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一月见证大底之感言!

(2011-11-19 14:46:03)
标签:

股票

    十一月见证大底之感言!

大盘从 4183067点见大顶跌落至今半年有余,最低下跌了760点,尽管大盘总体下跌幅度并不巨,并且经常涌动各类板块牛股,但更多的股票却大幅走低乃至腰斩。

这半年多来“赢家财富生产线”与最坚实的支持者朋友们躲过了诸多风险闪击过诸多牛股,总体达成了少亏多赢,更有许多朋友赢得了非常丰厚的利润,这是让人欣慰的。

及至大盘果如一棚预期来到2319点筑底时,真的在演绎着一棚定断的“复合式三重大底”最后精彩时,反而更多的朋友迷茫了,这也反证了最后最精彩的大底机会不远矣!

回想3067点到2307点一路走过来的苦辣酸甜的心路历程,一棚在略感遗憾的一些不足之余,更多的是倍感欣慰,我们得到了熊市的洗礼、历练、提升,并有幸等到大底将至。

一棚以独创的年倍线为朋友们提供参考,并提出 2319点不破不立的三重大底”观点,为朋友们避险趋利抛砖引玉,此后,更殷切期望能与朋友们共同把握第三次底部的良机!

究竟后市如何?人心惶惶!这让一棚想起20075.307.20的跌宕,那时一棚所有的朋友都惶然,唯独一棚透彻地看到后市大行情的曙光,于是,一棚最终坚持了正确观点。

目前也是这样,11242307点启动第二个底部后,一棚很多的朋友都开始乐观,唯独一棚骨子里警觉,及至本周大盘猝然回杀,大多数朋友又归于惶然,一棚心中雪亮!

大盘总体是在按照一棚猜想的节律和步骤运行着,尤其是第三次探底的动作可谓最为经典,经典到几乎所有人都惶然迷蒙了,乐观者也都瞬间反转了观点而悲观,来的正好!

此时,面对着十一月下旬第三次探底最妙的底部良机,一棚又想到1030日那一次讲座,那次讲座的精髓就是论证十一月大盘第三次探底和底部时空,现在看来仍有价值!

在此,一棚不妨将明天讲座中的开篇导言摘录如下:

上期导言之回顾:本周(也就是指930日讲座时的那一周)大盘拉出一年来周涨幅最大的一根周阳线,周涨6.74%,小于20101015日那周8.49%涨幅。十月底无论是从基本面还是到技术面看,似乎都像是在说2307点确定无疑的就是局部的底部最低点了,一个交易日之后进入十一月份,人们普遍感觉大盘没理由不展开震荡上攻行情,进入十一月份似乎找不到立即让大盘再跌下来考验2319点的依据,十月份小双底形态让人理解为支持十一月份的一轮上攻行情。在周边股市纷纷大涨影响下,在基本面纷纷利好刺激和双底态势下,大盘的几条均线无声的展露着截然不同的一个信号(第三次探底?)?

点评:技术没有骗人,让我们骗自己的是内在思维和外在消息。技术无声的语言确实在提示第三次底部机会将至!

本期导言之前瞻:在上期一棚提出大盘十一月份第三次探底的可能性和技术性依据,但这些理性的认识却都被基本面消息面和大多数人相对乐观的预期给冲淡。当本周大盘(意指1118日这周)在内外不利消息打压下快速回落时,我们应该冷静的意识到大盘第三次探底果真来临,无非滞后半步,技术的力量让我们确信第三次探底已临,并且第三次探底的时空定位也值参考。

点评:当一个低点2319点被连续再三考验时,到底该相信谁?!一棚的感悟是透过多重消息面相信直观技术面。

两期得失之借鉴: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大盘的每次底部或顶部阶段的消息和原因都不相同,但每次底部和顶部的技术规律特点却大同小异,也就是说很难找到两次不同的底部之相似雷同的基本面,却很容易找到两次不同的底部之相似雷同的技术面,这是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表象分野也是本质区别,更是我们在运用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等方法时必须深刻思考的。技术是应该超脱于基本面和消息面的,但技术又是反映基本面和消息面的,技术不应该与基本面和消息面割裂,但技术也不应该成为基本面和消息面的附庸。技术的力量就在于它既被动滞后的反应基本面消息面,但同时又超前能动的预示后市趋向,技术归根结底是吃准类似人的个性特点的股性指特点,为实战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实战中来,那么,明天1120日的讲座,无非也就是要搞明白十一月大盘会不会给出第三次底部机会,这个底部机会是否能够引发后市大行情?后市如果能起行情,潜力板块和牛股又将是哪些?又该怎样稳准把握近在眼前的大底机遇中的牛股机会?

1120“赢家财富生产线”投资讲座,就是极有针对性的要讲清上述这些问题!那么,有胆有识有缘有福的朋友,良机莫失,1120大家北京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