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走进校园——2009年台湾之旅
(2009-06-04 11:48:56)
标签:
昆曲玉簪记牡丹亭烂柯山何鸿毅台湾文化 |
分类: 昆曲传承 |
2004年我们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宗旨之一就是希望借着一出经典大戏,培养出青年观众对
昆曲的兴趣,于是大、中学生便成为我们的主要对象了。表演艺术没有年轻观众,不可能继续
其生命活力,而以昆曲艺术成就之高,却也最适合作为大、中学生美育的典范。
2004年以来,校园巡演成为我们重要行程,遍及两岸三地,远至美国西岸。在中国大陆,我
们曾经在北大、北师大、南开、浙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二十多所名校演出,
场场爆满,学生观众十万以上,这些青年学子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第一次接触昆曲,其中为数
不少从此爱上这项精美绝伦的表演艺术。这几年由于青春版《牡丹亭》校园巡演成功,基本上
改变了中国大陆高校学生对昆曲的认知与态度,现在校园中观赏昆曲已经成为一时风尚。北大
学生看完青春版《牡丹亭》在网上宣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青春版《牡丹
亭》的,一种是没有看过的。"
在香港,我们也培养了大批大、中学生观众。青春版《牡丹亭》在香港两度演出,受到年轻观
众热烈反响。2008年我们在香港举行了历年来规模最大一次校园昆曲表演。在理工大学连演
六天,开放给全港大、中学生。有的学生观众连看六场。
在台湾,看昆曲早有传统,我曾说过:“大陆有一流演员,台湾有一流观众。"欣赏昆曲,
台湾的内行观众最多。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世界首演,亦曾吸引为数甚众的青年
观众,但2009年五月这次在台湾推出的“昆曲走进校园"活动有几项特点为前所无:场次众
多,从北到南共演十一场:五月十六至十八日在台北政治大学开锣,演三天传统昆曲,《西厢
记》、《烂柯山》、《长生殿》。五月二十八至三十日在台南成功大学演出的《西厢记》、
《烂柯山》、新版《玉簪记》都是免费开放索票。
五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日在国家戏剧院演出四场新版《玉簪记》。这是这次活动中的重头戏,也属于“昆剧走进校园"的一项节目,因此每天有七百张一百元的学生票,让台湾的青年学子都有机会进到国家戏剧院去欣赏昆曲。五月二十六日台积心筑艺术季在新竹市演艺厅演出的新版《玉簪记》也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优惠票。
新版《玉簪记》是我们在2008年制作的新戏,也是我们探索昆曲美学的一项新尝试。这出戏也会到新竹市演艺厅及台南成功大学上演,让中南部的学生也能观赏到我们的新制作。
昆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
艺术成就是属于世界级的。这些年我们推广昆曲最大的成果是让两岸三地数以万众的青年学子
在接触昆曲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之美,因此有重新亲近我们自己传统的可能。
这些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两岸三地的校园巡演不辍,最大的助力来自「何鸿毅家族基金」。
「基金」的宗旨之一是向青年人推广教育及文化,因此对我们的「昆曲走进校园」运动,支持
不惜余力。在此我们特别要向「何鸿毅家族基金」致最深谢意。同时也要感激其它许多曾经支
持过我们的企业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