幻化出的一片境界”。听白老师逐字逐句赏析《寻梦》的语言,听他描绘戏中的场景,把杜丽娘的一颦一笑以及其中的深意都刻画出来,叫在场的同学们都深深的陶醉在其中。

    再然后,白老师与张继青老师就“昆曲抒情诗化的美学”这一题目进行了对话,最令我感到触动的是张老师说“艺术要的是一份严谨,一举一动都容不得一丝走样”,听她说自己早年师从“传”字辈大师的经历,着实令人对那段岁月心怀向往,那该有多美。
作为昆曲界泰斗,张老师可不仅限于“说”,她更是拿出看家本事,现场表演了一个又一个片段,尤其是《皂罗袍》,赢得满堂喝彩,看着老艺术家幸福满意的神情,叫人敬佩却又感动。

    最后,沈丰英老师又一次出现在北大的讲台上,又一次惊艳全场,又一次为我们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演出。《寻梦》一折,杜丽娘没能寻到她的梦,却让我们寻到了遗失的青春梦。

    这一课,这一刻,何其美哉?何其雅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