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盘死亡模式下的实战策略!

(2010-04-19 15:56:59)
标签:

股票

             大盘死亡模式下的实战策略!

(一)一棚论市

一棚周一前博文综合观点:

本周大盘要关注3050点,此外,还须关注一道生死线——另一个重要的多空战术要点:深综指的1178点。那么,当今天周一上午大盘已经跌破3050点,而深综指尚未触及1178点的背离矛盾时刻,还需冷静谨慎细查板块各股。当大盘跌破了3050点后,预示着超级大盘股群体进入生死一线的危机时刻,尤其是601398工商银行向下破位的一跌,预示着主力在运用股指期货对冲赚钱——开空期指做空大盘。当深综指尚未触及1178点时,预示着局部的部分个股的活跃显强,仍是抵抗性异动,深综指不跌到1178点,局部风险或难以竭尽,还需静观其变和静忍待机。尤其是两大各具代表性的指数出现背离矛盾的关键时刻,主要还看下午大盘具体走势而定。

那么,当周一收盘后再看上证综指(大盘)和深圳综指的走势,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大盘由此已经进入了死亡运行模式!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类似目前态势下的大盘,一旦以长阴跌破50周均线(年线),较大概率的就将步入中期的抵抗下跌态势,而每次下降一个台阶后,都有可能遭遇抵抗式反弹。这种态势从1996年以来的几次经历显示,大盘首次较强烈度的反弹或反转,就有可能是在大盘长阴下破50周均线后的第十周至第十五周内:

119951124日那一周,大盘跌破50周均线,随后下跌到第十周见周阳线,并由此启稳构筑大底。

219981127日那一周,大盘跌破50周均线,随后下跌到第十二周见周阳线,并由此启稳强烈反弹。

32001727日那一周,大盘跌破50周均线,随后下跌到第十三周见周阳线,并由此启稳强烈反弹。

42004611日那一周,大盘跌破50周均线,随后下跌到第十五周见周阳线,并由此启稳强烈反弹。

5200821日那一周,大盘跌破50周均线,随后下跌到第十三周见周阳线,并由此启稳强烈反弹。

    目前大盘态势,与之2008年的情形,形态和级别尽管大不相同,但运行模式有一点类似,那就是有可能在跌到100周均线区域的十周以后,引发较强的反弹,但过程中却又有几大板块将会逆势走强异常活跃,这就是今后较长时间内,在大盘可能运行死亡模式过程中,我们的实战操盘所要关注的重点,也就是大赢家先生所提示的几大板块的强势活跃品种。

    由此观之,明天周二大盘或将基本进入死亡模式了,而实战操盘,那就是不要理会大盘怎样的去奔赴死亡地带,我自巍然不动的予以波段滚打相关的几个板块的强势潜力股。

我们不妨循着大赢家先生选股眼光,来把握自己看好的潜力股。

上述分析仅供参考,照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自负!

二、大赢家谈股

大赢家先生结合其320日在《东方世家讲坛》讲座内容,并以与时具进的战略眼光,提出虎年股市后续的中长线潜力板块:

1)国家战略资源板块:

2)人民币升值受益板块:

3)美元指数撬动板块:

4)低碳经济板块:

5)创新科技板块:

6)区域经济板块:

如能循着这个总体线路去分门别类,然后就不难从中选找出各个板块中的牛股品种,也就是领头羊。

而上述诸多板块题材,其主流资金运作的模式各自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你方唱罢我上场的轮动局面,这种态势正好适合波段运作中线短炒,若能结合大盘近来频繁的小波段回环抑扬顿挫的拐点节奏来各个狙击波段滚打,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轻松稳赚的效果。

上述分析仅供参考,照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自负!

二、一棚实战模拟

为了较好的展示一棚年倍线套利技战术,并融合大赢家先生绝招策略和清风先生波段滚打技战术,2010113日大盘位于3172启动1000万元资金实战模拟盘,416日大盘收盘3130保持空仓,总资金已增值至1530万元。具体的全部实战模拟的操盘过程,详见前博文。

今天周一,一棚在两大指数矛盾背离状态下,依据两条生死线空仓静观不为所动,因为,一棚海南游回来在《静观待机,四月有戏》博文中提到的为我带来财运的股票和让我安心买入的价位,从那时的还没来到,至今天来看,似乎机会却悄然来临了,并且有让人应接不暇之感,明天周二谷雨节,一棚将淡视大盘之死亡模式,径直狙击潜力个股。

    一棚上述千万资金实战模拟盘,是自己探索赚钱之道的尝试,也算是提供给朋友们借鉴的展示“渔技”的尝试,朋友们不要将其当做现成的鱼,这不是股票推荐,也非真实操作,或亏或赢殊难意料,可笑看忌模仿,照此操作,后果自负责任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