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们的绝活都亮出来
青春版《牡丹亭》今年九月十五至十七日在美国西岸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登台,这是美国首演,又是头一遭出国面向世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首演以来,在两岸四地已演出七十五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反应热烈。但在美西演出,绝大多数的美国观众对昆曲并无概念,三天九小时的大戏,容易令人却步。柏克莱的戏院Zellerbach
Hall有两千座位,三天六千张票全卖出去并非易事,何况柏克莱地灵人杰,是美国文艺思潮的尖端地带,卧虎藏龙不少。
青春版《牡丹亭》在柏克莱首演,是对这出戏的美学一大考验,是对昆曲这门艺术是否真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临场鉴定,尤其是这项有五百年悠久历史,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古老剧种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舞台上,真能大放异彩,令西方观众惊艳佩服吗?在首演前,我向演员们精神喊话:这是你们最严格的一次考验,一定要争气,把你们的绝活儿都亮出来。
柏克莱加大的演艺中心(Cal
performances)十分重视此次首演,作为整年艺术节的开锣戏,演前安排了一连串的昆曲讲座,教育观众,演出同时并由加大著名的“中国研究中心”召开国际昆曲研讨会,中国、台湾以及世界昆曲戏剧专家会聚一堂,案头场上同步进行,这是美国大学规模最大的一次昆曲学术会议。加大的音乐系连同东亚语文系为此还开了一门昆曲研究课程,由李林德教授主讲,选课学生竟达六、七十人。这又是美国大学的创举。
水袖翻飞 如痴如醉

演期逼近,头一场两千张票一售而空,第一场演完,大家开始抢票,第二、三场还剩下少数的票一下子也抢光了。Zellerbach
Hall戏院虽大,但人气十足。
观众三分之二是华人,三分之一是非华裔的美国人,约有六、七百。美国观众多为学术界、音乐界、戏剧界的文化人以及加大师生,许多都是湾区(Bay
Area)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学者。例如加大以英译汤显祖全本《牡丹亭》著名的白之教授、史丹福大学戏剧系主任麦克·伦斯都去观剧。笛音扬起,两千观众一下子便被引进了四百年前玉茗堂前那座绮梦连绵的牡丹亭中,三个钟头下来,台上水袖翻飞,台下如痴如醉,笑声掌声没有断过。剧终谢幕,观众全体起立喝彩十多分钟,是为演员的精湛表演,是为汤显祖《牡丹亭》的情深、情至,最后,是美国观众对中国昆曲艺术的至高礼敬。第二、第三天,戏愈演愈热,最后《圆驾》结束,观众掌声雷动,一片欢呼,久久不肯散场。
柏克莱首演后,剧组移师南下,到加大尔湾校区(UC
Irvine)、洛杉矶校区(UCLA)以及最后到圣芭芭拉校区(UCSB)巡演,每到一处,柏克莱谢幕的热烈景观又重现一次,十二场,每场满座。圣芭芭拉(Santa
Barbara)演出,在城中心一座精致古雅的戏院(Lobero),座位只有五百多,可是音效特佳,座椅舒适,倒真是看昆曲的好所在。圣芭芭拉的观众有七成是非华裔的美国人,而且多是圣芭芭拉歌剧院、西部音乐学院的成员及加大师生,欣赏水准颇高。因为事前宣传声势浩大,圣芭芭拉市长Marty
Blum宣布演出周为“牡丹亭周”,市中心街道挂满了《牡丹亭》剧照旗幡,牡丹亭三个字全城飞扬,观众尚未进场,已经兴奋起来了。
青春版《牡丹亭》在圣芭芭拉的大结局(Grand
Finale)令人难忘。有一位老观众说,她在Lobero看了五十年的戏,没有看过像这次这样,观众起立喝彩长达如此之久。
白先勇:《牡丹亭》西游记 (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