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棚博客
一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956
  • 关注人气:212,4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亿市场规模,产业链将受益!

(2022-08-27 20:46:26)
标签:

氢能源

新能源


万亿市场规模,产业链将受益!


近日,工信部支持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


从政策面来看,国家大力支持氢能产业,积极鼓励各省市发布氢能规划。


7月以来,地方氢能相关政策不断发布,以广东和北京政策为代表,广东政策细化了未来三年加快示范城市群建设的规划,在制氢和车辆补贴限制方面都有所突破。北京政策则在多领域明确了地方补贴的标准和细则,有助于全方位推动氢能产业链的研发和产业化。此外,发布地方政策的区域中,广东、山东、浙江三地规划2025年推广氢能车目标合计2.46万辆。北京、上海等地也在氢能车辆场景推广方面有推进。氢能应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拓展。


周五盘中,氢能源再获上海发改委发文支持,在连续消息刺激下板块早盘十余股涨停,氢能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上海市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出,加快推动光伏制氢的示范应用。利用临港新片区标准化厂房集聚的资源优势,探索光伏发电-制氢-热电联供的综合试点应用。积极培育“光伏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形成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体系。


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制氢示范应用。将绿氢制备作为未来海上风电项目多功能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结合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和区域制氢发展需求,探索海上风电绿氢制备示范应用。鼓励临港新片区氢能企业与相关能源企业合作,参与海上风电项目制氢等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及工程建设。


国内氢能发展空间巨大,发展潜力充足。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 年至 2025 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 1 万亿元,2026 年至 2035年产值达到 5 万亿元,预计到 2050 年氢能将占能源份额 10%。此外,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 2050年,氢能将创造 3000 万个工作岗位,减少 60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 2.5 万亿美元产值,在全球能源中所占比重有望达到 18%。机构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对整个氢能产业价值链的总投资估计为 5000 亿美元,低碳氢产能将超过 1000 万吨。


在万亿市场规模前景下,氢能源产业链无疑潜力巨大。

氢能作为具有成型的技术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的清洁能源,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都会是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随着用氢需求的扩大,更加经济高效的集中式制氢管输、高度集成的制氢加氢站、液氢等多种储运路径并行的方案将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从氢能产业链重点环节进行投资布局:

产业链上游,可再生能源制氢、尤其是PEM 制氢空间大,也是各地规划和企业发展的重点发展内容;

中游储运环节关注储氢瓶、长管运输环节;

下游应用层面关注具备核心技术能力的燃料电池电堆以及零部件、关键材料环节。


8月28日(本周日)《赢家财富生产线》,大赢家老师还将继续为大家分享后市投资机会。


公众号中搜索“宏塾财经”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后点击公众号底栏的【最新课程】,即可立即购买进行观看视频

扫码关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oZOAufoDXEzveBZfhiarfnRwLb5KbOlTpdQqNUicFG0ChmWQEVB8X3TFSdyR2B5cw8HISqfJulrl89ZcYa4uUQ/640?wx_fmt=jpeg

温馨提示:

本文中所涉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为个人交易思路的一些简要总结供棚友们参考,不作为交易建议,照此操作,风险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