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股大趋势的两大风向标

(2013-01-30 19:48:54)
标签:

股票

      A股大趋势的两大风向标

A股市场上,最先超前于大盘见底启稳的板块应该是房地产板块,而房地产板块中的四大金刚是A故市场大趋势的一大风向标。

关于房地产板块的四大金刚,大赢 家老师在2013120日第一期讲座中已经剖析的非常明晰,而就在上周六即126日大赢家老师又在其博文中阐明房地产板块将是重点关注的板块后,本周二的今天,大赢家老师浓墨重彩剖析的四大金刚之一600383金地集团,该股竟拖动了44亿股流通股本亦即合三百亿流通市值封住涨停板,这个现象再次佐证了大赢家老师的基本分析的精妙之处。

其实,看看地产板块这四大金刚,它们不但基本面上有着独特亮点,而且技术面上也是可圈可点精彩异常,其最大的精彩处体现在股价与年倍线在大周期循环过程中的互动现象,这种互动现象中的重要节点,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借鉴和参考,也就是一年线50周均线和两年线100周均线的金叉与股价的互动共振,请看(股价前复权):

600048保利地产:20111125日那一周,该股形成50周均线和100周均线金叉,金叉前后股价紧贴金叉区域上下震荡构筑大底,随后依托均线支持走出了大行情。

000024招商地产:2012217日那一周,该股形成50周均线和100周均线金叉,金叉前后股价依托均线震荡盘升走出一轮行情,随后尽管大跌宕,但已经确定向上大趋势

000002深万科A20121012日那一周,该股形成50周均线和100周均线金叉,金叉前后股价围绕金叉区域上下震荡构筑大底,随后依托均线支持走出了大行情。

600383金地集团:20121221日那一周和28日那一周,该股50周均线与100周均线接近金叉之际,股价依托均线短暂剧震完成局部洗盘,随后走出逐阶上攻的行情。

从四大金刚股价与一年线两年线金叉共振现象看,有三点借鉴:

第一点:四大金刚是凡形成了50周均线与100周均线金叉局部区域,往往都是重要的中长线战略性建仓机遇期。地产板块可效仿这个技术现象并结合着基本面来选择中长线价值股,将会事半功倍。

第二点:四大金刚历经一年多才完成了逐个形成50周均线与100周均线金叉,说明即使是同板块中的个股的大机会,也绝不会同时产生,这就为我们后知后觉者战略性投资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考。

第三点:越是后来的50周均线与100周均线金叉,所提供的局部短中线乃至长线的机会,越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买入就涨的效应,因为目前已经是好股票被人抢着买了,这叫“资金推动+成本支持”。

目前,房地产板块有诸多股票形成了50周均线与100周均线金叉或相关其它年倍线金叉的技术支撑现象,在2013120日做客《东方世家》投资讲座中,一棚用了大篇幅专论来阐明这个技术现象的巨大意义,同时,也从十大板块的角度予以举例来剖析阐释,在此,一棚将自己的“年倍线”技术理论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发扬光大,一棚认为这个讲座专论非常值得借鉴参考。

除了房地产板块之外,一棚还阐明了券商板块中的年倍线技术现象,这与房地产板块中的年倍线技术现象,有同有异,其中,一棚谈到的券商板块中的几只具备经典技术形态的股票,也都表现较好。

总体而言,因为A股市场大趋势两大风向标的地产和券商的示范效应,后市会不断涌现年倍线“均线托”技术形态的潜力股,那么,从“均线托”到“一点通”,就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广泛的多多良机,其中,能够在具有独特亮点的潜力股的“均线托”区域挖掘其长线价值是根本之道,而能够运用少量资金玩一玩“一点通”短炒机会也就算是小赌怡情吧。朋友们尤其是像一棚这样的后知后觉者,不要在后市的仍然非常可观的行情中糟蹋了大机会,春节红包要抓住,切记。

总体而言,目前真正支持大盘上涨的两大动力,大赢家老师在120日讲座中和此前此后博文中都已剖析的很明晰,大家不妨多加借鉴,关于值得关注的板块与个股,敬请关注大赢家老师120日讲座和近日大赢家博客中刚刚更新的博文。

上述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照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自负。

注:大赢家老师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博客,他的博客名字叫“赢家财智”,大赢家老师在其博客中以他独特的视角阐释了他的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智慧希望朋友们多多借鉴参考大赢家老师的前瞻性的牛股思维,很好的予以借鉴之,就有望成为轻松赢家。大赢家老师的博文是需要反复多读一读的,那好,大家就快去看看他的新博文吧!  

赢家财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98031181

上述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照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