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底部最敏感时刻来到了

(2012-08-18 07:34:20)
标签:

股票

                    底部最敏感时刻来到了

从大盘、深成指、沪深三百指数这三大指数的日K线上看,已经是逼近探明底部最后阶段最紧张时刻了,因为它们都已经呈现了日K线MACD底背离的特征(大盘尚未出现),还有等一等下周最后一刻怎样形成底部。我们依据A股大盘以及各大指数的情况看,感觉下周就将进入底部确认的最后时刻,依据主要是从空间定位和时间定位上综合看的:

(一)大盘底部空间定位:2018点跌破是大底。

关于底部空间定位,下周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2100点形成双底,引发一波中线反弹,反弹持续一个多月然后见顶回落,回落到四季度跌破2018点探明长线大底。另一种情况是下周直接向下跌破2018点构成大底,但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的概率在降低。到下周三四从盘面上已经能够看清楚究,竟是在2100点构筑中线小双底还是跌破2018点构筑长线大底。

我们现在要做大盘双底准备,同时必须有两手准备,最根本的需要牢记2018点跌破后的长线大底。

关于为什么必须大盘跌破2018点才能见大底,这就像201072日大盘跌破2320点在2319点见底时一样的原理。那时前后,一棚将那个时候大盘底部2320点的空间定位已充分阐述过,就是“踩破顶底构筑底部”,那时从周K线上看,所谓要踩破的顶部就是20092月顶部区域的周K线最高收盘价即2320点,所谓要踩破的底部就是2009428日中继底最低点即2372点,于是,在201072日大盘跌破这两个重要点位后,就在2319点蜻蜓点水般的崛地而起探明了底部。

而今,一棚坚定看到2018点不破不立和一破就立的那个底部,也同样是依照“踩破顶底构筑底部”的原理来推断的,那么,后市即将要探明的底部也同样“踩破顶底构筑底部”,它所谓要踩破的顶部就是200812月顶部区域的周K线最高收盘价即2018点,所谓要踩破的底部就是200933日中继底最低点即2037点。

这样来看,那就意味着大盘将连续跌破2037点和2018点,然后才会猝然见底,当然,不出意外的话,不会低于2018点太多就会确认底部。

(二)大盘底部时间定位:两周内将确认底部。

1)深成指10K线:

深成指10K线截止到本周五恰好是这一根10K线收官,那么,其这一根10K线显示WRRSI两大指标(清风老师的独门武器)呈现了双触底态势,尤其是WR是第二次触底形态,这就预示着从下周开始的10个交易日内将确认底部掘底反击。依据历史规律看,往往在下一根10K线的第一周内即可成底,所以,下周确认底部概率高,即便延迟一下也不会超出下下周确认底部了。

2)大盘的10K线:

大盘的10K线截止到下周三恰好是这一根10K线收官,大盘的10K线图显示目前是MACD在底背离状态下的死叉后的第四根10K线,等到下周四开始即 82395之间的10个交易日内,也就会是大盘MACD在底背离状态下的死叉后的第五根10K线,历史规律看这第五根10K线就是见底时段。

诸如20031118日收官的那一根10K线,确认了底部1307点,那就是大盘MACD在底背离状态下的死叉后的第五根10K线,在这一根10K线中是在1113日确认的底部。

诸如2003115日收官的那一根10K线,确认了底部1311点,那就是大盘MACD在底背离状态下的死叉后的第五根10K线,在这一根10K线中是在16日确认的底部。

诸如1996130日收官的那一根10K线,确认了底部1311点,那就是大盘MACD在底背离状态下的死叉后的第五根10K线,在这一根10K线中是在119日确认的底部。

历史上大盘仅仅有这么三次是在10K线的MACD底背离状态下形成的底部,也都是在MACD死叉后第五根10K线确认了底部,并且,还是以这第五根10K线中前五天见底概率高,这样推断,并结合相关其它技术线索推断,下周末段就可能确认底部。最迟下下周就可看清楚底部了,确认底部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

总之,目前大盘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已经是距离底部确认仅仅一步之遥了,但是,即便是半步之距也要审慎应对之,必须静忍待机直至到了低险厚利的机会送到面前,才要出奇制胜重拳出击!

826,一棚和大赢家老师将联袂做客《东方世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大赢家老师将与时俱进推出极具参考价值的投资策略,欢迎参与。详见:

http://www.oagchina.com/Act_detail.asp?id=201208081104067548

上述观点仅供参考,照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