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买入考虑周五卖出!

(2010-01-05 11:45:04)
标签:

股票

                   今日买入考虑周五卖出!

一、一棚论市谈股

注:一棚博文提示的利多和利空因素,多指技术面上的立于多方或利于空方的因素,而不是人们认为的政策面、基本面、消息面等方面的利空和利多,特此声明以示区别切忌混淆。

一棚上午两篇博文《利好反跌,灵活操作》《利好乱相中须灵活操作》,基本能够略滞后的反映出一棚脑筋急转弯式的操作风格和灵活机动的技战术,这种一棚式的技战术,也只有适合一棚本人操盘的资金,其他人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这一点上恰如清风先生玩笑的那句话:“你这样折腾,哪个小散要是跟着做,准会赔掉老本!”

这话虽是玩笑话,虽不中听,却说的中肯,所以,朋友们参看一棚博文,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您不能简单的参照我的操作而操作,否则,就有可能左右做反而吃亏的。

一棚预期周二大盘在两大技术利好因素支持下,理应顺势上涨,但开盘后的事实与预期相反,大盘仅高开就快速回落,盘中各股纷纷回跌,面对这种情形,一棚在上午十点前警惕而灵活操作——卖空,随后,在上午十点四十分看到盘面逆转迹象又开始反手做多,只是变通性的买入相关权证品种,因为这些品种可灵活进退,见机不妙可以立即开溜,这种市况下,我们也只好如此灵活机动了。呵呵。

今天上午买入再度满仓后,一棚依据自己对盘面的感觉给出本周自己的操作要点是:

今日短线买入考虑周五卖出!最迟下周一也考虑卖空。至于大盘卖点可能出现的空间位置,3380点至3400点之间灵活应变!

这个简单的备忘,算是一棚随后几日短线操盘计划,不一定适合朋友们,还望朋友们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原则操作,今天反复的卖与买的动作给朋友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棚表示抱歉和遗憾!

既然大盘尽管经过诡异的跌宕而依然拉起,那么,就说明一棚早晨提示的两大利好仍然在发挥着作用,所以,后市就基本能够按照节奏特点来演绎,那就是震荡上攻至本周五或下周一,在大盘上摸3380点至3400点区域时,将可能引发一个突然的短线回杀,这个回档动作,持续时间不一定长,下杀空间不一定大,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因为今天的盘面异动和操作反复,今天下午至周五上午,以持仓观望为主,过程中的跌宕不会影响短线趋势,周五再说吧。

上述分析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只是一棚分析和操作的滞后记录,照此操作责任自担后果自负!

二、一棚模拟盘实况

一棚两大实战模拟盘都基本在预定的时空范围内达成了第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盈利计划。第二个时间单元的盈利计划,已在2009年12月15日公布,从此开始的第二期盈利计划,将再接再厉发挥一棚式独特灵活的技战术尽力去完成,但不能确保必定完成,更不能确定包赚不赔。

(一)一千万资金模拟盘实况

在超前看空7月3400点并在3400点已获利了结空仓后,却贪念膨胀顶峰作案反手做多,并在2009年8月5日大盘高位3450点启动1000万资金实战模拟盘,第一回合操作就惨遭恶果速亏17%,随后扭亏自救。截止12月14日持有资金1252万元,不但扭亏且净赢利252万元。

2009年12月15日初始资金1252万元开始第二期操作,截止2010年1月4日上午初始资金1252万元还有1222万元。

今天上午满仓权证品种——可以灵活进退:

580026江铜权证:投入611万,买价5.27元,收盘5.332元。

580027长虹权证:投入611万,买价3.06元,收盘3.059元。

    12月15日开始,三至六个月内计划赢利10%至30%。

(二)一亿元资金模拟盘实况

2009年9月25日大盘2838点启动1亿元人民币实战模拟盘,截止12月14日空仓持有资金12804万元,净赢利2804万元。

2009年12月15日初始资金12804万元开始第二期操作,截止2010年1月4日上午初始资金12804万元还有12669万元。

今天上午满仓权证品种——可以灵活进退:

580026江铜权证:投入6339万,买价5.29元,收盘5.332元。

580027长虹权证:投入6330万,买价3.06元,收盘3.059元。

    12月15日开始,三至六个月内计划赢利10%至30%。

两个模拟账户不是股票推荐,也非真实操作,只是想从一定程度上力求逼真的展现一棚式独特灵活的技战术,或亏或赢殊难意料,可笑看忌模仿,照此操作,后果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